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8节(1 / 2)





  方晴看了看严秀玉,“你保重,我走了。”严秀玉这样的身体,这样的精神状态,方晴说什么都不好,她身边有老妈子和丫头,也并无需要自己帮忙。方晴觉得自己不该来。

  严秀玉用手捂着嘴,努力不哭出声来。

  听到背后压抑的哭声,方晴快步走出了门。

  方晴是个老式的人,又有点心软,做不来恩断义绝的事,却也听不来太尴尬的话,大家总要留些体面——给自己,也给严秀玉。

  方家人一起吃元宵节的团圆饭,气氛有点沉闷,方家人怨冯璋,但还没到盼他死的地步。

  饭后,方晴在自己的屋里看书,方旭走进来,“姐——”

  “嗯?”方晴抬起头。

  方旭坐在方晴旁边。

  方晴微笑着揉揉弟弟头发。

  方旭偏偏头,没躲过。

  “姐——”

  这小子也知道体贴安慰姐姐了,方晴心里一暖,“我没事。”

  方旭点点头,又过了半晌才感慨,“他这样的,竟然是死于国难的英雄。”

  方晴轻叹一口气,“大义与私德从来是两回事,就像成就与德行也并无必然联系一样。”

  方旭想了想,点点头。

  方晴又拍拍弟弟的头。

  方旭这回没有躲。

  过完元宵节,方晴送父母兄弟离开了天津。

  随着局势越发紧张,天津的日本人也越发嚣张。方晴亲眼见到,在法租界,两个日本浪人砸沿街店铺的窗户。巡警见了,也不过是把那两个骂骂咧咧的日本人驱赶走,商家只能自认倒霉。

  天津报界也显出怪相。

  那些被共进控股的报馆,有的已经初步显现出亲日倾向,有的如津门时报则是“中立派”,不提政治和战争,只说生活和文艺,刊载了大量商品广告,连载了一个华丽哀婉的爱情故事,又有一个署名“海伦”的作者开专栏,专讲吃咖啡、跳舞、旅游、西方电影之类,有种洋派的风雅。

  没被共进控股的报馆也有激进的,也有不太激进的,但总还能看到战况的报道。

  方晴突然睁大眼睛,第15路军代理军长郑衍!

  没错,第15路军是郑家军的底子,那么,这个郑衍,就是郑衍。

  沈谦《填词杂说》

  2民国提倡新历,旧历年学校不放假或者放短假,这里就当架空看吧。

  第54章 终结章

  郑衍是怎么带着部队从安徽到了张家口的?

  方晴再读一遍报道:第15路军在遵化,与29军宋哲元部,互成犄角,共同抗击日军……截至发稿时,中日双方激战两日夜,各有伤亡,已进入胶着状态。

  方晴又翻看别的报纸,内容大体类似,《天津公报》社论对第15路军的行踪也表示迷惑。

  到第二日,战局没什么新进展,但《天津公报》不知从哪儿得来的消息,倒是捋出了第15路军北上的进军图——只能说郑衍打得一手迂回的好牌。不知道郑衍是怎么找到借口这样挪动的,也不知道上层是什么态度,反正他确实完成了这次大迁徙——从南到北,带着他的部队。

  方晴想起之前的担心,如此看来,郑衍已经收服了父亲和兄长的旧部。

  方晴心情复杂,很想找人说一说,然而能找谁呢,韩先生?方晴轻轻地叹口气,只得作罢。

  每天一大早,方晴就出去买所有能买到的报纸,根据零零散散的报道,拼凑研究战况。

  8日后,传来好消息,西峡口大捷!郑衍部收复七贤山。

  未被共进控股的几大报纸都头版头条报道了这个消息。即便只是看文字,也可见战争的曲折和激烈。

  方晴看完,长舒一口气,好在结果是好的。报道后面又列了收缴的坦克、装甲车、枪支、俘虏及毙敌的数量——单看数字也可算是大捷了。

  报纸上一片振奋,《天津公报》发社论称,此役“竟能使骄妄气盛之日军受偌大打击,此诚足为中国军人吐气”。《新民报》直言:“此重创日军之消息,必使全国人心为之一振。”大抵都是此类。

  看《北方新闻》上称郑衍一代名将,方晴不由得笑了,不过能取得这样的战果,好像说个一代名将也并没太夸张。

  油光水滑的写鸳鸯蝴蝶的一代名将……方晴再次不厚道地笑了。

  郑衍言犹在耳,“也只有你小看我——”

  或许真是如此罢?方晴一时不知自己认识的郑衍是不是真正的郑衍了。

  《北方新闻》似乎开了个头儿,接下来几天,就有几家报纸挖起了郑衍个人的故事,爆出郑衍就是家柳云生。

  方晴看着报纸上郑衍的大幅照片:侧着脸,头发惯常地抿上去,桃花眼似笑非笑的,穿着晚礼服,微微举起酒杯——想来是某次参加宴会被记者拍到的。嘿,这样子简直就是风流公子哥儿的样板。

  又隔了几日,何先生寄来《新生活》样刊,这次除了一些读者来信以外,还多了几份别的报刊。

  方晴不解,先看何先生的短笺:“……方小姐与郑宗海合作,想是很好的朋友,不知可否写些关于此君的文字?如今郑君在北平是大大的热门人物。据闻,自报纸上刊登了宗海照片之后,北平抗日救国会捐款激增,更多了许多会员(多是小姐太太们)……”

  仿佛看到何先生促狭地挤眉弄眼,方晴哑然失笑。

  也是,一个保家卫国的抗日名将,竟然长得这么好,竟然还写出那样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小姐太太们不喜欢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