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八百五十八章 第二联合舰队,目标:南美(1 / 2)


这中间是有大问题的,未与大收储商签订直采合同的种植户,旧粮卖了赔,不舍得卖。可新粮种植得买种子化肥农药啊,转基因类每公顷还得交35美元专利费呢。

怎么办?借贷呗

小农户一借贷还有好?日万五利息都算不清,还感激小额助农贷款?一个风吹草动,债务危机就会狂风一样扫过,杀人如割草。

怎么办?卖地变身佃农,为大农场打工,土地被兼并。

所以,美洲全是大种植园,大农场。小农经济在美洲就是落叶,秋风一扫,全尼玛找上帝玩去吧。

别说美洲小农,印度农民都被美洲掀起的飓风吹湿婆那了,蝴蝶效应,全球化嘛!

美洲的小农语境,可不是几亩地才叫小农啊。

美国农民平均耕种80公顷土地,在美国,巴西,阿根廷,耕种几十公顷土地的农户,就叫小农。

巴西家庭农场都是论公顷的,家里就几亩地的那是门前草坪。

印度农民死的那么惨,就是用草坪对阵美洲的机耕农业,这个成本不是一个概念。

种菜,花卉,荔枝那类需要人精心伺候,汁多水甜坏的快,不好储运的农产品,勉强能活,主粮根本没戏。

美洲大豆,玉米类的主粮,牛肉猪肉鸡肉类,到港价都能比印度国内收购价低五成,这怎么竞争?除了用贸易壁垒挡,竞争是谈不上的。

美洲的大宗粮食,不是被国家控制的。美洲国家普遍施行的是自由贸易,市场经济。

美洲大宗粮食产销,不是被单一粮商销售商控制的,是被以杜邦为代表的化学公司与联合果品公司那类的自己开种植园又收粮的势力控制的。

北美的粮商在巴西照样有地,而且农场是以千平方公里而论的。

这就是为何国内想把采购美国大豆,转向采购巴西大豆,始终困难重重的原因。

因为国内只是收购,可杜邦,包括国内很有名的孟山都,是从除草剂,农药,化肥,贷款,直采,仓库,港口,海运等一系列全锁住的。

大农场全被锁住,小农户分散采购成本又不划算了,大宗还得通过杜邦一类的粮食卡特尔组织采购。

后来,国内跟日本人学了,东亚最早就是日本人在南美开创了大豆直采的潮流。

日本人打破美洲垄断组织的手法,很简单,就是在南美港口修建粮食储备仓库,一溜溜的大仓库绵延几里地。

然后,派出敬业的日本谈判人员,一家农户一家农户的去谈,就是直采。直采就是产地期货,今年先给定金,预定明年后几年的量。

但是,日本小土豆也是小农经济,本国没什么值得一提的农业化学种子公司。提供不了什么转基因粮种除草剂,化肥农药什么的都不行,只能对一个个美洲直采户发放定金与贷款。

可即便这样,就是一个当地建仓库,当地直采与贷款,就大幅减低了日本对美洲大豆的采购价格。

国内后来也学日本人这么玩,也是仓库,直采加贷款。随着对海外大豆玉米等采购量越来越大,中国化工又400多亿美元收购了瑞士农化与种子公司先正达。

除了国内需要,估计就是为了对海外当地直采的种植户,提供农药,化肥,种子等支持。

先正达与杜邦旗下的农化公司,与孟山都做的是一样的事情,就是主做除草剂,杀虫剂的,潜台词肯定会做转基因粮种嘛。

先正达是英国化学公司的农化部门与瑞士诺华的农化种子部门合并的,英瑞两国才几个人口,种多大地?没市场的,要四处推销。

中国本国需求就放在那里,加上海外采购连年上升,手里攥住的需求,比英瑞手里那点市场大多了。

日本人在美洲收粮的手法还不错,可荣克以古中国自居,怎么可能跟日本学呢?

古中国是日本的老师嘛,像是日本那样辛辛苦苦就为了减低点在美洲当地的采购价格,这是什么?这就是没把美洲当成自家地盘嘛。

中国,就是天下,美洲肯定也是天下的嘛,那就是荣克的呀。在自家地盘,要的是统治权,支配权,减点采购价格算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