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穿书后我靠系统商城暴富第42节(2 / 2)


  他手艺好又读过书,做些衣柜之类的,总能雕刻出一些普通木匠想不到的花样,所以生意倒也还算红火。

  只是好景不长,才过了两年他的双腿被砸断了,之后就再也没能站起来。

  还好花光了所有的积蓄,又卖了铺子,总算保住了他的命。

  但因为他家中小儿常年吃药,日子越过越拮据。

  沈瑶华听去打听的人绘声绘色的说:“他们家也是可怜,半年多前,他们家小儿大病一场,不得以把屋子也卖了,现在一家人住在之前关牲口的破棚子里,他妻子每日借邻居家的驴车把人送到集市,然后回家和他母亲一起给人家浆洗衣裳挣些辛苦钱。”

  沈瑶华听完,得知一家人确实都是老实本分的人。才拟定了契书,而且按照他们家的情况,相信让他们一家人都搬过来住到宅子里,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这也是沈瑶华一开没有随意去找木匠的原因,家庭情况越是复杂,越是不容易保守秘密。

  果然,沈瑶华提出之后,宗川想也不想就答应了,想来他们一家确实是走投无路了。

  签契之后,沈瑶华便让木竹带着几个人跟着宗川的妻子,回去收拾东西,顺带把宗川的母亲和儿子带过来。住到了林海家旁边的小院里,互相还能有个照应。

  还没做成之前越少人知道越好,所以沈瑶华并不准备再去外面再找些人来。宗川行动不便,有些需简单处理的木料,直接到木材店中去买现成的。

  苏青山很感兴趣,他本来就是做过木匠学徒的,每日里份内的事情安排完之后,便去跟着宗川,一起做木活。

  询问了宗川的意见之后,又从之前的那群孤儿里挑了几个年纪大些,也想学木活的出来,跟着做学徒。

  宗川自己写的字就很是方正,一开始打算先刻些《三字经》《千字文》之类的启蒙书籍。不需要其它的花哨的字体,而且越是方正的字体越好雕刻,所以直接就让宗川写了之后再自己来雕刻。

  刚开始,沈瑶华看着他抄好一页三字经的内容,指挥着他把纸张有字的那一面朝下贴到厚的木板上,等纸干了之后,宗川就开始雕刻起来。只留下凸起的文字,其他多余的部分全部削去。

  花了三五日的时间,总算雕成了第一块。

  沈瑶华亲自上手,先在板上刷满墨汁,等将墨汁刷匀之后,苏青山递过来提前准备好的纸张,两人拉着小心的把纸覆到板上。

  “把刷子递给我。”沈瑶华接过来苏青山递过来的一把干净的刷子,开始从中间到两边,从上面到下面,仔仔细细的刷过纸张的背面,直到整张纸都印好之后,沈瑶华轻轻揭起纸张。

  几人屏住呼吸一看。

  “成了。”

  既然是让宗川干这个活,沈瑶华也没避着他,当他看到这木板刷上一层墨之后竟然映出了字来,整个人都很是惊喜激动。

  “东家这是准备印书来卖,作价几何?”

  沈瑶华理解他作为一个曾经的读书人的吃惊,毕竟这个时代,读书花费最贵的不是束脩,而是这一些笔墨纸砚,尤其是书籍。

  所以沈瑶华好声好气的给他解答:“是准备印书来卖,价格自然是比其他书坊便宜。”

  “天下读书人一定会感谢东家的。”宗川感叹。

  之后的大量的印刷则是从之前在工坊中干活的人里,挑了几个比较适合的出来。

  现在印这些书用的全是一般的墨汁,沈瑶华在离开之前离开青州去盘县之前,用亚麻油尝试做了油墨。不过静置的时间还不够,看着应该是成功了。

  现在既然要开始大量印刷,一般水性墨汁,印出来自然是不如油墨,而且以后要做活字印刷,也必须要用到油墨,所以沈瑶华又差人做了大量油墨备用。

  沈瑶华来了几次看宗川活动十分不便,便想到了可以做一个轮椅,不过她只知道大概的样子。

  宗川本身就是木匠,所以沈瑶华先把自己的想法和他说了。

  不过宗川毕竟现在双腿动不了,做雕版坐着就可以雕刻,轮椅这样的大件就不行了。所以沈瑶华把自己的想法和宗川沟通之后,宗川毕竟是一个经验丰富的木匠,两人合力完善了图纸。

  之后由沈瑶华拿着这图纸,去宁王府那边借了个木匠回来,先把这轮椅给做出来了。

  又根据宗川的使用感受,调整了几次细节,总算是做出来一个完美的轮椅。宗川也总算可以依靠这个轮椅自由活动了。

  宗川也很是激动,各种发誓说是会为沈瑶华鞍前马后,努力干活。

  转眼间,沈氏书坊开业了。

  说是书坊,但卖的也不多,店内就卖纸张和为数不多的书籍。

  这纸自然就是先前命名为‘瑶华纸’的竹纸,至于书籍,因为只有宗川还有苏青山能够做最后精细部分的雕刻,虽然已经把前期的雕刻打磨工作交给了其他人,速度也算不得快。现在店内就只有九本基础书籍,不过好在印刷起来还算简单,这些时日抓紧印刷,装订了许多出来。

  沈瑶华找人按照现代的简易书架的样子,给新店全做出来一模一样的大书架,安装在几面墙上。虽然只有九种书籍,但是沈瑶华把所有印刷好的书籍全让人分类摆好,一进到店里就只见满墙书架上全是书,看上去整整齐齐的,显显得书籍很多的样子。

  店中间的架子上则是摆上了很显眼的‘瑶华纸’,各种大小裁剪好的纸张,一沓一沓的放到中间木质的架子上。

  现在这竹纸,就沈瑶华之前开办的造纸工坊,可以正常出纸。周行那边除了青州和青州下属产竹的县开办了五处造纸工坊外,又在各处产竹子的地方开办了十几家造纸工坊。不过造纸的几个环节都比较费时,还得一段时间才能出纸。

  还有就是除了青州和县里这几家造纸工坊,其它地方的竹子种类不同,造出来的纸最终会是怎么一个样子,现在谁也不知道。

  因为现在只有她手中有定量的纸,物以稀为贵,价格自然不能同一般麻纸一样,得贵上一些,等这竹子慢慢可以达到替代麻纸的时候,便可以把价格降下来了。

  不过,为了打出名声,沈瑶华搞了一个开业大酬宾。

  开业三日内,可用麻纸的价格限量购买到‘瑶华纸’,三日之后才恢复原价。不过这书坊中的书籍就比其他书坊,用手抄的便宜许多了,只用一半的价格便可以买到。

  来买书买纸的大部分都是读书人,识字,所以沈瑶华便让人直接仿照着现代超市明码标价,在书籍和各种大小不一的竹纸旁,用朱砂写上醒目的价格。

  三日下来,书架上的之前准备好的满满当当的书籍,就已经被卖了一大半了,竹纸也很是畅销,几日时间就把备下的所有纸张全卖完了。

  这些日子,沈瑶华每日进入系统,都能看到声望值疯狂飙涨。

  果然如她所想,这纸一出,一下就风靡整个读书人的圈子。

  加上宁王那边帮忙,很快知道这个纸的人,都知道了这纸是一个叫‘瑶华’的姑娘做出来的,所以叫‘瑶华’纸。

  这读书人圈子广,这纸一出,才不过短短半月时间,大江南北,有些地位的人,几乎人手至少一张这个竹纸。这纸目前产量不足,有一批卖一批,时常是缺货状态,自然显得更为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