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七十年代供销社主任第11节(2 / 2)


  姚志能嘿嘿笑,“那要看谁跟比,我在咱家肯定是最差的,在外面可不差。”

  随着蒸汽的升腾,带出了阵阵鸡肉香和焦香的玉米饼子甜味。

  到了饭点,姚昌盛也回来吃饭了,厨房的小桌坐不下,饭桌转到了客厅,有孩子在,马兰英没放太多辣椒,难得吃一次鸡,大家吃得格外开心。

  吃完饭,姚志能把西瓜切了,一家人坐在一起吃西瓜。

  西瓜虽小,但甜度很高。

  姚昌盛提起姚海芸之前的潜水抓海鲜计划,开口问她:“海芸啊,你前天跟我说的那个事,我跟生产队里的人说了,大家都愿意试试,你看看这怎么说?是我们跟供销社签合同还是咋?”

  姚海芸马上回:“刺参和鲍鱼不考虑了,暂时只要海胆,我还在等渔业推广站的凌技术员消息。”

  “刺参和鲍鱼不要啦?”

  姚海芸实话实说:“刺参不赚钱,鲍鱼不好运。”

  “也是。”

  这条路要是好走,他们渔民早做了。

  姚海菲在一旁听着,忽然来了精神,“供销社要收海胆?”

  姚海芸转头看她,温声回:“暂时只是个计划,还没定下来,要解决的事情很多。”

  姚海菲意识到商机,立刻说:“那回头要是成了,加我们一个呗,月牙湾那块,海胆特别多,每回你姐夫几个人下海都能抓一篓子。”

  姚海芸点点头:“行,先从长桥大队试点吧,做得好再推广。”

  姚海菲嫁得不算远,但也不算近,骑车回家要一个多小时,哪怕晚饭家里有排骨也不敢多待,吃完西瓜又坐了会儿就准备回家了。

  一家人送她到门口,姚海芸走到跟前小声叮嘱道:“姐,你别忘了罐头的事。”

  姚海菲拍拍她的肩膀,“忘不了,三罐加一起快两块钱呢,我一定要他赔钱。”

  姚海芸嗯了声,姚海菲冲家人挥挥手,说了声别送了,骑车带着女儿走了。

  周一上班,姚海芸的重点工作就是清点仓库商品数额,把囤积过久的商品都整理出来,看看是在本岛降价促销卖出去,还是卖到隔壁岛屿。

  未免夜长梦多,横生变故,姚海芸打算今天一次性检查完,她花了一上午按照品类分批整理完,打算分到三个组,按小组检查。

  上周五刚说了改革,郑军完全没想到她周一下午就要来仓库检查,而且还不是她一个人检查,除了这会儿在门市部上班的人,供销社其他人都来了,还是拿着厚厚一打纸。

  姚海芸站在仓库门口分工,分别把资料分下去,“梁会计你跟姚采购一组,陈出纳跟李采购一组,分批检查,注意啊,商品名称,批次和数目都要对上。”

  郑军面色未变,站在一旁的腿实际已经抖成筛糠,语气淡定开玩笑问道:“主任,只是一个检查不需要这么多人吧?”

  “人多力量大,刚好今天干完好收工。”

  姚海芸冲他笑笑,随后吩咐下去:“开始吧。”

  四个人分成两组分别站在仓库两列,逐一往下检查。

  姚海芸是另一个仓库,主要是各种农渔业生产资料,品类更单一,相对来说要简单一些,很好核对。

  郑军看看她再看看隔壁仓库检查的人,分身乏术,一时不知道该往哪跑,想来想去还是决定回到姚海芸这来,试探着问道:“主任,盘点完下一步是什么工作啊?”

  姚海芸在锄头3的旁边打勾,转身笑着回答他:“看情况吧,要是东西丢了,我可没本事找出来,咱们要报警啊,你说是不是?”

  第15章

  郑军脸色是肉眼可见的慌乱,强装镇定开口:“供销社内部的事情还是交给主任您来处理比较好吧?”

  姚海芸连连推脱,“我不行的,我就是一普通的主任,哪有查案的本事,专业的事还是交给专业的人来做比较好。”

  郑军喉结滚动,艰难吞咽了下,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在姚海芸周围转了几圈发现她一直在专心核对,他又回门口守着了,只能寄希望于自己做得足够天衣无缝。

  姚海芸按照目录继续核对数目,数目对得上就在旁边打个小小的勾,对不上就记录下来,诸如木犁,化肥耧脱谷机这类明确在岛上卖不掉的商品,她也着重打了标记。

  隔壁仓库里,细心的梁丽洁跟姚国旭一组,姚国旭过去跟惯了行事霸道的李广平,面对性格温柔的梁丽洁很是听话配合,梁丽洁记录,他来清点,配合非常默契。

  另一组李广平跟陈兴海就没那么愉快了,两个人本来就不对付,眼下刚好被姚海芸分到一个组,相对无言,陈兴海更是一句废话都懒得说,只知道闷头干自己的活,没了姚国旭替自己兜底干活,李广平也难得没偷懒,两个人配合起来清点的速度比梁丽洁那组还要快。

  姚海芸花了三个多小时率先清点完了她负责的仓库,除了发现货物囤积严重外,数量基本都能对上,没发现别的问题。

  她这边一结束,姚海芸转身去了隔壁仓库,这会儿他们四人的清点也渐渐接近尾声,只剩下日用杂货和五金交化这两类没盘点完。

  各式布料堆在一起摞老高,不方便一个个查看,梁丽洁只好看完一个先摞到隔壁,一点点从上往下清点,即将见底了,姚国旭站在一旁看着,发现有两摞布一比厚度差距有点大,“梁会计,这个涤卡和印花布都是剩一条吧,怎么看上去印花布要比涤卡矮这么多。”

  布料不同于别的商品,出厂都是折叠打包好的,他们就算是盘点也不能把包装打开一点点拿尺子量,通常只是看一眼包装上写了有多少米就算了。

  梁丽洁稍微站远了看,果然发现两条布高度极度不一致,她纳闷问道:“你看一下,是不是一个是30米另一个是40米?不同厂家生产的,有时候米数会不一样。”

  姚海芸听到声音也走了过来,看向姚国旭手里拿着的库存单,涤卡和印花布数量都是一,再一听梁丽洁说的30米和40米区别,她瞬间回过神来,仔细看两条布包装上写的详情,这一看不知道,两条布都是30米。

  布料不同,厚度也有差异,薄薄的印花布和厚厚的灯芯绒布料,厚度上有明显差异,同样是30米,摞起来的高度灯芯绒要比印花布高上两三倍。

  但涤卡和印花布厚度差距就没那么大了,那么同样都是30米,为什么印花布比涤卡矮呢?

  思来想去,只有一个可能,印花布根本没有30米。

  姚海芸把印花布搬了下来,跟梁丽洁各拿一边,她出声吩咐姚国旭,“拿尺子量一下。”

  梁丽洁抓紧印花布往后退把布展开,姚国旭拿着尺子从姚海芸这头开始量一直到梁丽洁那结束,两人一看尺子,惊讶对视了一眼,姚国旭回头跟姚海芸说,“主任,只有15.7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