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重回七零之普通夫妻第108节(2 / 2)


  她和霍一忠已经过了许多个平凡的小日子,平日里不外乎就是穿衣吃饭,家长里短,从未想过会拉扯到这么伟大的人物身上,江心都觉得有些心慌,不会真对他们家有什么影响吧?

  “心心?”霍一忠以为吓着她了,把人抱紧了点,“放心,不论发生什么事,我都会给你和孩子留条后路的。”

  “你在胡说八道什么?”江心推他,不悦,“我只是以为你又要出差了而已。”什么后路不后路,一听就不吉利,她就不爱听,非要他重新说句好听的。

  霍一忠就笑笑,黝黑的脸上一排洁白的牙齿,怎么看怎么憨,跟刚刚严肃的模样是两个人:“我就是想告诉你,往后我们家要遇到什么选择,会和谁打交道。有时候我出门了,也不用过分担心。”

  “知道了。”江心靠在他怀里,心跳得飞快,这也太刺激了!

  她一开始以为霍一忠只是个偏远师部的小军官,没想到居然还有点后台,看来以后还是要对自己丈夫好点,能不能当师长嫂子就靠他了,江心忍不住偷着乐,亲了他一口,竟瞒得她这么久。

  霍一忠莫名其妙,见到老婆乐了,自己也跟着乐,好像也没那么沉重了。

  是啊,再怎么变化,怎么动荡,人活着,该过的生活还是得过啊。

  霍明霍岩在里头玩累了,睡得东倒西歪,不知何年何月。

  江心进房间去,在他们肚子上盖了床被单,又出来和霍一忠一起赏月,两人说起何知云。

  “何嫂子是不回来了?”江心闲闲地问,家属村里羡慕她的嫂子们可不少,要是知道这首都来的女人也会和丈夫吵架,估计心中对完美家庭的幻想会破灭。

  霍一忠不爱和人说这些长短,就有些心不在焉:“不关注。”尽管何知云对江心撒过一些不大不小的谎,弄得她们夫妻吵架,他一个大男人也不会去关注她,跟姚政委保持一样的态度,远离其人即可。

  行吧,倾诉错对象了,江心把人亲了一脸口水,缩在他胸前,又开始担忧起自己的事情来,照理说,这几天杜国宾的回信应该快到了,怎么迟迟没有动静?

  杜老三收到了江心的来信,还有些惊讶,这个女人临走前特意问他的地址,说下回再找他,好多人都这么说,但都没有下文,他还以为江心也是客气客气,最后都会不了了之,谁知道真要找他长期进货,还要拉其他人进来,要是一两只手表也就罢了,可看他们的样子,十几只也不在话下,心里就有些打鼓。

  所以这封回信,他也没有特别着急回,而是缓了几天,和家人吃了螃蟹月饼,过了中秋才动笔。

  杜国宾不同意江心的提议,他是个谨慎稳妥的人,这种事最不能往热闹的地方杨开,因此提笔就拒绝了她。

  不过,杜老三却认为可以和江心继续交易,可他要收足全款才会寄表过来,每次不超过五只,把数量和价格都定死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否则就不合作,同时,他也不和其他人联络。

  江心收到这封回信的时候,家属村的扫盲班已经开学了,日子忙忙碌碌的,十月一号给霍一忠过了个简单的生日,没几天,他和另几个战友到省里出差去了,是正常交替任务,相当抓各个师部的尖子兵出来培训,时间不长,说了很快就会回来。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郑婶子回太湖老家去了,中秋过后,一大早走的,连和邻居打个招呼的时间都没有,是郑龙送她去坐的火车。

  知道这件事的时候,还是江心送了两个孩子去学校,回来看到黄嫂子和苗嫂子在她家门口磕牙,让她赶紧开门,说外头冷,边看着郑婶子那头的院子边和她唠开的。

  郑婶子离开那日,路过黄嫂子家里,黄嫂子起来喂鸡,见到郑团长扛着两袋满满的行李,郑婶子在前头走着,她喊了人一声,郑婶子应了她,也没说去哪儿,黄嫂子以为只是去镇上给老家寄东西而已。

  隔日没见到郑婶子,只有刘娟一人带孩子,郑家小院儿里鸡飞狗跳,孩子哭闹,偶尔传出她不耐烦的训斥声,大家才知道郑婶子回老家了,现在刘娟在家带圆圆呢,而芳芳则是每天都顶着一头乱发去上的学。

  霍明那个包打听的,一回来就和江心说了:“妈,芳芳姐姐说郑奶奶回老家去,不要她和圆圆了,还说郑奶奶再也不回来了。”

  江心吓一跳,又问她怎么回事,可这是大人的事儿,她一个小孩也不清楚,就把芳芳的话囫囵个儿地转述了一遍而已。

  但芳芳这话,江心不信,她估摸着,孩子是听她妈刘嫂子说的,郑婶子从来没重男轻女过,甚至谁敢说刘娟生不出个儿子,她还会骂回去,圆圆又是她亲手带大的,怎么会不要孙女儿?难道是中秋前吵的架?

  江心坐在院子里,缠着手上的毛线,天冷了,要给家里人织围巾,她抬头往郑婶子那头看过去,家务事真是麻烦,郑婶子人好,是在家属村第一个对她释放出善意的人,就这样离开得悄无声息,连个说再见的机会都没有,也不知道还回不回来。

  第119章

  家属村里的扫盲班, 在秋风中徐徐展开,上回有过经验,江心就从容了些, 还有些老同学在, 也不需要像第一次那样整顿课堂纪律, 霍一忠提过的心眼儿比水缸还大的张团长的媳妇, 赵桂花嫂子更是说,若是有人在课堂上捣乱讲老师的坏话,她要用扁担把人给挑出去,把来上课的同学都逗笑了。

  玉兰也坐在一众同学中,看着讲台上打过她巴掌的江心, 心里有不忿, 碍于人多,且自己嗓子又毁了,不敢动作什么。江心对这人心里也有跟刺,但扫盲班还是很有意义的, 不能因为她一人而毁掉接下来的课程。

  一周后,霍一忠从省城训练回来, 带着给家人的小礼物,趁着秋风习习,一家人又开始了囤菜和囤柴火的日子, 大白菜土豆红薯大葱, 有什么囤什么, 江心怕囤过分多了,甚至还拿着本子算数, 这回囤菜的活儿估计得囤到十一月初去, 去年柴火就缺了点儿, 又和霍一忠一起上山去拾柴火去。

  每天的事情说多不多,但想起来,总有事情要做,也总在忙着,手上似乎没有闲下来过。

  因为决定不再和江淮侯三那头做生意,所以大柱那边的牛肉干,江心也没再找过他,重阳那日,长得大大个的大柱倒是找上门来,问她:“江嫂子,今年还要给你留几十斤的牛肉干吗?”

  江心只要了十斤,自己家里吃,给新庆寄回去一些,其他的就要不了了,大柱只好一脸失落地回去,看得江心也不得劲,再想到杜国宾那封信,心就更烦乱了。

  杜国宾的意思,就是不愿意这件事扩大,不然不好收场,而且他只认江心,不认其他人,偏偏江心又一心想退出,小常哥又有抓着她不放的意思,果然老人家说得对,不做中不做保,她两世人都在做中介,可算是吃到了中间人两头不讨好的细微苦头。

  可无论如何,也得给小常哥一个交代,江心提笔给杜国宾写信继续劝说,又给小常哥也发了电报,约他到风林镇火车站见面,要和他商量后头的细节,说了事不过三就不过三的。

  忙完这些,又和几个嫂子一起腌酸菜腌白菜,酿了两坛糯米酒,去屯里和老乡们换了些能存放久些的菜,大家看着对方家里有什么,都能互相匀出来一些。

  何知云在十月头的时候回来了,也赶上了囤菜季,整个家属村的女人们都开始忙碌起囤秋菜的事儿,在冬季吃饭面前,倒是都团结了起来。

  唯独没有参与他们囤菜这件事的,就是郑团长家里的刘娟刘嫂子,圆圆年纪小,今年学会了走路,一点都不能离人,稍不注意,人就不知道走到哪儿去了,家里的井盖常年盖着,热水壶全都放在她碰不到的地方。

  有一回圆圆藏在楼上一个空箩筐里睡着了,家里大人找不到她,还以为是家属村里进了坏人,把她拐走了,记得郑婶子和郑团长都急得要去村口找孩子了,还说要去镇上报公安,各个邻居都拿了电筒出来要帮忙,最后是芳芳找到了还在熟睡的妹妹。

  刘娟当时下班回来,找孩子发了急,找到圆圆后,把她抱在怀里,还大声斥责郑婶子不会带孩子,郑婶子平日里那么刚强的一个人,那一回当着大家的面,沉默地抹泪,邻居都看不下去,走之前还说了刘娟几句。

  现在郑婶子回老家了,郑龙被派出去学习培训,家里就她和两个加起来不到十岁的女儿,时时都能听到他们小院儿里的哭声和闹声。芳芳年纪大些,出去上学,回到家还能帮刘娟烧个火,可圆圆还小,吃少了睡少了都要哭的,加上刘娟还要上班,因此不够人手带孩子的事就显而易见了。

  加上刘娟平日里和其他嫂子也没相处好,这么些天下来,竟没有一个人过去搭把手,大家每天都忙着囤菜和自己一亩三分地的事儿,无人登门。

  有天早晨,芳芳从家里出来,喊霍明霍岩姐弟去上课,江心看她一头乱发,乱蓬蓬的,看不过眼,给她梳顺绑了两根利索的辫子,又给她围好围巾,吃了两个饼,送他们三人一起去了村小。

  结果到了中午,苗嫂子和黄嫂子还在她家里帮着腌咸鸭蛋,刘娟抱着圆圆,牵着芳芳过来了,一幅气势汹汹找人算账的样子:“江嫂子,满家属村都知道你本事大,但是我的孩子还是我自己来带,不用你假仁义帮我孩子梳头!”说着有些粗鲁地把郑芳芳头上的头绳扯下来,丢到她们桌子上。

  芳芳头皮被扯痛,想哭,又怕被她妈骂,忍着一泡泪,看着眼前几个婶婶,不敢讲话。

  黄嫂子这人心直口快,有时候嘴碎,但对孩子向来有爱心和耐心,见刘娟这样,放下手上的鸭蛋,倒是叉起腰要骂人:“芳芳是你的孩子,我们这些做婶婶的也看着她长大的,你顾不过来,小江帮把手顺便梳个头就怎么惹你了?非要把自己孩子弄得邋邋遢遢往外撵吗?”

  苗嫂子也洗了手,拿起桌上几个红枣哄芳芳,却被刘娟一手打掉了,掉了一地都是,这下好脾气的苗嫂子脸色都拉下来了,也站起来骂了一句:“什么德行!谁欠你了!”

  刘娟脸色青白,黑眼圈很重,估计是白天上班,夜里没睡好,丈夫出差去了,家里就她一个大人,累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