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矿区美人养娃日常[八零]第202节(1 / 2)





  张兆明正躺在一把竹躺椅上睡觉,听见脚步声,眼睛都没睁,“看一看,瞧一瞧。”

  卫孟喜轻笑一声,“张老板昨晚又打牌啦?”

  张兆明一骨碌爬起来,“我就说听着像小卫老板的声音,原来真是你啊,怎么忽然来了也不说一声,我好去接你。”

  说着,就起身迅速去泡茶,卫孟喜看了一圈,发现其它档口络绎不绝的都是客人,就他这儿门可罗雀,哪怕有人来,问一问价格就走了。

  卫孟喜觉着,新档口这位置不错啊,怎么会跟周围商家差距这么大呢?

  唯一的解释,就是价格高。

  这两年这些花花绿绿的新式文具越来越多,他的文具已经没有明显优势了,卫孟喜愿意继续跟他合作,完全是看在以前的老交情上,就连文具店在书城市的竞争对手也多了好几家,现在之所以还能保持住优势,皆因她下场早,声名在外。

  但凡是晚两年入场,但凡是没搞这种铺天盖地无孔不入的爆炸式宣传,她的文具店也不可能像现在这么赚钱。

  张兆明也是唉声叹气,说他现在哪还有心思打牌哟,不是看店就是看店,要不是卫老板的订单撑着,他这档口都要被人抢走了。

  是啊,你生意不好,还占着这么好的位置,有的是人想要挤走你。

  卫孟喜叹口气,“那你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张兆明自嘲一笑,“能有什么打算,就守多久算多久呗,幸好我货源比他们稳定,不然……”

  说起货源,这是卫孟喜一直好奇的点,他们夫妻俩看着也是很普通的小老百姓,曾经的无业游民,怎么会有这么多好东西呢?

  关键是质量好还量大有保证,卫孟喜一开始要几千块的货他有,后来要上万的他也有,现在每个月加起来得好几万了,他依然有……每一次都是准时按量的送达。

  这种供货源,绝对是宝藏啊!

  “张老板,您这供货源,方不方便……”

  张兆明立马警觉起来,哈哈笑着转移话题。

  开玩笑,这可是饭碗问题,就是再好的关系,也不可能说的。

  卫孟喜后悔自己太心急了,也就顺坡下驴,扯几句闲,就说自己还有朋友等着,要先回招待所了。

  回去的路上,她就一直琢磨张兆明两口子的事,这么冷清的生意他们一直还能稳坐钓鱼台,一定是有什么不为人知的门路。

  但到底是什么门路呢,经过今天这一遭,可以想见,张兆明应该会对她提高警惕,自己想要再从他们夫妻嘴里打探什么,也不现实。

  她倒不是说要直接甩开他们去跟货源联系,她从来没有这个想法,甩开人家,就是抢人家饭碗,商场也是有规则的,你想要破坏规则获得最大利润,或许最终结果是什么都得不到。

  回到招待所,彩霞睡醒一觉终于满血复活,卫孟喜就顺便给她上课,教她怎么待人接物,见到谁应该怎么称呼,不一定要让她舌灿莲花,但至少要知道基本的社交礼仪。

  又教她如果跟着出去吃饭,要怎么对待她的客人,尽量从容大方一些就好了。

  她教得很认真,彩霞却羞愧难当,“卫阿姨我这次出来啥忙也没帮上,让你亏本了。”

  “亏什么本?”

  “飞机票多贵啊……”

  卫孟喜没忍住“噗嗤”一声笑出来,“飞机票才百来块钱算啥,那我让你去学驾照呢,岂不是更亏?”

  “学车我学会了,马上就能考过了,阿姨你不亏。”

  卫孟喜又是大笑,这孩子,不同于黎安华的油嘴滑舌,木讷的时候很木讷,恨不得让人敲开她脑袋看看,但她实诚,心眼子不多,只装得下她交代的事。

  “行行行,要是不想让我亏本,待会儿出去吃饭的时候好好表现。”

  “还有,在外面不用叫我卫阿姨,叫我……”

  “老板!”

  卫孟喜想想,叫“卫总”是洋气,但跟她乡镇女企业家的形象不太搭,“行吧,就叫老板。”

  她跟韦向东约的吃饭时间是晚上七点,饭店还是以前那家,韦向东下班过来接她们,终于开车门的时候,彩霞哪根筋搭对了,居然帮着老板开车门,还勉强跟韦向东说了几句话。

  “韦大哥您什么时候有空一定要去石兰省玩几天,也让我尽尽地主之谊。”

  韦向东目不斜视,“好,以后有机会。”

  “对了韦大哥,前两个月股灾,对你们的招商引资工作有没有什么影响?”

  韦向东终于叹口气,显得很疲惫,“影响很大,很多港商都撤资了,出现不少烂尾工程,以前上过报纸的威尔逊史密斯玩具厂,现在就一直荒废着,无人接盘。”

  卫孟喜倒不意外,上辈子她看新闻上说的也是很久以后才有人接盘,著名的烂尾楼被改造成了服装厂,生意做得很大,还成为后世烂尾楼改造成功的典型案例。

  “不瞒你说,局里正在为这事头疼,我也是焦头烂额。”他去年已经调到深市招商局来了,还是实权科长,是肥缺中的肥缺,这个烂尾工程也在他们主管之内。

  似乎是很难找到一个能放心的聊工作的朋友,韦向东一改往日的沉闷,继续说:“本来二百万投资的项目,现在厂房主体框架已经出来了,欠建筑公司的债,还有当初拿地的本金,修桥铺路的先期公共基础投资,拢共一百六十万,怕是要打水漂咯。”

  这么大的工程,全龙国有这个实力接盘的没几个,但有实力的一般都不看好这项目。

  “就没有人去问过吗?”

  “有,但顶多只愿给到一百万。”

  一百万,也就成本刚过半一点,招商局和当地政府压根不可能同意,这要是卖出去,那就是贱卖国有资产,谁也不敢背这骂名。

  卫孟喜听得连连点头,不知道是好奇还是怎么回事,又问,“那你们这边的底价是多少?如果不方便的话就算了。”

  “这有什么,又不是秘密,至少150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