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公主重生后第19节(1 / 2)





  “他此次进京还押送了一批囚犯,若我没猜错,此举定是为了方便中途掉包。接应他的,正是那些名义上要去原州拜见观察使的镇将之一。”

  姜珣叹了一声:“不愧是大都督,一兵一卒,用起来都这般谨慎。”

  白衣人道:“霍老大的消息,小的会尽快去查,就怕咱们之前的行动已经引起了裴镇的怀疑,如今他人到了长安,又备受圣宠,会为难东家。”

  “为难我?”姜珣微微一笑,将帕子过了热水拧干,重新盖到面上,悠悠道:“那他试试……”

  ……

  次日,姜珣比以往更早进宫,见到太子后,第一件事情是请罪。

  春宴的事,知情者如李星娆和太子,自然清楚所谓的爱慕痴缠只是无稽之谈,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就是事实。

  所以,姜珣此举反倒显得知情识趣,演戏演全套,太子看在眼里,反而不好苛责。

  当着众人之面,太子表了态,大意是说,你此劫因公主之怒而起,也因公主息怒而消,既然公主都点头放了你,那此事便可就此揭过。

  姜珣万分感动,恭敬顿首。

  殊不知,这一幕在旁观者看来,俨然又生出一番新的猜想。

  犹记姜珣刚入狱时,长宁公主是何等的恼怒,可随着姜珣一首又一首深情荡漾的诗词从狱中传出,公主的怒火竟一日日消减,甚至主动表示姜珣可放。

  现在,连太子都不作追究了。

  正所谓烈女怕缠男,说不准长宁公主正是被姜珣那些情诗打动,接下来,姜珣极有可能从弘文馆一个小小的校书,摇身一变成为长宁公主的驸马爷。

  那他可就惹不得了!

  有了这样的认知,自然没有人敢就春宴之事同姜珣落井下石,姜珣从容的回到自己的位置,开始处理这些日子挤压的公务。

  这时,内侍来报,宣安侯求见。

  太子:“快请。”旋即领一众僚佐接见,姜珣亦在其中。

  裴镇昨日安顿好后便立刻进宫面圣,永嘉帝给足了他颜面,不仅没有追究大理寺狱的意外,还当众赐下宣安侯府,今日早朝后,更是单独留裴镇聊了许久,他是才从永嘉帝那里告退,转而就来了东宫。

  好巧不巧的,他也是来请罪的。

  太子失笑,目光扫过姜珣:“你们一个个是约好了不成,都赶着今日来同孤告罪。”

  裴镇将太子的目光转向尽收眼底,只道:“看来微臣连请罪都不会挑时候,论起来,又是一桩罪了。”

  太子摇摇手:“宣安侯言重了,昨日之事孤并无责怪之意,今日就此揭过,不要再提。”

  “对了,”太子适时的转移话题:“宣安侯这会儿是从御书房过来的吧?听说父皇专程留了你说话,说起来,孤很少见到父皇这般健谈。”

  裴镇淡淡道:“聊的都是些民间风土人情,陛下体恤民情,自然更关注于此,不知不觉就聊多了。”

  “孤对民间风土人情也很感兴趣,不知宣安侯是否有兴致同孤聊一聊?”

  裴镇:“殿下说笑了,即便微臣少在京中,也知陛下对殿下的倚重和信赖,为殿下选定的,皆是有真材实料的能臣异士,岂会有不知民间风土人情者?”

  “微臣一介武夫,不善言辞,亦不及殿下身边的能臣会道,殿下听了只会觉得枯燥。”

  太子眼神微动。

  此前,朝中争论重建东都之事,他曾与宫中僚佐私下谈过,从而发现姜珣对各地风土民情的了解十分深刻,而姜珣之见解之所以切实适用,也都源于他积攒丰厚的真实见闻。

  裴镇这番话,太子立马就想到了姜珣。

  “什么风土人情,本宫能听吗?”李星娆身着素雅宫装,款款走来,原本守在殿外的内侍就跟在后头,一副阻拦不及的为难模样。

  “皇兄莫怪,方才我走到外头,听到里面正在谈话,怕扰了皇兄谈正事,这才按下宫人不许通报,没想一时听入了神,自己倒是插了话,多有失礼,诸位见谅。”

  长宁公主驾到,众人纷纷起身参拜。

  李星娆扫过东宫众臣,在姜珣身上停顿片刻,又很快移开,转而落在裴镇身上,表情欣喜又自责:“原来是宣安侯,看来本宫来的不是时候,打搅了皇兄和侯爷谈事情。”

  太子故作沉脸:“知道你还来。”

  李星娆委屈皱眉,“不该来也来了,皇兄罚我呗。”

  太子哼笑,顺势转话道:“那你来作甚?”

  “借书呀。”李星娆明媚一笑,虚假的委屈荡然无存:“见识了皇兄书库中的珍藏,叫我每日都有远行万里之感,不由沉迷生了兴趣。皇兄借是不借?”

  太子一副打发人的姿态:“自去取吧。”

  不想她眉梢一挑,得寸进尺:“书自然是要借的,我是问皇兄,能借个人吗?那书盒笨重得很,我来的急忘了多带人,皇兄不至于叫我自己搬吧?”

  忽然,李星娆感觉身边的人朝她的方向侧首,似在看她。

  她转眼瞄去,只见裴镇向着皇兄方向,垂眼敛眸,仿佛刚才只是她的错觉。

  太子没脾气的问:“你想借谁?”

  要求都被满足的公主只剩愉悦,也不管谁在看她,眼神定在一人身上,笑容更深:“姜校书,有劳了。”

  姜珣从容出列,搭手拜道:“愿为殿下效力。”

  第21章

  没跑了!这下没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