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夫君是国宝级科学家第48节(1 / 2)





  麻酱饺子就挺好。

  大约都知道这是裴家的生意,生意好了不说,还没人敢来闹事。

  小铺子还不至于让那些世家眼红,真正眼红的是裴家在皇上面前的地位。

  受皇上器重,正儿八经朝廷官员,连着士农司四个打下手的,都能得赏。

  不说远在西北的李昱霖和周长生,就说新去士农司的赵显承路远,时时往家里拿草莓,红彤彤的西红柿,一大把青菜,两条鱼,或者几个鸡蛋。

  据他们所言,一点都不热,干得好了还有东西拿,

  东西不多,但意义不同,而且,这是夏天什么都有,等到秋冬,你去哪儿找青菜和西红柿。

  从前都是读书科举,家中长辈费尽心机为小辈铺路,就盼着他们能进翰林院,进六部,进御林军营。

  现在,都盯着士农司,希望孩子能挤进去。

  士农司是和庄稼打交道,读了十几年书,到头来却种地去,哪儿像直接不读书,直接去种地。

  这话长辈一听,这群人难免吃多挂落,“你懂什么!不读书你能去士农司,你以为去士农司就种种地就行了?”

  “那裴殊不也不会读书吗,他还是士农司司命呢!”

  “那是因为他有会读书的夫人,你有吗!你有吗!”

  不过确实如此,进了士农司得读书,只不过是手抄录的顾筠写的种菜手册。

  关于种小白菜的,种菠菜的,种萝卜的,种西红柿的,种蘑菇的……

  不仅要读,还得背下来,背不下来的就得罚,错三次,直接卷铺盖滚蛋。

  “那娶个会读书的夫人就成了呗,哪儿用得着费这么多事。”

  “你倒是给我娶一个啊!”

  皇上听闻此事,笑了笑,“这世上只有一个裴殊,也只有一个裴夫人,朕正发愁下回给裴殊什么赏赐呢。”

  第四十七章 秋收晋江文学城独发……

  只要边关传来捷报,那就和裴殊有关,回回给奖赏,安庆帝也不知道赏些什么了。

  下回但是可以赏给顾筠。

  安庆帝笑着道:“你说也奇怪,这个裴殊,明明从前什么都不干,啥也不会,成了亲以后就上进了,也不知顾筠是何许人,让一男子悬崖勒马痛改前非。”

  解释不了的事只能归在成亲之后收心了,别的还真解释不了。

  安定侯道:“是个很识大体,懂事的夫人,重情义,她能在危难之时用嫁妆给裴大人还赌钱,又跟着他连夜出府,换成其他人,也会动心。”

  雪中送炭的情谊难能可贵,但也是因为裴殊珍惜这段感情,若是一直赌钱,还跟原来一样,一点都不改,换谁也受不了。

  安庆帝点点头,“的确难得可贵。”

  下回奖赏,估计等秋收了,若是收成好,西北将士不缺粮食,就让裴殊去别处种地,只有有充足的米粮,朝廷才有底气。

  安庆帝问了问西北战况,又说了几句朝廷的事,才放安定侯离开,马上就秋收了,没几个月了。

  种地看老天爷的脸色,但还是得捉虫,施肥,浇水,等收了粮,再选好的麦粒做粮种,这样一年一年选出来,亩产会慢慢提上去。

  还可以专门划出一块地做种田,种子全从种田拿,这样的话就像后世所说的,优生优育。

  上一代长得好,下一代就强。

  赵显承和路远发现裴殊总能把深刻的大道理用浅显容易明白的话讲出来,反正他们是听明白了。

  如今百姓种地自己留粮种,有的人家还能挑一挑,有的就胡乱地种,若是裴家的粮种比所有地亩产都要高,那以后完全可以卖粮种,这样朝廷又多了收入。

  还有菜种,青菜留种也不是随意留的,而是精挑细选,他们二人看后面长出来的菜更青翠好吃,想来也是优生优育的缘故。

  赵显承和路远学到了不少东西,他们有些羡慕李昱霖和周长生的运道,早早就跟着裴大人做事,如今资历也比他们两个高。

  等以后士农司越来越大,他们二人还是赵显承路远的前辈。

  殊不知周长生二人并不想当这个前辈,西北太艰苦了。

  他们每天的生活就是种菜,养猪,喂鸡,记录每天菜,鸡,猪的生长状况,遇见特殊情况还要自己想办法,因为裴殊不在。

  虽然磕磕绊绊的,但有裴殊开的好头,也顺顺利利的把鸡和猪养大了。

  西北的鸡开始下蛋了!

  前后送来了一千多只鸡,终于开始下蛋了,也就意味着终于有回报了。

  养鸡自然不是为了吃鸡肉,一千只鸡杀了就没了,但吃鸡蛋能吃好久呢!

  一千只鸡就算不是每天都能下蛋,但是加起来也有□□百个,当周长生和李昱霖吃到煮鸡蛋时,竟然差点喜极而泣,两人眼含泪花地把饭菜吃完,觉得这鸡蛋和从前庄子送来的没什么不同,“还挺香的,咱们的伙食能好一点吧,一天一个鸡蛋是行的。”

  好歹是朝廷命官,这点小事能做主。

  但想想还是觉得可怜,在家中的时候可是吃香的喝辣的。

  李昱霖长舒一口气,“想想这些鸡蛋,送过去还不够分的,咱们两个一天一个,知足吧。”

  书上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读过也明白其中道理,如今才是真切体会到其中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