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九十年代白富美第114节(2 / 2)


  余静好站在离沈平有几步的距离,透过阳光的光影看着面目不甚清晰的沈平,心里涌起一阵说不清的情绪。

  人贵有自知之明,知道什么是自己能做的,什么是自己不能做的,而不是一味的强求,到最后,可能还会得不偿失。

  像沈平,虽说以前没种过果树,可说到底,和种田的理论倒是半通,认真学习,反正都是地里刨食,自然学的快。

  果子成熟了,有人上门来买,就把果子摘了卖出去。有幸认识了王老板,倒是不缺客户,尤其这一两年,果园里的果树都渐渐长成了,果子量大,再加上他养的精细,果子不仅个头大,还汁多肉甜的,没到季节,基本上都已经预定出去了。

  钱着实没少赚,是累,还辛苦的不得了,可跟种田比起来,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可得到的结果却是天差地别。

  至于王老板说的什么物流公司,沈平到底不是什么都不懂的人,去市场上了解过以后,心里大抵也清楚,这确实是个赚钱的生计,可他对这方面别说不懂了,可就是懂,也只是个皮毛,而且这里面牵扯的事情又复杂许多了,尤其是人员管理,人管安排之类的,沈平想想就头疼。

  在王老板再次上门谈起这事儿的时候,沈平倒是没再犹豫,直接同意了,说辞倒是和当初的陈太太如出一辙,钱我出,事儿我不管,到年底查账,按比例分红。

  说实话,如果没有王老板,沈平的果园哪怕有沈慧的酒店帮着宣传,可也未必能发展的有眼前这样快,所以,信任还是存在的。

  为着这个事儿,沈平跟沈慧打了电话,麻烦她给推荐了个律师,根据彼此之间的想法,拟了算是双赢的合同。

  做生意这事儿,有赚有赔,沈平也没天真到就一定会赚,道理他都懂,所以,对王老板,倒是没给多大压力,给足了信任。

  而王老板的水果生意一应儿的全交给了家里的子侄辈,之前也都带着历练过,人脉王老板也都一点一点的转移到家里的晚辈手里,甚至有些大客户,王老板径直做了中间人,给了沈平,这样,两边少了中间商,运输交给了王老板和沈平的物流公司,算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舅舅,您心态真好。”余静好不由地说。

  沈平笑,“这不是心态不心态的问题,人呐,得知道自己的斤两啊!”

  这话听着不是太中听,但却是实话。

  大多失败的人,多少有点好高骛远,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天擦黑,装桃子的货车已经开走了,半个桃子园算是空了,第二天,还有两辆车过来装桃子,桃园才算是彻底结束。然后还有四辆车过来装西瓜,这看过去,只剩下葡萄还坚守在岗位上。

  原先,预定葡萄的客户也挺多的,只是,去年年底过来摘草莓的好几个家长都念叨着,要是暑假的时候也能去果园里摘摘水果,顺便让孩子们感受感受农民伯伯的辛苦,沈平想了想,倒是留下了半个葡萄园的葡萄。

  一挂挂的用蜡纸袋包着,一来预防被虫尿给啄了,二来也能给水果保鲜。

  沈平将价格定的公道,比城里水果摊上卖的要稍稍便宜些,因此,村子里的人每天黄昏的时候,忙完了地里的活儿,踏着漫天的火烧云,提着小篮子去葡萄园里摘一串硕果紧实的葡萄,拿回家洗干净,泡在水里,有水井的,直接掉在井里,等吃过了晚饭,正好当个零嘴。

  这年头,水果到底是稀罕物,家里条件略好些的,会在自己家后园子种点子西瓜,可这样的人家到底是少,恨不得多开荒些地,即使种不了谷子,也得多种些菜。

  不过,自从沈平家里有了这么个果园,平日里,孩子们跑来跑去的,沈平两口子都是大方人,倒是随手给一两个长的有些歪瓜裂枣的让孩子们尝个鲜,卖的时候更是比城里的价格要稍低一些。

  别说,这两年,整个双桥农场,也就沈家村的日子过的让人羡慕了。

  “对了,你是明天过去杨媛家里吗?”晚上吃过晚饭,在院子里纳凉,沈清颜突然想起来,问道。

  余静好吃干净手里的西瓜,将瓜皮丢进了一旁的篮子里,这些瓜皮收起来,还可以喂猪,可千万不能浪费。

  “嗯,我妈回w市的时候,让我过去问问她那个哥哥的事儿。”

  沈清颜“哦”了一声,“说来,她那个哥哥长的倒是挺周正的,眼神也清澈,看人不躲不闪的,这不知道的,说他是个大学生,估计都有人信。”

  “可不是嘛,她那个哥哥是真勤快,再加上本来就不会说话,回回来,都埋头做事,关键,这人做事仔细,比那些个媳妇子可认真仔细多了,要是摘坏个果子,他还主动告诉我。”罗翠芬从里屋出来,正好听见这话。

  罗翠芬接过沈清泉递过来的西瓜,坐在余静好身边,道:“说实话,他们一家子就没个懒散的,就是听说他们是后来搬过来的,因为是外来户,当初分田的时候分少了,后来家里孩子又多,这年头不像早年了,过了十岁,都算半个大人了,不去学校,跟着大人在田里忙活。可那老杨非说,孩子要读书才行,不然一辈子就跟他一样了。”

  说着,叹了口气,“就你那个同学的姐姐,听说早先在学校的时候学习也好,还是咱们双桥农场第一个考上市一高的,结果,死活不去念书,非要在家里跟着做活儿,气的老杨那个杨柳条狠狠地抽了一顿,这孩子也是犟,旁人都劝她,这样好的机会别人求都求不来,她傻,竟然还不去。”

  “你们说说,这要搁有些家里,为了省钱,孩子说不去,指不定还高兴呐。可那孩子被抽的硬是坑都没坑一声,留在了家里。后面两个弟弟,大的那个是读书真不行,好歹念到初中了,自己回了家。然后就是那个不会说话的。”

  “说起来,这孩子也是倒霉,小时候发烧,送去卫生院给耽误了,还好脑子没坏,只是不会说话,也是不幸中的万幸了。再然后就是你那个同学了,她和她姐姐一样,打小念书就好,考上了市一高,原先也是不打算去的,得亏她那个姐夫是个好人,再加上上面两个哥哥人老实,不然啊,这孩子估计也要埋没了。”

  听到这里,引起一阵唏嘘。

  当你觉得生活难熬的时候,可能有些人还深陷在深渊,不断的往上爬,只为了看见初生的朝阳。

  他们生活阴暗,可心中有阳光!

  “不过话说回来,她哥哥不会说话,小姑就算想帮,能怎么帮?”沈清颜问。

  余静好想了想,其实还是有好些工作可以做的,只是,杨媛哥哥到底没有什么基础,也不知道妈妈到底是怎么想的。

  既然猜不到沈慧的打算,那就不猜了,到时候就知道了。再说,人家愿不愿意过去工作都还是两说呢。

  翌日,天际刚泛起鱼肚白,余静好就睁开了眼睛。

  揉了揉眼睛,身边已经没人了,凝神听了会儿,后面院子里就传来了窸窸窣窣的说话声,家里人都起了。

  “好好,赶紧刷牙洗脸过来吃早饭。”沈清泉看见余静好,喊了一声。

  余静好“哎”了一声,小跑着去了后院。

  沈清泉失笑的摇摇头,“你慢点,又没人催你。”

  余静好回头冲他做了鬼脸,“你刚刚还说让我赶紧刷牙洗脸吃早饭。”

  难得的,沈清泉被噎了一下,“你这丫头。”

  吃过早饭,一家人再次全副武装的去了果园,只有余静好穿戴整齐的,准备出门。

  “一会儿记得回来吃午饭啊,别留在你同学家吃饭,记得呀!”出门的时候,罗翠芬不放心的交代。

  杨媛家条件本来就不好,这孩子过去了,老杨两口子都是本分人,不定还想着要多做几个菜招待她呢。

  “知道啦,我记得呢。”余静好一边走一边说。

  从沈家村去杨媛家挺近的,坐车的话不到十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