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4节(1 / 2)





  总归是不可能只要这么一个孩儿,古代不同于后世,家族亲缘关系太重要,一个孩子,形单影只,想找个彼此帮扶的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他跟堂兄,关系堪比亲兄弟,但这样的事情并不多见,他跟堂兄的关系也算是机缘巧合,魏家人丁单薄,堂兄并没有嫡亲的兄弟,他倒是有,可母亲防他跟防贼似的,他自己对这个弟弟的想法也很微妙。

  再加上,他在大伯那里住了那么久,不管是大伯和大伯母,还是堂兄,都对他帮助良多。

  彼此性情相合的情况下,他跟堂兄关系能处成这样,也就不意外了。

  但这么多机缘巧合的事情,下一辈就未必能遇得上了。

  第61章 一更

  有了孩子之后,好像整个心都定下来了。

  魏时本来以为自己在国子监会比较容易走神儿的,毕竟家里有怀着身孕的夫人,但出乎意料,白天读书的效率好似是比以往更高了,注意力集中,很难分神。

  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躺在学舍的小床上,不像以往一样,头沾枕头就能睡着了,翻来覆去,脑子里除了夫人,就是孩子,想象孩子出生以后的模样,又担心夫人这会儿身体不适应。

  生孩子的风险,哪怕他不曾做过调查,也知道在不能动手术的古代,风险必然是不会小的。

  只要这么想一想,魏时都觉得头疼,他是真不知道,民间有的妇人一连生十几个孩子,都是怎么做到的。

  不过反过来想,有太医,有经验丰富的嬷嬷,有大夫,到时候接生也会把京城最好的几个稳婆请过来,应该能够把危险规避到最小。

  六月十八,太子立,开恩科。

  恩科在前朝就有了,也算是前朝众多的创新举措之一。

  依照科举制度,乡试、会试都是每三年举行一届,一个在秋天,一个在春天,被称之为正科。

  遇到重大的喜事或者是吉庆,朝廷特别开科考试,那就不按照原本的时间来了,相当于是特意增加的考试,称之为是开恩科。

  对于学子们来说,这无疑是多了一次机会。

  当然了所谓开恩科,也不是所有的科举考试全部增加一次,而是特指乡试和会试这俩场。

  魏家就有两个中标的,一个是要准备乡试的魏定,另一个就是在准备会试的魏时了。

  依照往年的常例,乡试一般都是在九月份举行,而会试则是在乡试之后的第二年二月份。

  但是开恩科就不一样了,时间上就不会再按照以前那样安排,今年这次开恩科尤甚,居然把会试和乡试都安排在了九月份。

  也就是说这一次乡试中举的举人们,是没有办法参加开恩科的会试,还得多等一年半的时间,参加正常每三年一届的会试。

  也难怪朝廷会这么安排,太子立,东宫的属官就得安排下去,不管是直接从朝廷抽调,还是从这一次的进士科里选人出来,开恩科取士都是很有必要的。

  毕竟朝廷的官员和官位向来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突然增加了这么多官位,当然需要多提拔些人上来,等不到一年半后了。

  魏时不关心皇上是立了哪位皇子做太子,这还不是他能够关心的上的事儿,如今已经是六月十八了,距离会试连三个月的时间都不到了。

  这个时间安排,可以说是把他原本的复习计划全部打乱了,还需要重新做调整。

  先生们也是一样,以前除了各项练习之外,四书五经又拿出来,一个字一个字的抠,如今都已经进行了一小半了。

  接下来要么加快速度,要么就是直接把这一部分跳过去,三个月的时间肯定是来不及的,必须有侧重点。

  “这虽然是个挑战,但更是个机会,所有人都是按照原来的时间进行安排的,朝廷突然开恩科,相当于是把所有人的节奏都打乱了,越到这个时候,才越得稳的住。”夏先生如是说道。

  被嘱咐的不光是魏时,被重点培养的三个人都在,魏时,洪瑞,纪风锦。

  魏时是当中年纪最小的,但是不得不说,他是对这次开恩科最为激动和满意的。

  在乡试中举之后,他之所以没有参加会试,选择多等三年,就是因为觉得自己当时年纪还小,即便是中了进士,几年内也不会得到重用,时间久了,在清闲的衙门里呆的久了,也就被当权者遗忘到一边儿去了,再想升迁,就不容易了。

  归根结底,魏时当年选择多等三年的原因,就是怕在朝廷里一直坐冷板凳。

  但今时不同往日了,当年他可没有想过会拜沈舟为师,也没想过会认识这么多的大人物,更没想过把记账之法拿出来,在当今那里挂个号。

  可以说魏时之前所担忧的问题,现在已经是迎刃而解了。

  那早一年和晚一年参加会试又有何妨,便是不能够一甲及第,可只要中了进士科,那就可以顺利的进入仕途了。

  再说,今年最大的变化,不光是他娶了夫人,而且夫人还有了身孕,早一点参加会试,也能早一点把时间腾出来,陪陪尚在孕中的夫人。

  所以对魏时来说,朝廷这次突然开恩科,绝对是一件好事情。

  对于学子们而言,朝廷开恩科,是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情。

  但是除了这些学子之外的人,最惊天动地的事情莫过于立太子。

  当今皇上今年不过四十二岁,没病没灾的,瞧着最起码还得有十多年的活头,再加上膝下皇子众多,在没有嫡子的情况下,要选继承人的话,怎么着也得好好挑一挑吧。

  大家都还没怎么站队呢,暗地里观望哪位皇子更得这位陛下的喜爱,谁能想到这么快就立太子,而且不立长子,不立身份最为贵重的皇三子,而是直接越过前面四个皇子,离皇五子为太子。

  五皇子的母妃不过是一个嫔位,要说不得宠,那也不会有这个孩子,要说得宠的话,那比这位得宠的还多着呢。

  五皇子的外家,也无甚权柄,世代都是读书人,任职的地方也都是像翰林院这样清贵,但没多少权力的部门。

  总而言之,不管是拼宠爱,还是拼外家,五皇子都拼不过别人。

  要说本人多有才能,那只能问问这些皇子们的先生了,五皇子今年可才十六岁,刚刚入朝参政,还没发挥出多少才能来呢。

  今天不知道有多少人私底下揣测,那个连封号都没有的白嫔,可能就是当今皇上的真爱了,其他都是挡箭牌。

  不过这些跟魏时就没什么关系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他还不是朝廷的官员呢,何必操心哪位是未来的主子,更何况就算他操心,朝廷百官都操心,这也不是他们能说了算的事情。

  归根结底,太子到底是谁,皇位的继承人到底是谁,都是当今一个人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