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69节(1 / 2)





  可婆婆能过来,一则是母子情深,二则,不也是不信任她这个做儿媳的,不认为她能够把夫君照顾好。

  心眼从来都不是很大的赵氏,在很多地方就是容易想的多。

  还是魏时两口子好啊,远在京城,压根儿就不用被这些长辈管,更遇不到糟心的亲戚。

  想想魏时,再想想魏达,同父异母的兄弟俩,一个是庶子,另一个还是嫡子呢,这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无论容貌、性情,还是才能。

  在一家三口的期盼下,钱氏来得还是挺快的,在燕县,正五品的知州可不就是大官吗,知州夫人自然也就是大官夫人,比知县夫人还要高好几级呢,不容小觑。

  许是分别的太久了,初见面时,钱氏瞧着不光儿子和孙子饱含热泪,就连儿媳那眼睛里也是泛着泪光的,她都能从中看到几分期盼。

  果然是远香近臭,一块儿在柳州城住着的时候,婆媳俩的感情可不怎么样,如今分开才一年,儿媳妇就想她想到眼泛泪光了。

  虽然有些不自在,可作为长辈,心里头还是欣慰的,不负她千里迢迢赶过来。

  “鹏哥儿可是比之前长高了不少,快过来让祖母瞧瞧,这都一年没见了。”

  比起快要而立之年的儿子,老太太更稀罕的当然是孙子了,尤其这还是她唯一的孙辈。

  老魏家果然是子嗣单薄,老爷就只有定哥儿这么一个孩子,到了第三代,仍旧是独苗。

  儿子这都二十七了,大孙子都已经九岁了,弟弟妹妹的影子都还没见着呢。

  要不是自家儿子身子骨不好,她都想做主给儿子纳一房妾室了,不图别的,就为了为了老魏家开枝散叶,这代代单传,风险实在是太大了。

  自家的老爷那也是纳了妾的,只可惜一个有用的都没有。

  不似老二那般好运,儿女双全,一嫡一庶两个儿子,不过对李氏来说,就未必是什么好事儿了,妻妾之间少有和睦的,庶子争气,就算是能够带来足够的利益,于正妻而言,也到底会有些意难平。

  老太太一手拉着孙子,另一只手则是拉着侄子,这还是她头一次见二弟的嫡子,虽然有心理准备,但见面的时候仍旧挺吃惊的。

  人的相貌是爹娘给的,没办法选择,可气质就是慢慢养出来的了,一个人的性情如何,有时候看脸就能看出来。

  魏达,比不过兄长,连他父亲都比不了。

  仔细问过了儿子和孙子的近况,又关心了一番侄子,这才到了婆媳俩聊天的时候。

  赵氏何止是眼睛里泪汪汪的,心里头的苦水都开始往外翻腾了,把儿子和魏达打发走,这才开始攥着帕子跟婆婆诉苦。

  “早先到时还好好的,夫君虽说是忙了一些,可儿媳也能理解,一县之地这么多事儿呢,但二婶最近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居然把魏达送过来了,您没见过这孩子,不知道他虽然跟时哥儿是亲兄弟,可两个人实在是不一样,两个孩子待在一块,会耽误鹏哥的功课不说,关键是儿媳还怕因此沾染上不好的习性……”

  瞧着泪汪汪的儿媳妇,钱氏一开始还有些不习惯呢,之后就越听越是愤慨,很快就跟儿媳妇站到一条线上去了,同仇敌忾。

  母亲对儿子,祖母对孙子,心都是诚的。

  “这事儿就交给为娘吧。”钱氏说完之后,还抿了抿唇。

  她这次过来,私心是过来看儿孙的,可老爷却是让她过来好好教育教育李氏的,别欺人太甚。

  原本她还是不太想管呢,如今新账旧账一起算。

  不管是作为长嫂,还是作为正五品知州夫人,钱氏都要压李氏一头,自家儿子在二弟手底下当差,可二弟在官场上还要依仗着自家老爷。

  不论从哪个方面,钱氏对上李氏都有着压倒性的优势。

  这边厨房里的饭菜刚呈上来,钱氏就已经派人去知县府请二弟和弟妹过来了,一家人就是要整整齐齐的。

  “达哥儿这孩子也不小了,我记得时哥儿去柳州城的时候才十一岁,小小年纪就已经很有风范了,而且在送嫁的路上还能妥善照看长姐,这一点就已经胜过了很多同龄人,你们夫妻俩不能只管长子,幼子也得好好养,做父母的可不能偏心眼儿,把孩子送到魏定这边儿来算怎么一回事儿,他就只有一个儿子,还没养出个条条道道来呢,不像你们两口子,可是养出来了个三元及第的状元郎。”

  赵氏为了说这么一长段话,连手里的汤匙都放下来了,刚吃上口热饭,就得停下来处理这糟心事儿,她这长嫂当的也真是够难的了。

  “做父母的,管生就得管养,这样的道理不用我说,你们两口子也应该明白,老来得子,就更得好好教养了,说句不好听的话,你们能陪他到什么年岁,还不一定呢,得让孩子自个儿早早的立起来才行。”

  “我跟弟妹这么多年没见了,一上来就说这个,我心里头也是不愿意的,可是子嗣关系到整个魏氏家族,我不能眼看着你们忽视幼子不说,有当状元郎的哥哥,当弟弟的若是混不出个头来,那旁人肯定议论你们做父母的,没尽心。”

  钱氏说话,把的是弟妹的脉,处处把优秀的庶长子带出来,可不就是戳了嫡母的心嘛。

  做女人的,一则是比夫君,二则就是比儿子了。

  前者只能比上十几二十几年,后者可是要比上半辈子的。

  第97章 一更

  李氏被噎的都已经到了脸红脖子粗的程度了,一双眼睛都快要瞪出火来了。

  她要是再不明白大嫂是什么意思,那就白吃这几十年的饭了,不就是想让她把达哥领回家去嘛。

  还话里话外指责她和老爷偏心,魏时在柳州城白吃白喝那么多年,连娶媳妇的聘礼都是大哥两口子出的,到了达哥儿这里,帮着看几天都不成了。

  到底是谁偏心。

  大嫂自个儿都没能把一碗水端平,有什么资格过来说她。

  “这一个孩子是教,两个孩子也是教,更何况叔侄俩就只差了一岁,学的内容也都是差不多的,放在一块儿也不耽误事儿,魏时当初不也是在柳州城读的书吗,他一个庶子,大哥大嫂都愿意帮忙照应,更何况是达哥儿。”

  嫡庶有别,孰轻孰重,有规矩的人都应当明白。

  要不是瞧着魏时确实是有出息,她才不会上赶着把儿子送到这边来呢,别家府上怎么着都不如自家府上舒服自在,为了儿子的前程,她这才算是忍下了。

  可哪里想得到这一个两个的都推三阻四,小的不懂规矩,老的……为老不尊。

  “二弟妹怕是没好好管过孩子,这叔侄俩的确只差了一岁,但学习的内容可差了不少,我孙子四书五经都已经快过一遍了,达哥儿如何?你这个当娘的知道吗?”

  对这样的人就不能手软,自己给人家留面子,人家根本就不想要脸,何必呢。

  魏达四书都还没有读完呢,他小时候身体不好,开蒙要晚一些,后来身子骨养好了,可各方面都颇为注意,晚上不能熬夜,早上也不能起太早,读书的时间是间断着来的,不能太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