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30章勿谓言之不预也!(1 / 2)





  折返军都的北方军只有刘备的中军与龙虎豹三亭,东去的先锋龙亭已然折返。

  而鹿鸣与下白两亭,将继续向东,负责押送一万四千劳改犯,前去潞城与简雍和田畴等人汇合,先行安置。

  幸是夏昼长,摸着天光,军都已遥遥在望,打前的豹亭已至北方军步骑兵合营处。

  见北方军去而复返,零星在扎营地捡拾遗留物资的几股黄巾,一哄而散。

  早前的扎营地内,已经燃起了几堆小灶火,烧着干草柴火,坐着陶锅。

  豹亭一到就把灶火全灭了,分兵检查附近的同时,准备接应辎队与后续兵马的到来。

  天很快就完全黑了下来,一道由东至西的火龙,很快出现在了东面的缓丘尽头。

  一什一松脂火把,两辎车一油肪火把,一条火龙蜿蜒而来。

  又是一阵隆隆的马蹄声,无数晃动着的火把,贴着地平线出现在了东南方,满山遍野的骑兵,摸黑赶至。

  八千骑兵到了不足千五,好在赤备是押后而行,反而最早赶来,数量最多。

  “嘟…嘟”

  一阵阵短促的牛角号声中,奔腾而至的一股股赤备并未入营,而是呈两翼掠过营区,以雁行直趋军都东西两门。

  越过军都南城墙线,一股股赤备才复又划着一个大弧线,打着火把,奔腾而回。

  “…左翼未遇敌探哨。”

  “…营东西五里未见伏兵。”

  “…军都南门紧闭。”

  “…东门半掩,有百余黄巾散出城,见骑兵至,奔回,城门已闭。”

  “…军都西门大开,城外有黄巾扎营,沿城墙遍竖火把,明火七十余处。”

  “…军都南城楼,城墙,目视守兵大减。西城,东城墙上,斜角五十步掠过,无箭弩出。”

  一个个骑兵小队长,往返于旧营址以北的一团团簇火围绕的大纛下。

  三十余支成圈的火把,把野地外的这处照的很亮。

  大纛下,张世平正在听取各方向骑兵小队与探马的探报。

  苏双未至。

  李轩等人与一群骑着骆驼的中军步兵,却先到了。

  “兵力太薄,硬吃是不行的。”

  李轩等人驱马直至大纛下,警卫旗卫士吹号指明位置的同时,众人一一下马,与张世平等赤备将校见过。

  “等吧。”

  李轩扇了下朝脸上扑的飞蛾,与张世平错身而过,走到了背对火把的西面,朝军都一指,“城里的情况咱不了解,不能轻入。”

  “等黄巾叛军出来联络?”张世平问。

  李轩刚要说话,就见几个赤备亲兵服色的士卒,夹恃着几个黄巾打扮的人走了过来。

  “见过诸位。”

  来的是黄巾前营蔡和右营王双戟,早已等待在西城外的信使。

  一等北方军回返,就立即找了上来。

  军都与大汉不少城一样,城只有东西南三个城门,若城内有皇宫王殿,侯伯府邸,皆是临北城为苑辟庭。

  大汉之城又多以坐北朝南的南门为正门,每个城门三个城门道,做通田之道。不少城的北城,皆无城门。

  关隘更是只有两个方向的城门了,但也都是一正大,两小偏,三个城门洞。

  且建城多选址在水之北,城阳不为阴。不知是怕发大水,还是有什么讲究,反正河流多在城南。所以,水田一般城南最多,其次为西南与东南。

  城北外则多为旱地,加上又无通田之道,地价往往最低。

  军都西城,目前就被合营了的黄巾叛徒蔡和与王双戟占据着,城门大开。

  南城主城门,则被原程远志的中军占据,东城则被左营与后营老弱占据。

  被北方军放归返回军都的近三千黄巾战俘,此时就被露天看押在城东偏南角。

  军都城内黄巾已化为三大股,彼此牵制,冲突不绝。

  黄巾前营蔡和与右营王双戟,皆望北方军入城与其一起攻打南城黄巾,夺取军都。

  “夜黑易乱,我军新至疲乏,不是入城时机。”

  听过黄巾叛将的请求,刘备等人在一旁商量过后,李轩转回,对二人的使者和蔼道,“请二位将军暂且宽心,我北方军后续兵马,正源源不断开来。由我军屯兵南门之外,南城之敌必不敢轻攻二位将军。”

  “不知明日,贵军可否入城?”使者亦觉天黑易乱,相约明日。

  “我沮阳城下主力正在东来,东去蓟县兵马已然西返。”

  李轩沉吟少许,对使者诚恳道,“八千骑兵,明日怕到不齐,加上数千西返步卒,后天才能大部到达。行军疲累,怕是要稍作歇息,望二位将军明后两日城中先行固守,坚守西门即可。两日后,待我大军齐至,才是合攻之时。”

  “这…”使者没想到要多等两日。

  “二位将军弃暗投明,朝廷定有重赏。贵使居中联络,劳苦功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