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七零女场长第45节(1 / 2)





  大家挥手告别。

  齐冰送了杨君苏一段,临分别时,她说道:“杨姐,我很期待明年能跟你一起并肩战斗。”

  杨君苏笑道:“肯定的。你趁着这段时间多修整多看报。”

  路上,杨君苏碰到了三叔家的那对龙凤胎,杨春和杨秋。杨秋的小名叫三宝,杨春是姐姐,比杨秋大了几分钟。大家都说杨春在娘胎里抢了弟弟的营养,这姑娘才十三岁,长得高高壮壮的,像十五六岁似的。反观杨秋,瘦瘦小小的,脸色还有些苍白,冬天畏冷,夏天怕热,三五不时的生病。为这,叶老太没少骂杨春,说都怪她。杨春心里也委屈,她也不想这样啊。

  本来,这对龙凤胎对杨君苏这个堂姐没什么感觉。但是,自从上次,杨君苏在杨家老宅怼翻全场后,就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两个孩子正值青春叛逆期,心中早对爷爷奶奶和大伯一家不满了,听杨君苏怼人时,觉得自个儿也跟着出了一口恶气,太爽快了。

  这次两人见了杨君苏比往常热情多了,老远就招呼道:“君苏姐,你干吗去了?”

  杨君苏停住脚步,打量着这对姐弟。根据她的记忆,大伯和三叔也不是多和谐团结。敌人的敌人那不就是朋友嘛。搞革命,就是要把敌人搞得少少的,把朋友搞得多多的。

  她眼睛一亮,当下便脆声应了一声,接着便开始夸道:“小春,你越长越好看了。小秋,你越长越壮了,人又懂礼貌,可比那个杨二宝强多了,人家现在见了我,眼睛都朝天上看。”

  杨春和杨秋对视一眼,心里都挺高兴。特别是杨秋,心里那叫一个舒坦,君苏姐说他比杨二宝强。

  三人边走边聊,杨君苏又亲切地问了两人的学习情况,得知杨春和杨秋的学习成绩是中不溜时,便又夸道:“好好学,中不溜地只要稍一努力就能名列前茅了。你们俩才是真正有后劲有潜力的。那个杨二宝,他的潜力大概要七十以后才能发挥出来。”

  姐弟两人闻言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姐姐说话真有意思。

  三人聊了一路,快到家时,杨君苏突然想起饭盒里还有两个馅饼,便拿给两人:“这是大姐做的,给你们俩吃。”

  两人一看是白面馅饼,眼睛不由得放光。但嘴里却懂事地推辞道:“不用不用,你拿回家吃吧。”

  杨君苏不由分说地把馅饼往两人手里一塞:“你们两个越来越懂事了,我看着就喜欢。你们可是我亲弟弟妹妹,我不疼你们疼谁呀。别说是两个馅饼,就是再好的东西,我也愿意给你们。”

  两人心里那叫一个感动,乐呵呵地接下了馅饼。

  他们回到家,自然也把事情告诉了他们的妈王云。

  王云先是惊讶,接着说道:“君苏这孩子也懂事了,有个当姐姐的样子了。”

  以前,她瞧不上二哥一家,觉得这两口子男的傻帽,女的糊涂,不值得来往。经过上次的事情之后,她发觉她小看了君苏这个侄女,人家现在可是生产科的科员,听说很受领导重视,还当上了垦荒队的队长,管过一百多人。以后,倒可以多来往来往。

  想到这里,王云便对两个孩子说:“君苏毕竟是你们的堂姐,嫡亲的,你们一笔写不出两个杨字,以后要好好跟她亲近。”

  两个孩子悄悄对视一眼,以前,妈可不是这么说的。他们也不敢多问,只能一齐点头:“好的,妈。”

  从这以后,杨春和杨秋就时不时地来杨君苏家串门,把叶香云都弄糊涂了,以前可没咋来过。

  杨君苏见怪不怪,每次两个孩子来,她都热情招待,好听话夸着,时不时地给点吃的。姐弟俩越来越喜欢她。

  他们就喜欢跟君苏姐说话,既没有架子,话又好听。他们有什么苦恼和心里话都愿意跟姐姐说。

  杨君苏趁机又给爸妈上教育课:“爸妈,你们看看,自从我站起来后,咱们家的国际地位直线上升,连三婶都派小春小秋来搞合纵连横了。你们以后要团结三叔三婶,共同打击大伯。”

  夫妻两人:“……”

  叶香云迟疑道:“可是你大伯家有两个儿子。”

  杨君苏不屑地说道:“别说他有两儿子,就是有十个也比不上我。杨家祖坟上的青烟都被我爸一个人吸了。我爸就是小时候不受重视,被耽误了,要不然,以他的天赋,不至于混成这样。”

  杨利民深表赞同:“君君,你说得对,你爸我就是被耽误了。”

  叶香云不知道怎么接话,只能默默听着。

  杨君苏接着说道:“爸,老天爷给你关上了一扇门,但又给你开了一扇大玻璃窗户。你被耽误了,可我却正当其时,正当年龄。”

  杨利民默然片刻,只得点头承认:“你说得好像也有点道理。”

  杨君苏不满道:“不是有点,那是相当地有道理。”

  时间渐渐进入冬天,数九寒冬,北风呼呼,滴水成冰。杨君苏穿上棉衣毛裤,也学着别人,弄了只袖笼,袖笼就是一截棉袄袖子,没事可以把手揣在袖笼里,别说还真暖和。

  最近伙食变好,加上冬天日照少,她的肤色又变回来了。整个人显得白皙红润,一双明亮的大眼睛,神采奕奕。

  叶香云很满意,小心翼翼地劝道:“小苏,你现在是场办的科员了,以后就可以天天坐办公室,那开荒啥的,你以后能推就推,好好养养,你长得挺不错的。”养漂亮了,以后没准能嫁一个好人家。后面半句,她没敢说出来的。

  杨君苏理都不理她,场部的干部编制就那么几个,一个萝卜一个坑,上面的还没下去,下面就有很多人盯着。光坐办公室,她几时才能熬上去?

  想要收获不一样的东西,就是要不走寻常路。明年开荒她是一定要去的。不仅如此,她还得整出点大动静。如果宋要武能当上四分场的场长,她就有希望当上科长。当然,这话是不能明说的。有些事情只能做不能说。

  冬天算是休养生息的时间,只有基建科稍忙些,因为他们要搞农田水利建设。

  但杨君苏一点也没松懈。她看完宋要武借给她的书,抽空去还了,又借了一摞回来。办公室放几本,家里放几本,有空就看。就这她还觉得不够,还去场办的资料室里找报纸看,中心镇上有个图书馆,书不多,但她也办了个借书证,能看几本算几本。

  宋要武对她的这种做法十分欣慰,她就喜欢这种锐意进取的人。

  林玲玲的嘴都撇到耳朵根后面了。装什么假积极?就她爱学习爱进步。

  杨君苏才懒得管,她早就有了被讨厌的勇气。她干什么,是因为自己想干,绝不会因为别人的看法而改变。你听狗叫还不过日子了?

  第四十九章 能文能武

  高洁看杨君苏学习, 也跟着一起。华梅本来也想跟着一起学习,但转念一想,觉得自己都三十多了, 没必要再学, 也就算了。

  杨君苏暗中发育了一个多月, 就到了年底。

  在杨君苏的指导下,杨家早早地就开始准备年货。杨利民充分发挥他狐朋狗友多的特点,弄了不少好东西。这年头买肉要凭肉票, 买油要凭油票。不过他们毕竟是在农场,物资相对丰富些。只要能找到门道, 也能弄到一些不要票的东西。

  杨利民就弄了五斤猪血, 十斤猪下水,十来斤羊肉, 一桶菜籽油。他顺便还给吴家牛家搭上线, 两家也弄了不少年货回来,两家人十分感谢杨利民, 都要请他吃饭。只请杨利民还不够, 把杨君苏也叫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