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矿区美人养娃日常[八零]第137节(1 / 2)





  加工厂里,冰柜一装上,生熟肉的量可以增加了,煤嫂们出去跑业务也就更勤快了,因为真的有人一个月拿到两百块的工资啦!

  两百块是啥概念?哪怕张书记和杜矿长也没这么高啊,美味卤肉加工厂告诉她们这样一个真理——谁都会辜负你,但美味卤肉不会亏待你,只要肯努力,钱不是问题!

  所以,这半个月的矿区实在是稀罕,以前那真是到处都有各种街溜子煤嫂,游手好闲,说长道短的,现在一条小街除了开店的,压根见不到一个煤嫂。

  因为大家都要么去加工厂上班,要么出去跑业务,哪有时间出来招惹是非,这可把李秀珍和刘红菊寂寞坏了——没人搭理她们了呀!

  不过李秀珍最近倒霉事挺多的,先是婆婆从老家赶来照顾小秋芳,从那以后张毅对她就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三天两头要干一架……关键那“死老太婆”还没脸没皮,她明里暗里撵都撵不走。

  然后就是小秋芳的失忆,这孩子是彻底没以前聪明,更没以前的好运气了,每天就跟个傻子一样只知道吃吃喝喝背古诗,她需要她背古诗吗?

  她需要的是她的小福星运气啊!

  可惜,无论她怎么哄,怎么骗,怎么威胁恐吓,那丫头就是什么也不知道,要是太过分婆婆和张毅也不给她好脸。

  再一个,就是怂恿张毅去给前岳母道歉失败,一点好处没摸着还倒贴大几十买礼品的钱,搞得张毅现在对她也是横眉冷对,要不是还没条件搬离窝棚区,她都不想再跟那猪头一样的男人睡一个炕!

  家里失意,但至少工作上还挺顺利,她现在已经被提拔为灯房里的小组长,以后再怂恿一下李茉莉和杜林溪,给她调动到办公室也不成问题。

  倒是刘红菊,那是真的郁闷到家了,工人们宁愿买俩馒头配卤肉吃,也不愿下馆子,她的小饭馆开不下去,几个儿子又不懂事,老大因为偷东西被学校开除了,严老三也因为工作失误被处分,好几个月没发工资了。

  她想把小饭馆关掉,去加工厂上班,可拉不下这脸,也觉着卫孟喜肯定不会要她,毕竟当时一起说她坏话的几个人,她一个也没要。

  这日子是没法过了啊,刘红菊唉声叹气,心头一口气闷着,都不知道该找谁诉说……谁也没空搭理她这无业游民。

  卫孟喜才不管她们打什么小九九,回来一个多月,加工厂步上正轨,每一块都有信得过的人看着,她终于能抽出空琢磨开书店的事了。

  文具已经拿回来一个月,人民路上卤肉店隔壁的门面也装修得差不多了,她准备挑个日子开业。

  因为还没找到去哪儿拿书的门路,现在就只是装修出大体模型:浅绿色的墙壁,一排排错落有致的成人高的黑胡桃木书架,中间做一个软皮沙发的环岛,沙发上可以坐人,环岛中心依然是一个圆形书架,进回来的几样文具就先放在书架上,虽然稀稀疏疏的,但看着五颜六色也颇为养眼。

  还没开业呢,已经有人进来逛了。

  但凡是进来的,无论男女老幼,或多或少都会买点。

  年轻学生自己也需要用钢笔和套尺,爸爸妈妈辈的,也有娃娃上学,需要用转笔刀和套尺,老年人嘛,那么便宜的钢笔不买是不可能的,因为忍不住啊!

  还没正式开业,拿回来的文具已经卖出去三分之一,老百姓对文化学习用品的需求这么大的吗?

  按照卖出去的这三分之一计算,其实利润也非常之高,卤肉只能赚成本的六七成左右,但文具却是可以翻倍,因为她拿的货质量好,还新奇,又漂亮,市面上的书店和小商店杂货摊是无法与她竞争的。

  这个发现,简直让她看到了希望——赚点轻松钱、干净钱的希望!

  当即,一家人就在为书店取名开始商量起来。

  在火车上她想叫“状元书店”,后来一想自家男人就是状元,起这名字有点蹭热度的嫌疑。知道的说她是蹭热度,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打着状元郎的大旗干啥呢,这跟陆广全一向低调内敛的作风不太匹配,卫孟喜就给否决了。

  “叫好好学习书店吧!”根花建议。

  “要我说就叫美味书店,别人一看就知道是咱们妈妈开的。”卫红倒是挺有品牌意识。

  “市里有新华书店,那咱们就叫正宗新华书店,比他们正宗!”

  卫孟喜差点被蠢儿子笑死,你小子知不知道自己在说啥,虽然他们家的书店也不是盗版山寨的,但在人家牌子前面加个“正宗”,属于恶性竞争懂吗?

  卫东被妈妈一阵说教,也觉着自己好像又说蠢话了,他现在知道害羞了,把妹妹拎起来夹咯吱窝下头,“让我妹来说吧。”

  小呦呦嘴里包着一块玉米味的糖果,可真太香啦!

  含糊不清地说:“糖果书店!”

  真是一个比一个不靠谱,卫孟喜早知道就不问他们了,全是些狗头军师。“对了,根宝你还没说呢,你想到没?”

  根宝最近学国际象棋,爸爸已经不是他的对手了,妈妈在市里的象棋协会帮他找到一位老师,每到周末就要往市里跑,见得多了听得多了,说话也像个小大人:“读万卷书如行万里路,那叫万里书店可以吗?”

  卫东皱鼻子,“这啥意思啊,不如叫万卷书店。”

  卫孟喜却心头一动,万里书店,乍一看没啥,还有点奇怪,可只要是识字的都听过那句名言,万里路跟万卷书是一个意思,但又更含蓄,更有读书人的文雅含蓄。

  “好,就叫这个。”陆广全从报纸里抬头,很中肯的说。

  小两口对视一眼,就这么决定了。

  1982年12月12号,陆家的“万卷书店”终于开业了。因为这次是开书店,说出去也文雅,她厚着脸皮给苏大娘、徐良、刘香和张劲松都发了请柬,现在矿区可是没人再管她叫“文盲”了,毕竟那是马上就能拿到高中毕业证的人,比大多数自诩不是文盲的人都厉害了。

  这时候的人们还是很淳朴,也很信任“毕业证”含金量的,大家相信只要能拿到毕业证,那就是有文化。

  这个面子苏奶奶也要给,她早早的天刚亮就把孩子带着来了,只不过现在家里没年轻人,每次都要包车很不方便。

  徐良和张劲松也在下班后到场祝贺,甚至准备了礼物。

  卫孟喜很想要孟舅舅也来一趟,但打电话过去孟舅舅最近儿子一家从m国回来,他就不出门了。

  一个小书店,卫孟喜也没打算大操大办,只是简单的举行一个剪彩仪式,然后安排来宾吃顿晚饭就行。

  饭店订的就是斜对门的利民饭店,曹经理和刘姐都很高兴,每一桌菜都做得满满登登,份量十足,还是找店里最好的厨师掌勺,这就叫投桃报李。

  小卫平时没少照顾他们生意,连书店开业都来这里订餐,这对上也是一种交代不是?

  拢共三桌客人,卫孟喜和陆广全举杯,挨桌敬酒,“感谢众位亲朋赏光,我和小陆感激不尽,一切尽在酒中,大家吃好喝好,啊。”

  她俩双手举杯,一饮而尽,其他人也跟着喝。

  陆广全还是挺配合的,卫孟喜本来担心他不会喝酒的话,就不需要他跟着去敬酒了,但人家居然反问“你怎么知道我不会喝”……这不,人真的一饮而尽,没掌握好还呛了好几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