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99章只有朕能证明他的清白(五更)





  赵如意之前是见过天顺帝的。

  或许是因为天顺帝之前的和颜悦色,她对于面圣一事,并不是那么害怕。可一瞧到那些面容严肃得如庙里十八罗汉一般分立两侧的文武大臣,却让她有了一些些的心虚。

  她将之前的事都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太子爷,太子李仁在听闻之后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让她来这金銮殿上再说上一遍,至于大家会不会相信她的说辞,太子李仁也没有什么把握。

  在殿外得了内侍们再三嘱咐的赵如意不紧不慢地走到了宋无忌的身后,然后对着天顺帝行了个大礼,并趴在地上道:“民女赵如意参见皇帝陛下,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听得这个声音的宋无忌就为之一震,并且有些不太敢相信地回头,因为他怎么也想不明白,赵如意如何会出现在这个地方。

  而赵如意因为没有听到任何的提示,只敢将头埋在两手之间,脸贴着金銮殿的地砖,一动不动。

  “抬起头来回话吧!”赵如意感觉自己都要趴得僵硬了的时候,终于听到了上首的天顺帝的声音。

  “谢皇上!”赵如意也就微微抬头,跪坐在了地上。

  “刚才太子说,你知道是谁泄题给的宋无忌?不如说来给朕听听。”天顺帝也就靠在了龙椅上,目光审视地瞧向了赵如意。

  “是!”赵如意又规规矩矩地行了个礼,这才轻声道,“世子爷写的那三篇文章,是民女出的题!”

  刚才还是聚精会神听她说话的百官一下子就炸开了锅。

  他们之前还在期盼这这小姑娘能交代出一两个人来,没想她却说是她出的题,这不是逗大家玩么?一个身处内宅的女子能知道什么?恐怕是个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全的主,她懂什么孔孟之道?这分明就是宋无忌随便找个人来背锅。

  只是没想到他找也不知道找个像样点的,找了个小姑娘,这叫众人如何相信?

  一时间众人看向宋无忌的眼神就充满了鄙视,甚至是不屑。

  赵如意自然也感受到了大家那不善的眼神,她也就定了定心神继续道:“我知道大家都不会相信我的说辞,可这就是事实,我之所以会给我们家世子爷出那些题目,全是因为我在梦里梦到的。”

  众人一听,越发觉得她说得没谱了。

  做梦还能做到春闱的试题?还一连三卷都中了?这是唬谁呢?

  “或许是日有所思,夜便有所梦,其实我能梦到那些,也全是因为我们家世子爷白天曾与我说过这些,因为他曾跟我说过当今天子是以仁孝治国,皇上是最为仁爱慈善之君,所以我才会求着世子爷写了一篇与仁孝有关的文章。”

  “我们家世子爷当时真是耐不住我的软磨硬泡,才写了第一篇,至于后面的那些,也都是我曾听世子爷在家看朝廷的邸报时提过那么一嗓子,想着闲着也是闲着,便又随便挑了两篇让他写了,可我们当时真没想到那些会成为今年的考题呀!要不然,世子爷也不会把文章送给何太傅去过目了。”

  赵如意说得很是真情实意,让人丝毫瞧不出有什么矫揉造作的地方。

  可即便如此,文武百官中相信的人并不多,就在大家想要反驳她时,却不料坐在龙椅上的天顺帝却哈哈大笑了起来。

  “如今看来,能证明你家世子爷清白的人就只有朕了!”天顺帝就从龙椅之上站了起来,然后居高临下地看着这一金銮殿的人。

  “知道朕之前为什么对这件事都是置之不理么?”他也就笑看向众人,“那是因为朕从一开始就知道,题是不可能泄出去的!”

  金銮殿里众人的神色都是大变,皇上这话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笃定考题不会泄露呢?

  天顺帝就看向了队伍里的何太傅,问道:“宋无忌是什么时候将那些文章拿给你看的?”

  何太傅虽然被问得有些懵,可还是很快地回答道:“回皇上的话,约莫是正月底,二月初的时候。”

  “正月底、二月初,那个时候朝廷还没有定下主考的名单吧?”说这话时,天顺帝却是看向了几位内阁大臣。

  官场上一直有“同科”和“恩师”的说法。

  同科就是同一年取的进士,而恩师则是那一年的主考官,只要通过了科考也就建立了最初的官场人脉。也许一开始这种人脉的优势并不能显现,可在日后升官、调任、谋缺时,却很有可能因为跟上面的某一位官员“同科”或是同“恩师”而得到照顾。

  也正是因为如此,内阁对谁出任“主考官”一事也很是谨慎,都不想将这一拓展人脉的好时机让给了对手。

  今年主副考官名单迟迟没有放出,就是因为这些个阁老们自己都没掰扯清楚,到底应该让谁的人去接这一份差事。

  几位阁老就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得不出列证明确有其事。

  既然主副考官的人员名单都没有定下来,那就更加不可能出现提前泄题的事件,难道还真如宋无忌身边的那个丫鬟所说,这一切还真是巧合么?

  只是这巧合得,也太让人匪夷所思了。

  众人的心里虽然还有疑虑,可到底也无话反驳了。

  可就在此时,天顺帝更是笑道:“而且今年的考题也不是主考官想的,而是朕临时想出来,写在纸上密封后让李英送去贡院的,这前前后后不过一炷香的功夫,除非是有人钻进了朕的脑子里将那考题取了去。”

  听得天顺帝如此一说,众人就更是不敢议论此事了。

  因为再议论下去,无疑就是说皇上将题泄给了宁国公世子。

  这天下都是皇上的,如果他愿意,莫说是泄个题了,哪怕是给那宁国公世子一个封疆大吏,众人也不能多说什么。

  一件闹了月余的事,终于就这样平寂了下来。

  而散朝后,天顺帝更是命人将宋无忌和赵如意都留了下来,因为他觉得赵如意做梦能梦到考题这事,实在是太有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