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80节(1 / 2)





  小的时候犯错,那是对弟弟拳脚相加,顺带还连累旁人破了相。

  长大了再犯错,出手就想要了人命。

  出事儿的不是已经立为世子的弘明,而是他另一个嫡出的儿子——弘暟。

  这回手段倒是高明的很,不再是直来直去,而是从马匹上做的文章。

  弘暟的爱马,在林子里打猎的时候突然发狂,彼时,弘暟正骑在马背上。

  幸亏弘暟这小子运气好,拳脚功夫练的也好,这才借着手中的长鞭,攀到树上,从马背上脱离开来,而不是跟那匹发了疯的马一样摔到山下。

  此事看起来就不是意外,胤祯亲自和弘明一块查的,查来查去,出手的居然是府上一个妾室,因为对福晋怀恨在心,所以才想着冲福晋的小儿子下手。

  种种证据都指向这人,甚至连同本人都供认不讳。

  若不是胤祯去求了四哥,让粘杆处出手调查,可能还真找不到幕后的真凶。

  此事牵扯到两个人,一个是弘春,一个是弘历,一个图谋的是亲王爵位,打算循序渐进,分两步铲除掉摆在前面的嫡出兄弟,另一个则是想要壮大势力。

  弘历之所以帮着出谋划策,帮着出钱出力,一方面把弘春归在麾下,另一方面,一个亲王庶子,当然是比不过亲王世子。

  再说了,倘若这两个人真能天衣无缝的杀掉胤祯的两个嫡子,将来等到弘春想做亲王的时候,也未必不会对他动手。

  胤祯能想到的事儿,四爷自然不会想不到,原本就打算把人送出去的,如今看来也确实不能再留了,否则还不知道这人能做出什么事儿来。

  他虽然对弘历做继承人不满意,对弘历在家事上的糊涂不满意,但在这件事情之前,四爷没觉得弘历是个心狠手辣之人,如今倒是他高看了弘历。

  弘历在四爷这儿,已经是失望透顶了,弘春就更不用说了,本来就不是个有能力的人,心思还不正,能够对自己的亲兄弟下狠手,这样的人,别说是给一个闲散的爵位了,就算是在朝堂上,他都不想用。

  还不如打发出去,有这样的狠劲儿去冲着别人使,别老搁在自家人身上。

  弘历和弘春以历练的名义,被放出海去了,地方是十四爷和胤祯亲自定的,人员和物资也是他们两个定的,没给太多,就是想让弘历和弘春把在大清的家底都收拾收拾,尽可能的都带出去,也省得之后再费劲儿收拾这些人。

  能带走的家眷也一并都带走,就当是在外头安个家,十几二十几年里都不要惦记着回来了。

  这就相当于另一种形式上的流放,只不过跟流放比起来,足够自由,倘若有能力的话,在外头做个领主也是很有可能的,跟先帝动不动就圈禁的手段比起来,这也算是温和的了。

  第120章 二更

  弘历要出走海外,那是早好几年前就已经定下来的事儿了,弘春这才真正是自己作死。

  更何况,弘历的能力虽然不足以做四哥的继承人,但也绝不是无能之辈,倘若用心的话,只要运气没坏到家,总是可以在外头闯出一番天地的。

  弘春虽然是自个儿的儿子,孔武有力,武学功夫那些年练得不错,但别的方面能力差了些,以前只是瞧着有些蠢,如今除了蠢,还狠。

  这样的人一旦放出去,除非是运气极好,否则很难是有什么建树的。

  “这一处小岛上几乎没多少人家,也都是民风淳朴之人,与其到旁处去,倒不如在这里安家,日后大清的船队出海路过这儿也可以歇歇脚,补充一下物资。弘历那一边你就别跟着去了,别到时候被人卖了还给人数钱呢。”胤祯嘱咐道。

  还能怎么样呢,到底是自家儿子,总得要指一条明路吧。

  弘春不是个能受气的人,若是论到心狠,不比弘历差,但是手段就比弘历差太多了,若是跟着弘历,顺利的时候还好,不顺利的时候,很有可能就会被丢出去挡刀。

  弘春就干不了费脑子的事儿,倒不如找个小地方安安稳稳的呆着,依托着大清也能赚些银子,自由自在,平平安安。

  这是胤祯对自己长子最后的安排了,这也就是自己孩子,换做是旁人的孩子,能干得出这种勾当来,被人当刀使也活该。

  弘春含含糊糊地应了下来,父子俩相顾无言,早些年的父子情深,到了这会儿早就已经荡然无存了。

  弘春也明白自己做了错事,被查出来的时候,他就知道自家阿玛饶不了自己,就是没想到,阿玛会狠到一点余地都不给他留,直接把他发配出去了。

  不光是把他一脚踢开了,连同弘历这个做皇子的,都未能幸免。

  这些个偏心眼的阿玛,确实什么事都能做得出来。

  弘春不后悔动手,要后悔也是后悔事情没再做得更缜密一些,本以为天衣无缝的,谁能想到弘历那边儿早早的就被皇上监视了,以至于顺藤摸瓜,把事情查得一清二楚。

  弘春是怀着愤恨离开的,不过他也确实听了自家阿玛的安排,而没有接受弘历的招揽,谁让胳膊拧不过大腿呢,弘历自己都沦落到这般地步,可见也不是个多厉害的。

  至于弘历,他倒是真的后悔了,若不是为皇阿玛抓到了证据,而且又是谋害堂弟这种事情,朝堂上的反对声不至于才这么一点儿,皇阿玛也不能这么轻而易举的就把他扔出来。

  他说是没有去拉拢弘春,在朝堂上循序渐进,也是很有可能得到那个位置的,皇阿玛虽然精明,但毕竟已经老了,弘昭再是出身高贵,再是聪明,可却足足小了他十五岁。

  这中间的时间差,原是他最好的机会,可一旦到了海外,那就鞭长莫及了,不知道这机会将来是便宜了三哥,还是便宜了五弟。

  甭管怎么着,随着弘历的出海,朝堂上一部分人也跟着收了心,皇上子嗣少,能折腾的也就这么一个。

  二皇子与世无争,又因为破了相,早早就跟大位无缘了。

  三皇子性子活泛,常常有出人意料之举,说好听点儿是不拘一格,说难听点就是个人来疯,不稳重,也不聪明。

  至于中宫所出的嫡公主弘昭,这位虽然没上朝,但存在感一直都不给,有理亲王府立世女的先例在,难保皇上不会起同样的心思。

  而且这位公主名声在外,光是给她启蒙的那几位先生,用来给正儿八经的太子启蒙,都会让人觉得过于郑重,给一位公主启蒙,就更是不寻常了。

  大概是因为大家都有了这个心理准备吧,所以才能接受这位公主十二岁入朝参政。

  彼时,理亲王已经告老致仕了,虽然爵位还在他自个儿身上,但上朝的事儿已经是他女儿的了。

  九贝勒是被自家福晋给‘迂回包抄’了,本来是没起那个心思的,硬生生也被逼着当了一回新潮人士,跟着立了世女。

  他这个女儿也确实争气,皇室头一个参加科举的女子,也是第一个科举入仕的女子,虽然官阶还不够参加大朝会,但在刑部已经有了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