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扶摇上青云(科举)第65节(2 / 2)


  这种事情上,还是老实些为好。

  众人早早睡下,丑时便起了,背上包袱,坐上雇好的马车,直往考院而去。

  虽是半夜,百梓巷却十分热闹,有一半多的人家亮着灯火,有妻儿老小一齐相送的,也有像沈长林他们这样独身前往的。

  从百梓巷到考院,不到两刻钟,但下马车时,考院门口已人潮涌动。

  四五千的考生,分四个检查点,排队核对身份文籍所带行李,一项一项检查无误以后,才准许进入考院。

  入场前会发一号牌,号牌对应相应的号房,号房外便是监督的号军,人多程序繁琐,但科举制度已在这个世界运行了数百年,积累了丰厚的经验,因此虽然忙碌紧张,但也有条不紊。

  这项工作从半夜一直持续到了清晨,所有的考生终于入场完毕,这时铜钟敲响,提醒诸考生,秋闱正试开始。

  沈长林进来的比较早,此时已在号房坐了一个多时辰。

  这号房果真如传说中的那般,非常狭小,里面有张翻身都难的窄床,还有两尺长一尺宽的书桌,配上一张勉强稳当的木凳子,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

  至于门窗……

  沈长林扫了一眼空荡荡的前方,为了便于监考,秋闱的号房根本没有门窗,直接敞开,需要考生们自己带钉子和布帘,挂上去稍稍遮挡,因此沈长林进号房的第一件事情,便是钉钉子挂帘子。

  弄好之后铺床,归置好各色文具,又将其他东西也稳妥的放好。

  当然,也不忘和门口的号军打好关系,那军汉一脸络腮胡,却很敦实憨厚。

  “沈相公安心考吧,想喝个热茶热汤的,尽管找我,连倒恭桶,我都愿帮忙,只一点,千万别在考试上耍心眼子,这事我绝不含糊。”

  沈长林对他作了一揖:“这是自然。”

  考卷很快便发了下来,三场考试的所有题目都在上面,但答卷却是逐场上交的,也就是十一、十四、十七日的傍晚交卷,试卷收上去后,会交给专人誊抄,然后送给同考官们阅卷。

  也就是说,考试和评卷工作在同时进行中,这样,才能保证在秋闱结束后的第十天,也就是八月二十七张榜公布成绩。

  科举之途,无论童试乡试会试,题型大同小异,一般也都出自于四书五经,区别在于考题的深度和竞争上。

  此次平南布政司的秋闱考生近五千,朝廷给的核定录取人数只有一百余人,其竞争可想有多么激烈,且为了保证不泄题,考题全出自皇帝之手,其立意自然深刻。

  沈长林屏息凝神,读起题目来。

  第一场按惯例,自然是《四书》义和试贴经外加试贴诗一首,加起来有九题,两天时间,一共要写两千字左右的答卷,题量不大。

  沈长林品读了一番,大部分题目出自常见典籍,唯有一试贴经和试贴诗的题目稍偏门。

  【试贴经三:……故内摄于其有……致静不动……】

  沈长林一愣,这竟然是出自道家典籍《太上大通经》。

  虽在道家典籍中不冷门,但对奉读儒家经典的考生来说,尤其是那些阅读面不够广的考生,碰上这题就可以收拾收拾行囊三年后再考了。

  至于试帖诗。

  【原岸弄剑杀胡风】

  这是一道冷门诗,原岸是历史上抗击胡人的英雄,考生们基本都知道他,但知其人不一定知道这首赞扬他的诗,下句为‘只恐佞邪乱红尘’。

  这诗由前朝一位小诗人孟许所写,沈长林在赵悲煦家的别院闭关读书时,在赵家藏书楼看到了孟许的一本传记,里面记有这首诗,因此记得。

  “原岸弄剑杀胡风,只恐佞邪乱红尘。”

  沈长林默念了一遍,总觉得皇上选这首诗有几分深意,但最近大乾和胡国相安无事,并开了边境通商,十分和平。

  许是他多想了吧。

  沈长林花了一炷香时间静心凝神,接着便提起笔,开始在答卷上答题。

  那些《四书》义和试贴经都难不倒他,沈长林全都记诵在心,只要默背两遍,便能一字不错的写出。

  至于试帖诗,他准备待会好好琢磨一下再下笔,反正时间于他而言,是极充裕的。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2-06-14 23:34:29~2022-06-15 23:32:25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橘橙33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橘橙33 5瓶;

  第66章 考完了

  ◎九天七夜三场◎

  时间在慢慢流逝。

  沈长林聚精会神的答着题目, 偶尔抿一口托号军煮的温茶。

  不过不敢多喝,只润喉便罢。

  到申时,《四书》义和试贴经便全部作答完毕, 沈长林搁下笔,吹了吹答卷上未干的墨迹, 然后用砚台压住,好等墨渍彻底干涸。

  他自己则站起身,活动手脚筋骨, 待身子松泛了, 方琢磨起试帖诗——原岸弄剑杀胡风的含义。

  不论皇帝出此题是否有别的深意,这显然是首咏战诗,歌颂的乃战争英雄,原诗颇为豪迈,应当秉承这股子精气神。

  沈长林在心里打好腹稿,接着便以‘尘’为韵脚,开始破题作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