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重回七零之普通夫妻第82节(2 / 2)


  “那我要把你叠成一个纸飞机,把你吹到郑奶奶家里去!”霍明和他打起来。

  真是一对活宝,霍一忠和江心笑,拉开两个动手动脚的小孩,下楼去烧水做饭。

  夜里一般少人上门,尤其是冬天的夜,路滑又冷,就连调皮的孩子都少出门了,但今天附近几位邻居吃了饭,提着油灯来了他们家,因为他们说霍营长家里有电灯,大家可以坐下来说说话。

  原来是姚政委去省军区开会,带回一份文件,文件精神是鼓励各个军属区开展扫盲运动,各军区最迟要在年后把扫盲班给办起来,降低军属的文盲率,省总后勤到时会到各军区去抽查工作情况。

  姚政委一回来就和后勤说了,后勤写好了文件,今天又跟各个团长说了,让他们动员自己底下带家属来的军官们,鼓励自己家里不识字,没上过学的人,积极报名这个扫盲班,如果大家有合适的老师人选,最好能推举一下,这样就不用特意去屯里请知青或者下放的知识分子,避免发生之前的事。

  而且这个扫盲班白天没法上课,肯定是夜里才能办起来,地点暂定是小学那头的教室,所以家属村有人能当老师就最好,不用走夜路回去,也不用解决老师夜里住宿问题。

  几个团长很快把这件事传达了下去,学习知识是进步的表现,当然得积极,于是当晚几个嫂子知道后,聚集到江心家里,说的就是这件事。

  大家都说江心肯定是不用报这个班的,先是一起羡慕她读过高中,然后又担心发生原来那样打砸教室,辱骂老师的事情,大家七嘴八舌,说个不停,把一些陈年旧事翻出来反复讲,说哪个家里的人砸门最激动,被几个兵抓住,鲁师长做主,关了那人几天,饿得他哭爹叫娘,出来再不敢乱骂人了,还有猜测如果他们没有推举老师的话,后勤会派什么人来,很可能还是屯子里找的知青。

  江心只觉得自己受了个无妄之灾,就因为她家里有电灯,所以今晚大家决定到他们家开会,她和霍一忠还得负责给大家烧开水喝,其实这事儿说起来和他们夫妻一点关系没有,她也不准备参与。

  “要我说,就该让小江当我们扫盲班的老师,她是工人阶级的女儿,根正苗红,思想端正,又有高中文化,教我们这些没上过学的最好。”这是黄嫂子的话,她平常来他们家,已经学了好多字,还能握着笔上手写几画,对江心教孩子的能力那是必须得写一个服字。

  江心不敢接话,真怕大家把话题往她身上引,她已经决定要夹着尾巴做人,就不愿意再出风头了。

  其他人多少也看过江心写的字,也纷纷附和黄嫂子:“对,小江可以,咱们去跟后勤的人反映,就说推举小江当我们的老师。”

  “其实师长的夫人何嫂子也行。”这是另一个嫂子说的话,她明显和苗嫂子一样,是何知云的崇拜者,“何嫂子是十几年前的大学生吧?她在首都,不是专门上那种当老师的学校吗?”

  她说的是京师范学校,不过她不知道,何知云并未毕业,大学三年级怀了孩子嫁给鲁师长,就再没去上学。

  “对,何嫂子也行。小江被两个孩子牵绊着,始终有不方便的时候。何嫂子平时在家不上班,孩子又不在家属村,她应该比小江有空。”苗嫂子也支持。

  “谁敢去请何嫂子?那可是师长夫人呀。”有人又不敢去和后勤提意见。

  “她是师长夫人,那不是更应该和我们打成一片,服务各位家属吗?怎么能特殊呢?”有人反对。

  反正要不要请何知云来当老师,意见各开一半,大家又继续讨论,还列举了好几个人,有人同意有人否决。

  江心一句话都没说,坐在自己家的角落里,默默地把烤火盆里的柴火撤出来,再也不往里再添柴,屋里的空气逐渐变冷,外头不时刮风,从门口穿进来,刮在每个人身上,过了会儿,那几个嫂子才抖着腿说,小江这里太大了不聚气,大冬天的坐着手脚冰冷,有炭火都暖和不起来,看来新房还是不如旧房好。

  霍一忠早早就上楼去了,不掺和她们军属的话题,江心一晚上都没说几句话,提到她,她也只是摆手拒绝,让她们另选高明,等一楼客厅冷得差不多了,就起身把几个嫂子送出去,锁了门,上楼找丈夫孩子去。

  “妈,你要当老师吗?”霍明刚刚赖在楼下,听了一耳朵,还举着她的两根手指。

  “妈,我和姐姐也没上过学,我们也是文盲吗?要不要去扫盲班?”霍岩的问题竟还挺有逻辑。

  “没有,就几个婶婶过来聊天,大家说说而已。”江心把他们姐弟抱上床,今天下午睡太久了,现在三人都有些清醒,就在窝在床上玩纸牌,“你们两个确实是文盲,得上学。”

  霍一忠放下书,也过来一起玩:“你要是觉得闷,去试试也行。我听说到时会给扫盲班的老师奖励,发点粮油票,一年有两次机会评先进家属。”

  在许多人看来,粮油票发不发都行,但“先进家属”这个荣誉可是极大的荣耀,必须努力争取,是好多人都想要的。

  江心听到粮油票有些心动,她手上现在有空余的钱,但粮油票却一直都短缺,有时候想给霍一忠和两个孩子炸点东西吃都要想个好几天:“什么时候开始报名?我这种家属村‘富户’能报名吗?”

  霍一忠笑出来,还记着招学校后勤那事儿,揉揉她脑袋:“年前报名,年后开班。不过要是大家能推举你去当老师,后勤会更欢迎,他们也不想这事儿半途而废,更不想学生造老师的反,学生自己推荐的就更好说了。”

  江心就有点后悔刚刚过分退缩了,看来过几天和嫂子们说起来的时候,得透露出自己也想去当老师的心思。

  隔天去黄嫂子家里换红薯和香芋的时候,江心就提了一句扫盲班的事:“嫂子,也不知道现在后勤那头准备得怎么样了。”

  黄嫂子那人,听话听音,一下子就听出了江心的意思,她笑着拉住江心:“小江你这人,就是迂回。给扫盲班当老师又不是坏事,你积极服务军属,大家高兴还来不及,哪还会说你什么。”

  江心被看穿,也有几分不好意思起来,人家嫂子们也不笨,她想什么,为什么逃开,个个心里明镜似的。

  “我也觉得你好,人年轻有精力,还耐心,普通话标准,字写得也好看。”黄嫂子数着她的优点,“这事儿还得再过几天,放心吧,等过了腊八,咱们家属村妇女委员会就去找后勤反映,我第一个推举你,让你也有机会去评评先进家属。”

  江心喜笑颜开,谢过黄嫂子,换了一袋黄豆回了家。

  第88章

  小孩小孩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那日,江心把换来的黄豆磨成豆浆,拿回去压实, 做成了卖相不太好的豆腐, 反正不影响食用, 江心就没理, 拿着小刀,把那块豆腐切整齐,又给隔壁几个关系好的邻居送了点。

  郑婶子一家是太湖边上的人,他们家腊八传统是吃八宝饭,那天江心吃到了她有记忆以来最甜的一碗糯米饭, 偏偏霍一忠和两个孩子跟没事儿人一样, 吃得津津有味,把碗底舔了个底朝天儿,还让江心学做这个放了过分多红糖的饭,说下回还要吃。

  而苗嫂子和黄嫂子都是西北那头的人, 吃的是腊八粥,两家人合做一大锅, 也分了他们家一大碗。

  吃过邻居的东西,下午江心和霍一忠说:“你去请姚政委和忆苦思甜几个人过来,晚上我们吃火锅。”反正是过节, 吃火锅就是要人多才热闹。

  霍一忠戴上帽子, 出门去请人, 过了一阵,忆苦思甜两个戴着苏联式的风雪帽先跑来, 一进门就拿着个小雪球把霍明霍岩砸了, 几个人丢下手上练字的笔, 跑到屋外头,跟其他孩子玩起了雪仗。

  江心在厨房里准备食材,她馋这个火锅馋了可有一个多月了,从几天前就开始囤吃的,为的就是腊八这一日能吃上,还特意让霍一忠把一口小锅从厨房拿起来,放到客厅那个平时烧火取暖的烤盆儿上,烧汤加热。

  羊肉、牛肉、土豆、豆腐、西红柿、屯里人做的红薯粉条、大白菜、自己发的豆芽、大香肠、前两个月腌的咸鸭蛋,还有一些适合做汤的山货,满满当当摆了一桌子,虽然没有天南海北的食材,但在有限条件里,这已经是最高级别的火锅了,别的不说,反正江心成就感还是十足的。

  等把一些蘸料都配好了,江心徒手捻起一个生辣椒,吃了下去,辣得一激灵。

  霍一忠和姚政委一进门,就看到江欣的在吃辣椒,两人都笑起来。

  姚政委还打趣她:“弟妹倒像是主席的老乡。”

  江心就笑,本来就是。

  两家人洗了手,坐下围着锅子吃起来,姚政委过来吃饭,带了瓶好酒,和霍一忠小杯地斟酌起来,江心自己吃了个过瘾,还要顾着两个手和嘴都不停的霍明霍岩。

  姐弟俩儿现在日渐长大,能争吵的事情越来越多,天天吵架又和好,为了争一样东西从楼下追到楼上,只要他们醒着,家里就没有一刻钟是清净的,好在两个人对外的时候出奇一致,吵架打架都一起上,所以附近这么大的孩子没个敢欺负他们姐弟的。

  霍一忠和姚政委两人喝酒,还让忆苦思甜兄弟要浅浅尝了一口,兄弟二人当场要找个桶吐出来,忙喝汤冲淡嘴里的辣酒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