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09章 外部世界(1 / 2)

第109章 外部世界

刘明远在行省的会议上决定开科取士,这个消息瞬间传遍了中华大地,暴元统治之下已经中断了二十年的科举重新开始了,这让天下士子顿时大为欢喜,纷纷涌入怀远军治下。

而且开科取士的还是刘明远,怀远军仁义,刘明远礼贤下士的名声已经传遍天下,最重要的是怀远军兵强马壮,治下一片繁盛。

这才是士子们争相涌入的原因,如果换做是刘福通,或者是陈友谅之辈准备科举,这些人虽然名气也不小,但是毕竟在世人眼中多了一些草莽之辈,和刘明远的礼贤下士无法相比。

同时刘明远拜入名士朱升门下,成为朱升的弟子,也令江浙一带的士子们大为欢喜,他们看到的刘明远重视文人士子的举动,一时间金陵城欢喜一片,各地的士子纷纷涌入金陵城。

虽然科举的具体测考原则还没有出来,但是天下士子知道这些都不是重要的,毕竟科举离不开他传统的模式。

刘明远也没有想到竟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天下士子对科举的重视让刘明远大为惊讶,此时他才理解朱升为什么极力让刘明远恢复科举了,这是赢得天下士子支持最重要的手段。

而且科举对于很多文人来说意义重大,如果是科举出身,在以后的仕途上也会高人一等,同时也是学识和地位的象征。

在唐宋时期,就是科举出来的县令,遇上了不是科举出来的知府,心中也高他一等,而且在唐宋重视科举的年代,不是科举出来的官员,就是职位在高,心中对于这些科举取士之人也充满敬重。

因为你一旦科举高中,不仅是身份学识的象征,在这之后,会得到大量学子的拥护和喜爱,很多学子在参加科举之前都会拜访这些前辈,渐渐地就积攒起来名声和地位。

这些都是文人追求的,所以才会激起如此大的反向,虽然刘明远已经建了招贤馆,招揽天下才子,但是科举的吸引力更大,一个科举名头,可以让一个文人名垂青史,终生受用。

在怀远军治下,刘仁本、万广洋、朱升都是如此,他们都是带着科举出身的名头,虽然是暴元的科举,但是依然受用,刘明远对这些人也是敬重有加,这就是科举的威力。

在进入龙凤三年之后,刘明远也没有再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只是对福建开始了攻击,此时常遇春已经将汀州城团团围住。

但是陈有定可是一个狠角色,非但不肯投降,反倒是招兵买马,将汀州城打造成铜墙铁壁,誓死要将常遇春打退。

于是战事也进入了胶着之中,常遇春没有急着进攻,也开始在汀州城四周建起深沟高垒,死死地围死了汀州城,转眼过去了一个月,两军依然对峙着,都没有松懈的迹象。

刘明远对汀州战事也不着急,就让常遇春慢慢打,同时一边派遣官员接收福建,一边重用福建当地名士,福建当地名士郑定、王瀚之等纷纷投入刘明远麾下,同时还有福建的士绅望族,都被刘明远得到重用,开始在福建清点户籍,分配土地,恢复生产。

而且刘明远这段时日也接到了从泉州运用过来的大量金银,泉州的富裕让刘明远大为惊讶,同时也欣喜若狂,他毫不客气地将这些金钱全部收入行省府库,作为怀远军的军资。

同时还有大量阿拉伯人也被运送到了金陵一带,这些人将会被编入劳动团中,开始开荒种地,放牧养马,这些人是待罪之人,可不是一般生产团中的流民百姓。

刘明远重视生产的程度超过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随着三年下来,金陵城外可以开垦耕种的土地都已经都被开垦出了,足可以养活百万人口,这也是刘明远最骄傲的一点。

刘明远深知这个时代粮食的重要,后世中华大地可以养活十多亿人,主要原因就是大力开垦,同时刘明远也组建了渔牧部门,专门管理田地畜牧,同时也承担筛选优质稻种的差事。

刘明远后世记忆的杂交水稻的出现,是发现了野生稻谷,采摘之后杂交出现的,于是刘明远令夏煜大理寻找野生稻谷,杂交混种,开发高产稻种,提升稻谷产量。

同时刘明远也对江浙和福建一带山林中年的百姓进行迁移,将这些人全部迁移到平坦地地方耕种。

此时人口还没有那么多,刘明远知道有的是土地可以耕种,只要组织怀远军和百姓兴修一条水渠,就可以在江南出现一片良田,这就是眼下的情况。

在为科举忙碌一番之后,刘明远也接见了一伙特殊的客人,那就是廖永安在泉州外海俘虏的一艘海船上的人。

这些人当时还大声地说要觐见伟大的蒙古大汗,还让怀远军将士愤怒不已,狠狠地教训了一顿,然后关押了起来。

后来刘明远得知此事,心中也产生了一些好奇,于是就令人将他们从劳动团里面找了出来,接见了这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