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惊雀第77节(1 / 2)





  杨氏很是勉强地弯了弯唇,拍了两下楚澜的手背, 说:“天……是不早了。”

  ==

  马车辘辘行过街巷,两人隔着张矮几面对而坐,难得很安静。

  其实虞锦并未叫未来婆母这一遭“警示”和“挑剔”吓着,也并未觉得有什么委屈, 毕竟“立规矩”这件事,十个儿媳妇进门,九个都得走这一遭。

  尽管虞锦不难从杨氏话里听出些不满之意,但左耳进右耳出便罢,倒也无关痛痒,且南祁王妃将来是要嫁去垚南王府,也不必与婆母朝夕相处。

  至多便是有些遗憾,她好似不大讨这位未来婆母欢心呢。

  虞锦托腮,怎么想便怎么说出口。

  待反应过来,她方才察觉自己竟已将“婆母”二字挂在嘴边,还未来得及补救,便听沈却道:“你不必讨她欢心。”

  他望向虞锦,说:“今日她说的话你也不必往心里去,王府没有那么多规矩,往后她也不会再为难你。”

  男人的口吻极淡,淡得不似在谈论自己的母亲。

  虞锦停顿一瞬,缓慢地“哦”了声,又连忙道:“我并未觉得太妃在为难我……想来,太妃应也是为我好。”

  沈却没再说话,但显然是一副心中有数的模样。

  虞锦悄悄拿余光瞥了眼面前的人,眉心不由轻轻蹙起,如此看来,沈家母子间定是有过嫌隙。她满腹狐疑,但……自己尚未进门,现在就过问王府密辛,属实不太矜持。

  不行。

  虞锦矜持地抿了口茶,暂压下心中困惑。

  沈却看她,牵了下唇,并未戳穿,他直言道:“当初,父亲去世后不久,母亲便起了改嫁的念头,亲事也已说好,那时……因姐夫不久也战死,大姐早产诞下楚澜后便走了,祖母因接二连三的噩耗病倒,府里正是一团乱麻,故而时至如今,祖母仍旧对改嫁一事心存芥蒂。”

  虞锦惊讶地稍稍睁大眸子,她断没想到竟有如此内情,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可若真是如此,那怎么……

  似是知晓她在想甚,沈却继续道:“议亲的人家出了些变故,便没能嫁成,后来……也无人再提此事,就耽搁了下来。”

  提及此,男人拇指指腹轻轻摩挲了下原本该有扳指的位置。

  虞锦无言,沉默半响。

  颐朝民风开放,对男婚女嫁之事并未有太多限制,且也废了前朝那些夫君死后妇人需得守寡三年的明文规定,如今改嫁的妇人比比皆是。

  到底是个人抉择,虞锦不好多作评定,只是当年,沈却也才八岁大呀。

  父亲、姐姐、姐夫个个都离了人世,上有病倒的祖母,下有日日啼哭的小外甥女,母亲却在不久后意图改嫁离开……

  未免也太可怜了些。

  虞锦忽然想,王府那样重的担子要压在一个八岁孩童身上,怪不得沈却长成了这么个冰冰冷冷的性子,就连寻常开心时,笑意也都不甚明显。

  思及此,虞锦揪起的眉头里不免带了些同情的意味。

  沈却轻哂,他据实相告并非是为博得小姑娘同情,不过是怕她惦记到夜里失眠罢了。

  他伸手在虞锦略略鼓起的脸颊上轻掐了一下,说:“到了,回去吧。”

  手感极好,沈却没忍住,又捏了两下。

  ====

  沈却的马车在虞家宅院外停了片刻,才缓缓驶向京中的一家暗桩,待办妥公务后,已是夜幕低垂,月上柳梢。

  段荣推开角门,道:“垚南传来了几封书信,秦都尉道剿匪的兵力已清点完毕,无论王爷何时出征,都能保万无一失,请王爷宽心。王爷,可有旁的嘱咐要回信?”

  “晚些。”沈却径直往东边院落走。

  段荣脚下一顿,这不是回琅苑的路,这是去……太妃的春锦堂。

  他自觉地顿步在院子外头。

  不多久,叩门声想起。

  屋里头,杨氏手里头捧着一卷书,闻声稍稍一顿,似有预感一般,拦了丫鬟前去开门的动作,亲自上前。

  “吱呀”一声,屋门打开。

  沈却负手立在长廊下,四目相对,他面上神色依旧寡淡,只停了一响,嗓音低沉道:“母亲。”

  杨氏颔首,默了瞬说:“这个时辰,你……是为虞家那丫头来的?王爷,不管你信与不信,我今日所言虽是严苛了些,可也是看在虞家如今没个当家的主母,无人教她为妻之道,又恰巧撞见,便不忍多说两句,是为她好,也是为你好。”

  沈却看她一眼,仿若未闻,开门见山道:“母亲往后莫要再同她说这些,该要教的,我会教她,您也不必再单独给她立什么规矩。”

  他顿了下,不轻不重地说:“更不要试图从她身上找什么认同感,她和您——大不相同。”

  “王爷这是何意!”

  杨氏倏地攥紧手心,母子二人僵持相对。

  不得不说,沈却所说的每一个字都在戳杨氏的心窝子。仿佛是被人戳穿了心思,她呼吸都乱了几分,“我是你母亲,我难不成,难不成会害你?我只是看虞家那姑娘娇生惯养,忧心她无法看顾好你,无法掌一府中饋,且你与你父……都是一头扎进军务里的人,难免对妻子有所薄待,我经历过那些苦楚,无非是想提点提点她。”

  杨氏说着,口吻亦是有些意难平的委屈:“这么多年,你还是因那事怨我是不是?可二郎,你替母亲想想,我痛失夫君与嫡女,我又如何不难过,只想离开这个伤心地罢了。”

  “不止。”沈却忽而抬眸,淡声道:“母亲那碗落胎药,还痛失了腹中尚才两月的孩子。”

  “什么?”

  杨氏震惊地看向沈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