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18节(1 / 2)





  鱼,肉,排骨,还是别的。

  沈羲和道:“煮面,蒸米饭,要不然蒸馒头,她给我带了咸菜和酱。”

  咸菜?什么咸菜?酱?什么酱?

  沈羲和扬扬下巴。

  宋昭清还愣着,祝修远目光落在碗柜里几个陶罐上,六寸高,罐口用油纸麻绳封紧,就是不知道里面是什么。

  “麻酱,酸黄瓜酱,辣牛肉酱,酸笋,腌萝卜。”沈羲和一一说了,然后道:“时辰不早了,该上职了。”

  宋昭清想,怎么沈羲和的未婚妻会做这么多稀奇古怪又好吃的东西,一下午,他一边回忆章鱼小丸子和寿司的味道,一边等下职。

  平时看看书写写字也就过去了,但今天过的极慢,翰林院分给他们的事情少,小会儿就能做完。

  他看看沈羲和,只见他翻着一本比青砖还厚的史书。

  沈羲和不想闲下来,他看了一下午的书,等到下职了和宋昭清他们回官舍。

  他煮了一锅粥,从陶罐里舀了点咸菜,又把包子热了。

  要说沈家食肆什么卖得最好,堂食汤面拌面小笼包卖的好,外带小丸子和寿司多,要说什么下的最快,无非是不要钱的咸菜和牛肉丁辣椒油。

  以前就是普通辣椒油,后来加了牛肉丁,炸豌豆,又仔仔细细调了味儿。

  本来牛肉就不好买,只要买到就做辣椒酱,都是体面人,吃多少舀多少,不能外带,倒是吸引了不少生意。

  宋昭清两人顿时惊为天人,觉得以后的日子都有盼头了。

  牛肉酱可以拌面拌饭吃,还可以抹馒头吃,两人又尝了麻酱和腌黄瓜酱,也好吃,腌黄瓜酱寿司和小丸子里有,好吃的很。

  小笼包蘸辣椒油和醋,一口就是一个,宋昭清被辣的直咳,忙喝一大口粥,不得不说沈羲和煮的粥还不错,他可以学着点。

  两人不约而同想到,沈羲和到底是成亲好,还是不成亲好,成亲了他们不好来沈家蹭饭,可不成亲,又吃不到这么多好吃的。

  祝修远家中是做生意的,“这些味道很好,沈兄可以租个铺子,做点小生意。”能宽裕些。

  沈羲和:“家中正是做吃食生意。”

  祝修远和宋昭清愣了一下,那就好说了,以后有机会就去,“我们不能白吃,沈兄,以后米面肉菜我们买,就别争这个了,就是不知道食肆在哪儿,我们好隔阵子改善改善伙食。”

  作为沈羲和的同僚,自然不好意思跟着他去家里蹭吃蹭喝。

  沈羲和说了位置,却没多想,更没想到食肆慢慢出现许多同僚。

  ————

  沈家食肆换了新瓷器,都发现了。

  煮面的碗有粉色樱花碗,深蓝色的海浪碗,盘子不是常见的圆盘,而是扁长形。

  寿司和小丸子五个一排五个一排,撒上酸黄瓜酱,十分之赏心悦目。

  这才用上一天,就有人问了,“掌柜的,这盘子碗从哪儿买的?”

  沈大娃当了好多天掌柜了,做事沉着稳重,倒有两分像沈羲和,他道:“襄城瓷器铺子买的,当时觉得好看。”

  襄城,那还怪远的呢。

  可惜了。

  沈大娃见食客面露失望,又道:“过阵子铺子就应该开到盛京来了。”

  食客抬起头,“当真?”

  “我说瞎话作甚,我们瞧瓷器好看,就买了好几套回来,谁知瓷器铺子的老板问,盛京没这样的?”沈大娃说的抑扬顿挫起承转合,“盛京哪儿有,那老板当机立断,要来这儿做生意。您要是喜欢,等阵子兴许就能买到了。”

  食客点点头,又仔细看了看樱花盘子,说的没错,盛京还真没这样的。

  要是真来盛京做生意,他就买两套回家用。

  沈家食肆用上新瓷器,多宝阁也用上了。从前的青花瓷被收到库房,白瓷镶金边的杯子碟子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碟子上摆着一块精致的点心,是从盛京城最好的点心铺子买来的,那个荷叶状的碗,又像是杯子,里面是颜色澄净的花茶。

  不知怎么回事,张绪就是觉得这样的搭配相得益彰,就是点心不太对劲,应该更精致更好看更软绵些。

  张绪去找顾筱了,“小东家,怎么感觉不太对,这个点心不对劲儿。”

  也不是样子不好看,绿豆糕,外面一层青绿色的冰皮,里面软绵的豆馅儿,甜而不腻,极其好吃,什么都好就是看着不搭。

  当然不搭,从永生花房到里面白色的桌椅,再到白瓷镶金边的茶壶碟子碗,都是欧式宫廷风,而点心是绿豆糕,再好吃的绿豆糕都不配。

  顾筱道:“那就换种点心试试。这些都是在哪儿买的?”

  张绪:“清顺斋买的。”

  “那里面有没有那种一层软绵的底,上面抹了各种颜色的果酱的点心?”顾筱觉得还是奶油小蛋糕好,别的不行。

  张绪摇了摇头,清顺斋有肉烧饼,还挺好吃的。

  没有那只能自己做了。

  顾筱让张绪帮忙买了两大桶牛乳,然后钻进厨房做了一下午的奶油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