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04节(1 / 2)





  宋福来正准备今天来开个大会,把这事儿给好好地说道说道,哪知道王建刚和刘淑珍却跑上门来,要去揭发宋老三投机倒把。

  什么投机倒把,人家那能叫做投机倒把吗?人家那是带着全生产队的人发家致富。

  宋福来狠狠地把这两口子给呲儿了一顿,把他们两口子给训得跟孙子似的,等到心口的气儿消了,宋福来才去了大队那边儿,拿着个大喇叭召集全生产队的人来开会。

  宋福来也没有废话,把宋老三一起拎上了台,二人一起说了编竹盒子供应省城商场的事情。

  这事儿一说出来,整个生产队都轰动了。

  这年头想赚钱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人家正经工厂的工人一个月才赚多少钱?他们在家编个竹盒子就成了?

  大家都觉得这事儿太不真实了可是宋福来那信誓旦旦的模样,却告诉大家伙儿这一切都是真的。

  他们生产队的人要发了?

  涉及到钱的事儿,生产队的人热情空前高涨了起来,宋福来就跟宋老三一起,把他们昨天商量好的章程给说了出来。

  宋老三负责教大家伙儿编竹盒子,按件计费,由生产队会计统一记录,大家每做一个竹编盒子,就要分给宋老三五分钱,算作是拜师费。

  这么分大部分都觉得应该的,可也有那精明的,仔细算算就觉得宋老三赚的太多了。

  一个竹编盒子五分钱,那看起来是不多,可十个就是五毛,一百个就是五块钱,宋老三什么都不做,凭什么分他们的钱?

  然而这一次宋福来的态度却很强硬,他直接说了人家看中的就是宋老三的手艺,城里那边儿的路子也是冯家给了,说到底这是冯家给人宋老三的福利,人家肯让大家伙儿一起赚钱,那是人家仁义,要不然没有人宋老三,冯家凭什么要把这个路子给他们?

  宋福来的态度一强硬,这些人也就不敢在叽歪些什么了。

  事情很快就定下来了,王建刚和刘淑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后,舔着脸也要来跟着学习,结果宋老三毫不客气地拒绝了他们。

  夫妻两个闹也闹过,可是宋老三始终不肯搭理他们,甚至放话如果他们逼得太狠,那他谁也不教了,干脆大家都别赚这个钱了。

  眼瞅着要到手的钱飞了,触犯到自己利益的时候,大家便空前的团结了起来,直接把王建刚和刘淑珍给挤兑出去了。

  夫妻两人后悔不迭,可是这个世界上哪里有卖后悔药的?

  眼瞅着大家伙儿的腰包都鼓了起来,王建刚和刘淑珍气得吐血,可是却没有任何办法。

  若是早知道是这个样子,当初他们就不该把宋老三他们得罪那么狠了,否则的话他们家不也能跟着一起赚大钱了吗?

  竹编这种手艺是人人都可以学的,不过这到底还是讲天赋的,偏偏生产队里面心灵手巧做的最好的人都是些女人,那些男人们笨手笨脚,做出来的都不如女人精细。

  女人们心灵手巧,学会了之后想出来的花样也多,她们的手艺越来越好,倒是把那些男人们都给比了下去。

  有道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女人们赚的钱越来越多的时候了,在家里面的话语权也就变得越来越重了。

  春去秋来,五年时间转瞬而过,经过这么多年发展,原本的竹编小作坊变成了一个竹编厂。

  虽然竹编厂只是南拐生产队自己建起来的,比不得县城那些正规的厂子,可是能在这竹编厂上班,也是件值得骄傲的事情。

  因为竹编厂里面上班的大都是女人,这个竹编厂也有个女人厂的诨号。

  宋老三被生产队的人推举为竹编厂的厂长,副厂长是宋福来,而张美珍则在厂子里面做了个部门主任。

  五年的时间眨眼间过去了,而宋大宝马上也要上高二了。

  第110章

  这几年宋老三家赚了不少的钱,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他们的日子也过的越来越好, 去年田地包产到户后,宋老三和张美珍商量了下,在县城买了块儿地皮,盖了栋二层的小楼, 一家人就这么搬到了县城里面去。

  其实一开始的时候宋老三和张美珍还有些不大乐意从生产队, 不对, 现在应该叫南拐村了, 夫妻两个原本是不大想从南拐村搬出来的。

  只是去年宋大宝上了高中,她一个十一岁的小姑娘,一个人跑到县城里面上高中,虽然说自家闺女聪明又独立, 一个人能把事情给处理的妥妥当当的, 可是当父母的哪里能放心?

  最后夫妻两个一咬牙,干脆也搬到了县城里面去。

  虽然说夫妻两个都在竹编厂上班, 每天来回都要耗费挺长时间的, 不过早上他们能给闺女做好早饭, 晚上回来也能去接闺女下晚自习,这样也就足够了。

  对于宋老三和张美珍两个搬到县城里面来,宋大宝是乐见其成的,虽然路上要耗费不少功夫, 但是夫妻两个同进同出, 他们在骑着自行车赶路的时候也能聊不少东西, 这也就弥补了两人工作忙,凑不到一起相处的缺憾。

  每天这么来来回回的,夫妻二人的感情倒是比从前更加好了。

  其实宋大宝觉得自己并不需要陪,她自己可以处理好一切的,不过能从南拐村搬出来也是一件好事儿,隔得远了,也不怕村里面那些极品在缠上来。

  随着宋老三家的日子越来越好,他们一跃成了南拐村有名的富户,宋老三当上竹编厂的厂长后,那更是大家争先讨好的对象。

  毕竟乡下的竹编厂和城里的不同,想要进去得看厂长的意思,因为这层关系,就算曾经跟宋老三闹得不快活的人,此时见了宋老三也是笑脸相迎。

  南拐村有不少人都进了竹编厂上班儿,那些人勤勤恳恳地干活儿,家里的日子也变得越来越好,整个南拐村成了十里八村有名的富裕村子。

  然而村子里并不是所有人的日子都过得好了,宋老三的爹妈和两个哥哥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差劲儿。

  当初宋老三教的大家竹编手艺的时候,宋青树王香芹他们也厚着脸皮去学,然而也不知道是不是宋家所有的天赋都落到了宋老三的身上来,这些人怎么学都学不会,他们编出来的东西松松垮垮,粗糙的要命,就连残次品都不如,哪里能给省城供货?

  宋家人不肯死心,一门心思地要学会这门手艺,可是学来学去,还是没有一个人能成的。

  眼瞅着别人家靠着这门手艺慢慢地赋予了起来,宋家的人眼气的要命,他们不想着提高自己的手艺,反而动起了歪点子来。

  因为分家的是哪个,当初宋青树和王香芹两个跟自己的大儿子二儿子闹得很不愉快,分了家之后,虽然还门对门住着,可是除了过年过节,他们都不往一处走。

  原本这一家人都是相看两厌,可因为利益的关系,他们重新又聚在了一起,商量起了对策来。

  这几年宋一江和王福云的日子过得很艰难,宋仁杰出了那档子事儿后,整个人都垮了,现在他都已经二十岁了,可整天神神道道的,把自己关在屋子里面不肯出来,饭菜什么的都是王福云送进去给他吃的。

  他连门都不出,又哪里能下地干活儿?

  而宋一江那次被猪拱了腰后,因为没有修养好的缘故,自那之后便落下了病根子,家里面的重活儿什么的都干不了,养家的重担都落在了王福云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