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扶摇上青云(科举)第104节(2 / 2)


  “寓意好。”

  采月郡主哑口无言,眼眸红的要滴血,但她无力多辩,越说越难过,于是将所有的气都发在车驾前的两个妇人——即钱氏和罗氏身上。

  “还愣着做什么!赶紧把人抓了!”

  钱氏罗氏紧紧攥着对方的手,钱氏高声道:“我孙儿一个是状元,一个是国子监的官员,我们是官眷!乱抓官眷就是皇上也不会放过你们!”

  但是周围的声音太嘈杂了,她们的喊声并没有引起周围人的注意,有听到的,还以为她们故意扯大旗吓唬人,反而好心劝说:“要不同贵人认个错吧,人家拔根毫毛都比咱这些平头百姓的腰还粗,惹不起还躲不得吗?”

  钱氏摇头:“错又不在我,怎有我认错的道理?”

  再说,她一个老婆子可以不要脸面,但是她家玉寿得要啊,听说如今朝廷里,像他们家这样的寒门官员,被称之为清流,而清流最讲究的就是风骨二字。

  钱氏虽没读过书,不太能理解透彻什么叫做风骨,但她知道,被人欺负了反去道歉求饶,绝对不是风骨之举。

  就在钱氏和罗氏即将被郡主的侍卫扯走之时,一声充满力量的斥责声传来:“住手!”

  说话的人真是新上任的工部尚书冯泽云。

  之前的工部尚书乃林月贤的祖父,年前林家祖父已调任地方学政,估摸着再历练几年便有入阁的资历了。

  冯泽云喝罢,另一位青袍官员从他身后挤出,生的眉目温润清朗,不过眼下焦急而气恼,因此神情带了几分狠厉,此人正是沈玉寿。

  他一掌推开架着奶奶和娘亲的几个侍卫,愤然抬头看向车内人:“不知是哪位贵人出行,竟当街抓人,重慈家慈不知犯了哪条王律,竟要遭此大祸?!”

  见大孙儿来了,钱氏罗氏都松了口气。

  沈玉寿鲜有这般气急之时,钱氏拍拍他的脊背,反低声安慰:“我和娘没啥大事,你不要担心。”

  但沈玉寿怎能不担心,不仅担心,还有自责和气恼在心头萦绕。

  听见动静,采月郡主再次撩开车帘往外看,她不认得冯泽云,也忘了沈玉寿。

  她辨认着官袍品阶,心想,那个七品小官不足为惧,但二品大员可不好惹,尤其是有实权的那些个,联合御史弹劾起人来,能要这些宗室的命。

  京中正值多事之秋,采月郡主也不想多惹是非,听说皇舅现在正烦着,她要是被御史给咬上了,母亲都不好进宫求情。

  “走!”

  采月郡主很不悦的吩咐车夫道。

  也是她撩开车帘的那一瞬,沈玉寿往车内望了一眼。

  于是他看见了似曾相识的一幕,一袭红衣的采月郡主嚣张跋扈,当街纵马惊吓行人后不仅不道歉反而嚣张的要惩罚受害者,而林月贤端坐在侧,冷漠旁观着。

  只不过上次的主角是个无辜但与他无亲无故的小女孩,而今日,险些遭殃的是他的至亲至爱。

  林月贤是在看见沈玉寿后,才惊觉车下一老一中的二位妇人是沈长林沈玉寿的祖母和娘亲,他呼吸急促了几下,解释的话在喉间萦绕,但最终什么也没说。

  他找不到说的立场,即便解释,也苍白无力,干脆将脸瞥向一边。

  这一刻,沈玉寿突然彻底明白了沈长林的感受,他们和林月贤终究不是一路人,只可惜,他到今日才看透。

  没有任何交待,郡主的车驾施然离去,沈玉寿的目光追随车驾走了很远很远。

  “宣琼,你在想什么呢?”冯泽云问罢,好心道,“令老夫人与令慈想必受惊不小,街上寒冷,还是先回家吧,今日之事日后再说。”

  沈玉寿点点头:“多谢冯大人助我,下官改日再向您请教工程上的事。”

  冯泽云欣然点头,真正痴迷工程水利一道的官员,堪称凤毛麟角,眼前的沈玉寿是难得的一位,不仅真心热爱此道还极有天分,只可惜被派去国子监任职了。

  “随时欢迎。”

  告别了冯泽云,沈玉寿雇了辆马车,直接回到家中。

  一回家,沈玉寿便问:“奶奶,娘,你们今日上街去做什么?”

  钱氏有几分给孙儿惹事后的羞愧,将篮子放在桌上,低头道:“这不是要过年了嘛,各家要相互送礼呀,我和你娘呢就想着出去转转,先将这些礼物备好。”

  沈玉寿惊讶不已:“奶奶,娘,你们怎么知道……”

  旋即反应过来:“是胡夫人同你们说的吧?”

  来京城后,沈家和许多官眷有过往来,邀请钱氏罗氏上门做客的请帖几乎月月有七八封,一开始钱氏罗氏欣然赴约,但逐渐发现,很多官眷明面上客气,实际上根本瞧不起她们这些乡下人。

  渐渐的,钱氏罗氏便不去那些乱七八糟的宴会了,只和对她们真好的那几家官眷走得近。

  而沈玉寿口中的胡夫人,真是国子监祭酒的妻子,胡祭酒同样出生寒门,对沈玉寿颇为看重,其妻子十分和善,对钱氏罗氏非常好,钱氏从胡夫人那儿学了不少做官眷该明白的道理。

  沈玉寿一阵鼻酸:“辛苦奶奶和娘亲了。”

  “应该的,应该的。”钱氏笑呵呵地说,说罢叹了口气,“今日是我们不好,给你惹麻烦,害你在人前丢脸了。”

  沈玉寿更加难受了,指甲狠狠的恰入掌心软肉中,深吸一口气再吐出,强保持着声音的平稳。

  “奶奶,娘,今日的事你们一点错都没有,是那些贵人太过跋扈,今日之事,必不能如此简单的了解,我一定会为你们讨回公道!”

  钱氏望着大孙儿的眼睛,这孩子从小孱弱身子不好,收养了长林后,兄弟俩有伴,一起读书练拳加上吃药调理,才慢慢将身子骨养好,但他的性子,还是比一般的人要温驯很多。

  钱氏一直担心,这样的温驯会招致人欺负,当看大孙儿说这话时,语气笃定,眼神坚毅,她突然就放心了,孩子长大了。

  想罢,哑然失笑,玉寿都及冠做官了,自是大人了,是她还一直将玉寿当做小孩看。

  “奶奶相信你,不过,还要注意保护自己。”

  从胡夫人那里,钱氏对官场也了解了几分,虽然不太懂,但能理解其中的复杂和诡谲,一不小心就要遭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