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穿成女主丫鬟后我躺平了第49节(1 / 2)





  这事儿自然得听陆锦瑶的,夜里回下人房休息,姜棠数了数自己的银子。

  已经有一百两了,算上值钱的首饰和药材,估计能凑够二百两。

  等攒够一千两,或是再多一点,就能赎身了。

  到时候买间小宅子,小一点没关系,至少有个落脚的地方。

  想着手里的银子,心里至少有盼头。

  五月二十六,赈灾大臣抵达滇南,二十七那日,就已把烤好的压缩饼干分给滇南的难民。

  不过一日的量,一人一块。

  刚分下去,也不知吃着如何,得等难民吃完再说。

  场面触目惊心。

  江河两岸的庄子田地已经被大水淹了个干净。水是黄色的,高山上搭着简易的棚子,老百姓就在这里避难。

  最开始吃的是逃难时从家里带的干粮,雨是五月初下的,这都快一个月了,早就吃完了,现在才吃到正经的干粮。

  烧点热水,泡着吃,滋味还不错。

  天气阴沉,顾见舟顶着雨跑了一趟又一趟,送干粮,送干净的水,

  顾见舟看了百姓住的地方,潮湿,破旧,杂物都乱堆着。

  从小长在永宁侯府,这些景象是顾见舟从未见过的。倒不是嫌地方脏乱,只是心疼这些百姓。

  除了忍饥挨饿的,还有病了的,脸色苍白,一直高热,但这边连大夫都没有。随行带的药物分出去了大半,顾见舟只留了应急用的。

  顾见舟想救更多的人,可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以他的资历,见一眼赈灾大臣都难。

  赈灾大臣是户部尚书,连着几日都在和下面的官员议事,滇省的知守,各地的知府知县也都在此。

  顾见舟只是一个翰林修撰,这种事还轮不到他。

  仅仅因为他是翰林修撰,也有部分原因是他是永宁侯府的公子。

  权贵和寒流一向泾渭分明。就算中了状元也无用。

  寒门子弟只会以为他是靠着家中才当的状元。

  顾见舟把脑子里这些事抛之脑后,既然那边用不到他,他就去帮百姓做些事好了。

  挑水劈柴,煮石灰水把棚子里角角落落都撒一遍,烧热水给老人和孩子喝。除此之外,顾见舟还去河边看了看,河水已经涨过河岸,处处都是泥黄色的水。

  顾见舟看的书多,有关水利的看过几本,现在不是疏通河道的时候,只能等雨停。

  在天灾面前,人的力量太过渺小。

  五月二十八日,吃过饼干的灾民状态恢复了一些,晚上,饿极了的灾民已经能下来走动了。

  户部尚书立刻给盛京写了封信,言明滇南的情况,又着重写了压缩饼干的利处。

  ——每人只吃一块就可一日不饿,可用在军粮上。

  这封信百里加急送回了盛京。

  五月三十日,安庆帝下旨,命人从各地收购红薯芋头白菜,送往离西北最近的寮城。

  同时有二十个宫廷御厨与运粮车同行。

  彼时,京郊三万大军已到西北。

  顾见山这阵子忙的脚不沾地。

  离得太远,他根本不知道任何和盛京有关的消息。把干粮的事和徐将军禀明,徐将军给了一个字,等。

  还把锅巴锅盔拿走了一半。

  锅巴只剩两斤,锅盔已经吃完了,剩下的锅巴硬的像石头一样。

  顾见山就当磨牙用。

  他以为能忘记的。

  但离开盛京快一个月,每回吃锅巴都能想起她,身上添了两处伤,有时疼的厉害,脑子里就不停地想。

  顾见山觉得,把东西都吃完就不会想起来了,但就剩两斤,舍不得吃。

  明知道姜棠不会想起他,但还是忍不住想,她做这些东西的时候,有想过是给他做的吗。

  肯定想过,不然怎么有甜的。

  想过又怎么样呢,她只是想报救命之恩。

  而他,能不能活着回去都是回事。

  顾见山仰头看着天上的月亮,从前他不知道能不能回去,也没想过,死在战场上也好,胡人常来犯,他得守住这片土地。

  现在,他除了想保家卫国建功立业,还想活着回去,这里的将士,最好都能活着回去。

  进了六月,西北还没热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