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2节(1 / 2)





  也不知道那二虎山上的土匪,是怎么打听的消息,还是压根就没打听,居然敢截刘家的车队。

  虽然里面没有刘家男儿,可照样没讨了好去,刘小姐非但把这些截车的人给留下了,剿匪的时候也跟着去了,悍勇程度不下于刘家男儿。

  刘小姐那会儿应该刚好是议亲的年纪,因为这事儿所以被耽搁下来了。

  算一算现在应该有十七八岁了,在后世,也就是刚刚成年,还是个花骨朵,但是搁到现在,就属于大龄了。

  “那丫头大你三岁,是个实心肠的人,世人愚昧,所以婚事才被耽搁下来,你性子素来温和,又对女子颇为包容,所以你师母才想着给你们俩牵牵线,当然了,婚姻大事强求不得,这事儿全凭你自己的心意,就算是见了面了,彼此相熟了,也可以不同意这门亲事。”

  沈舟把话讲得明明白白,刘家那边儿也是这个意思,刘枫是刘家唯一的掌上明珠,她若是真想嫁人,也不是嫁不出去,只是不愿意将就罢了。

  魏时除了出身以外,可以说是样样都合乎了刘家的要求,长得好、有才气、性子也好,心思细腻,关键是并没有小瞧了女子,也不认同‘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说法。

  也无怪夫人和刘家夫人会起这个心思,这俩孩子对对方来说不能算是最好的,但很合适,难得的合适。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魏时心里面还真挺乐意的,比起由老师或大伯为他订一门亲事,他还是觉得这样更好,也不算是盲婚哑嫁了吧。

  如果刘小姐对他不满意,或者他对人家不满意,这事儿也就算了,总好过做一世的怨偶。

  第46章 二更

  对于魏时来说时间不等人,燕县那边不知道大伯可以阻拦多久。

  于刘家小姐而言,时间也很紧张,毕竟婚事都已经拖了好几年了,一开始是父母着急,后来她自个也开始慢慢着急了。

  宜早不宜迟,女方时间自由,那就只能依照男方的时间来了。

  见面的时间就定在魏时下一次休沐。

  事关女儿家的名节,再加上这事儿成不成的还两说着呢,所以魏时也没把这事告知姨娘。

  这应该就算是相亲了吧,即将经历这样的阵仗,魏时还是蛮紧张的,第二天一大早在学舍碰到刘钰,表情都不太自然。

  刘钰倒是兴致昂扬,“等下了课,我就把昨天学的拳法教给你,你可做好心理准备。”

  要想学他们刘家的拳法,首先得要扎马步,这第一天,先扎上两刻钟的马布。

  这可是四哥说的,虽然四哥给他和曹安放了水,两个人加起来一共扎了两刻钟的马布。

  但他和曹安是绝对不会给魏时放水的,该扎多长时间的马步,就扎多长时间的马步。

  其实他的训练也是如此,作为武师傅,他们可是很严格的。

  面对极有可能成为他小舅子的白包子,魏时实在没办法以平常心对待,搁在往日,肯定要调侃几句,但是今天,抹不开这个脸呀。

  “行行行,时间快来不及了,赶紧走吧。”

  千万别说了,也别拿这张脸继续对着他,他实在没办法透过这张脸想象刘家小姐长什么模样。

  不过瞧刘钰这反应,应当还不知道相亲的事儿,也难怪,他都没把这事告诉姨娘,刘家那边也会尽量不把这个消息告诉其他人。

  刘钰完全不知情,魏时自个儿尴尬了一会儿,也就不觉得有什么了,不过这样一来,他也不可能向刘钰打听人家姐姐的事儿了。

  就是不知道,刘家会不会从刘钰这儿打听他的情况,也不知道这小子会说什么。

  事实上,刘夫人可没有向小儿子打听过这些事儿,但是早在这件事情有苗头之前,小儿子就跟她提起过住在一个学舍里的同窗。

  有褒有贬,总的来说是趋向于褒义的,能让小儿子和肃王府的世孙都觉得不错,甚至因此开始翻书本学习的一个人,还是沈舟的学生。

  就不是一般人。

  刘夫人为了自家女儿的婚事都快魔怔了,几乎是听见一个适龄的男子,就下意识的往这个方面想。

  跟自家小儿子能处的好,说明性子好,能引导小儿子和肃王世孙向学,说明品性好,能被沈舟收为学生,说明确实是个有才能的。

  再来听听小儿子抱怨的,总结出来就六个字,‘长得俊,个头高’。

  除了年龄稍微小一些,再加上出身不是特别好之外,其他样样都好。

  就是不知道家中有没有定下亲事,她也不用问旁人,直接去找了魏时的师娘——沈夫人。

  这不是赶巧了吗,男未婚,女未嫁,而且都急于定下一门亲事来。

  两个人达成初步的意向,剩下的就是孩子们的事了,她那闺女也是个死心眼的,不是自个儿瞧上眼的人,拖到多大年纪都不想嫁。

  这十天的功夫,几乎是眨眼就过,魏时明明觉得自己已经调整好心态了,但是临了,到了要见面的时候,仍旧是紧张激动。

  这大冬天的,魏时就算是想给人家留下个好印象,也不可能穿着一身单衣过去,那不成大傻子了,还是像往常一样,又是夹袄,又是袍子。

  一如既往的臃肿。

  不过比起曹安和刘钰那里三层外三层的架势来,他这还算是好的了。

  见面的地点就安排在沈府,魏时顺便还把自己的功课带过去了,毕竟早晚都是要交给老师的,与其之后再多跑一趟,还不如一块捎着呢。

  魏时被引入后院的一处亭子里,这个地方早先他也来过,附近种了大片的菊花,百花当中,老师最喜菊,是以,园子里种了不少的菊花。

  不过如今已是一副枯败之色,莫说之前花团锦簇的美景了,就算是绿意,如今也见不着。

  这四周灰突突的,还真说不上什么美意。

  女子的衣衫就格外显眼了,魏时这辈子很少能见到闺阁里的小姐,夫人们倒是没少见。

  一袭红衣,火一样的红色,除了鞋子之外,全都是红的,连外面披着大氅也是红色的,耀眼,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