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穿成女主丫鬟后我躺平了第136节(2 / 2)


  陈将军是蜀地来的,蜀地菜辣,偏他吃不了,到了西北之后天天土豆炖土豆也能吃得挺开心。

  陈将军一脸苦色,“我打别的饭去,你们先吃。”

  所有人都开动了,顾见山也吃着不错,汤里有肉味,虽然比不上山珍海味,但在这里能吃到这些已然很不错了。

  带过来的汤块一顿饭全吃完,吃过饭,顾见山问他们味道如何。

  “定然比大锅菜好吃,只不过你家里人做的,应该挺费事的吧。”李将军怕这又是侯府的厨子用十几只鸡十几只鸭子十几只鸽子几个大猪肘炖出来的汤块。

  那得花多少银子,跟着顾见山沾沾光还能吃得起,自己做,还是算了。

  要是这么贵,味道都大打折扣了。

  就算是顾见山心上人做的,那门当户对的,用的应该也都是好东西。

  顾见山道:“没有,牛油做的。”

  牛肉少见,但也不是没有,再往北,胡族就有数不尽的牛羊。

  牛肉贵,牛肥肉却便宜。

  李将军倒吸一口气,幽幽道:“牛肉,胡族有啊。”

  御朝不让宰牛,因为牛可以耕地,但是在胡族,牛就是由着吃的。

  在座的一群将士眼里冒着狼光,明明是大中午,顾见山却莫名觉得绿油油的。

  但这事能成的话,顾见山有把握把功劳算在姜棠头上。

  顾见山吃完饭,就去校场操练了。

  除了徐桢南,无人知道他受过伤,他身手还在,却不及没受伤时功夫好。

  李将军:“还得再练。”

  练了一下午,顾见山出了一身汗,烧了点热水擦洗干净,又把姜棠带来的馄饨看了看。他在这儿待的久,先不急着吃。

  不过这回回来比以往好。

  从前还有人看他没成亲,想把家里的女儿侄女介绍给他,现在知道他心中有人,全都消停了。

  相比之前,顾见山明白一件事,情深义重时叫两心相许,而非耽误。

  *

  盛京进十一月后也显出几分苍凉来。

  往年老百姓都在家里烤火,俗称猫冬。今年却有好多老饕,赶着去杼原街吃热锅子。

  再配以小酒和花生米,无比惬意,跟好友谈天说地,无比惬意。

  但知道的人不多,一直都是那几桌客人。

  盖因摊子太小,位置太偏,少有人长狗鼻子,能自己摸过来。

  食客都知道,这儿的老板是个还没及笄的小娘子,称得上是姝色无双。

  说话做事极有分寸,虽然好看,却不觉得媚俗。

  以至于他们这群老爷们饭桌上都不敢说太过的玩笑,省着被老板听见污了她的耳朵。

  老板不常出来,也见不到几次,食客总是抱怨地方太小,酒不够好喝。

  别的地方尤其是吃食上还真挑不出毛病来。

  “总在这个地方也不是个事儿,小娘子没想着去别的地方开间铺子?”

  姜棠道:“是琢磨着呢,到时候真开铺子了跟你打招呼,千万得来捧场。”

  客人道:“好说好说,到时候带着我的朋友过来给你撑场子。”

  姜棠这两天一直寻摸铺子,有稳定的客流量之后,铺子不需要在闹街。

  最主要的是地方大一点,起码得是锦棠居的两三倍大客人坐得下。

  这样的铺子每月租金也得三四十两银子。

  最好以前就是做吃食生意的,给铺子收拾收拾,不用姜棠再费心装修。

  装潢姜棠没要求,简单一点最好。

  只不过开铺子还得去官府,在御朝虽然没有正经的食品安全机构,但开铺子要经过官府许可。

  摆摊却不用,给了摊位费,卖什么都成。

  等她把这些都打听清楚,熬夜写了一份文书,次日一早拿给陆锦瑶看。

  陆锦瑶平日无事可做,正闲的发慌,姜棠写的文书她一行字一行字看过。

  她发现姜棠写东西和让人不同,总喜欢横着写,而以前看别人的书信、看书都是竖着的。

  这样虽然不习惯但从上往下从左向右,十分方便。

  姜棠考虑的很齐全,包括铺子开在什么地方,装潢怎么改,请多少人一一都写上了。

  还有需要她投多少钱,预计何时回本,怎么分成。

  姜棠现在手里有一百三十两银子,月初锦棠居分红一百六十两,加起来二百九十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