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矿区美人养娃日常[八零]第86节(1 / 2)





  “啥?”姚家两口子异口同声,“营业执照?”

  对,卫孟喜砍价是其次,最主要还是为了这句话。有了个体营业执照,她的生意就不是投机倒把,而是受法律和政策保护的正经买卖,就是什么人来了也不敢撵她。

  现在的钱挣得有多难,只有她自己清楚,能够合理合法的,轻轻松松的赚钱,她宁愿多花一点“成本”出去。“我也不着急,您看能不能问问工商那边,要是能帮我办一张营业执照,这房子四千块我也就买了。”

  姚家两口子面面相觑,“这怕是难……”整个金水市,还没听说谁能办下这执照。

  卫孟喜眼里闪着光,她知道金水市是还没办下,但沿海地区和北上广大城市已经有了,龙国第一份工商个体户营业执照诞生于1980年,也就是去年,她现在想当金水市第一人,不过分吧?

  而能不能办下,就看姚家到底有多想卖房子,到底愿出多大力了。

  想赚走她卫孟喜的四千块钱,也不是这么简单的,除了房子,总得付出点什么。

  姚永贵和杨梦丽对视一眼,都在对方的眼里看到了意外——这个小卫不简单,比他们想象中的精明多了。

  杨梦丽有点紧张,下意识端起杯子喝口水,透过玻璃杯看这屋子,干净整齐,孩子多却一点尿骚气也没有,这很难得,就是双职工家庭也做不到。

  她自己就是家庭主妇,知道这些看不见的活最考验人,一个女同志能把家庭和事业同时兼顾好,光这一条就不得了,这样的人头脑不会简单,她和老姚低估她了。

  “行,我们帮你想办法,但具体的事项我们也不清楚,还得你亲自出面才行。要不我帮你们约个时间,吃顿饭慢慢聊?”姚永贵终于吐口。

  卫孟喜等的就是这句话,“行,那麻烦您了,这情我都不知道怎么感谢了。”

  她也不奢望他能一口气答应帮忙搞定,但只要同意牵线搭桥,就是目前能得到最大的让步了。要是没有姚永贵,卫孟喜就是想破脑袋也不可能跟市工商局搭上话,她总不可能大咧咧走进工商局,大咧咧问到局长办公室,大摇大摆说“我跟你谈谈,你给我办个个体营业执照”吧?

  估计她人还没见到局长就先让人请回来了。

  就是见到局长,谁会鸟她?难道就因为她长得漂亮吗?她从来不敢做这种美梦。

  “哎呀,说啥情不情的,我跟你家小陆也是同事,互相帮助嘛。”姚永贵脸上还是挺高兴的,客气几句还是接过了卫孟喜塞过来的中华烟和卤肉。

  中华烟是前几天卫孟喜买的,本来准备再往高家去一趟,没想到今儿就先用上了。

  姚家两口子笑眯眯离开窝棚,苏奶奶上下打量卫孟喜,“哼,搞这些你倒是在行。”

  这是夸人还是骂人啊?卫孟喜哭笑不得,要是有李茉莉的资源,谁会想要腆着脸求爷爷告奶奶呢?她东躲西藏卖一天卤肉也就刚够买四条中华烟而已,光姚家这边就送出去四条,她心里也在滴血啊!

  “不过,想吃螃蟹是要付出点代价。”苏奶奶哼哼着,又走了。

  卫孟喜:这是赞成还是讽刺?完了完了,她感觉跟苏奶奶相处久了以后,她听什么话都觉着阴阳怪气。

  第52章

  姚家答应, 估计不用多久就能得到准信,卫孟喜就得早做准备。

  她知道自己的优势,脑袋转得还算快, 嘴巴也会说, 但也知道缺点,“文盲”, 没啥稳定工作和能拿出手的技术专长,所以她就不打算走含蓄路线了,而是要靠口才说服这位“大人物”。

  上辈子她的见识终究有限,对这几年只知道大概的发展趋势和比较重要的时间节点和事件, 对政策和时事压根一窍不通。

  所以, 她现在必须在这一块上好好恶补一下。

  以前陆广全带回来的报纸,她一开始是偷偷看,后来跟着文凤“学会”认字, 就能光明正大的看了,现在更是, 她都开始背报纸了!

  “苏奶奶, 我妈为啥要背报纸啊?”

  “那么多字, 我妈妈好厉害哦!”

  苏奶奶冷哼一声, “花样怪多。”

  卫孟喜才不管她说啥呢, 即使记性再好, 要做到信手拈来对答如流还是得滚瓜烂熟, 正背倒背, 几张报纸都快捏烂了。

  “只有笨人才会用笨办法。”苏奶奶不忘打击她,“上天是公平的, 有点小聪明的人, 注定是没大智慧。”

  卫孟喜气结, 要不是自己时间宝贵,真想跟这嚣张老保姆干一架!拿她的钱还不说她好话,哼!

  隔壁的李秀珍能凭锦鲤闺女发家致富,她卫孟喜可没这福气,五个崽崽没一个锦鲤命,刚开始看着小呦呦还运气挺好,后来嘛……算了算了,平安健康就是最大的福分。

  她的孩子没办法旺她,那就她来旺他们吧,以后尽量让他们当富二代。

  姚永贵没让卫孟喜等太久,第三天中午专门去陆广全的办公室溜达一圈,东拉西扯一会儿,“小陆麻烦转告你爱人一声,我帮她约好了明天下午六点半利民饭店。”

  陆广全从画图板上抬头,“好。”

  这年代可没有什么cad,制图全凭一双手、一支铅笔、游标卡尺、丁字尺、三角板和圆规,真正的每一个刻度都是纯手工画出来的。

  陆广全本人不是科班出身,但刚进矿就被选中参加制图班培训,赶鸭子上阵学了几个月,后面又零零碎碎自学,能成才真的是全凭天资。

  姚永贵自然知道,不然整个金水煤矿上万的工人,怎么不选送别人单选他呢?在那样环境恶劣的草台班子上他都能学得这么出色,以后去了最好的正规学府,不知道得学成啥样。

  反正,只要金水煤矿还能让他学成后归来,以后金水矿的技术这一块,他绝对是第一人。

  什么严明汉和杜林溪,只能给他提鞋。

  想到这些,姚永贵笑得愈发真诚,“小陆到时候也去,带着孩子,吃顿便饭。”

  陆广全把画图板上的圆规拿起来,尖已经磨钝了,别人的第一反应是找厂办或者后勤再申请一套新的,他却在琢磨,是用什么裹一下,还是用什么涂一下,既能保证精准,又能省钱。

  在“无所不能”的妻子来到之前,他几乎没用过新的东西,因为任何坏了的旧了的他都能修好……不知道是该夸他一双手巧夺天工,还是抠瓢。

  卫孟喜听见这消息的时候,正在屋里躲着数钱。她得先留出维持两个摊子正常运转的费用,包括连续一个礼拜的进货款,满打满算手里能动用的也就刚好四千块。

  但凡要价再多一百,她都拿不出来了。

  可能是猜到她的拮据,苏奶奶和刘桂花孙兰香都说暂时不用发工资给她们,等手头转开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