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七零女场长第52节(2 / 2)


  没两天, 关于胡东海要弃车保帅的流言就传播开了。

  正准备找借口换掉耿军的胡东海:“……”

  他去打听流言到底是谁传出来的,很快就查出了一点眉目,这个流言最初是从他小朱好朋友的好朋友的弟弟那里传出来的。

  胡东海恨得咬牙切齿, 好你个陆长安, 装得人模人样的却不干人事儿。他暗暗记下了这一笔。

  胡东海接着往下查, 又查到一点,耿军的父亲耿忠来了一趟,之后没多久就有了这个流言。

  胡东海恨恨地骂道:好你个耿忠。你以为这样, 我就拿你儿子没办法了?

  胡东海明面上没有撤掉职军,他很快又悄悄找了个帮手小于。小于善于揣摩领导的心思, 知道领导厌恶耿军, 但又不好撤换他,于是他千方百计地排挤打击耿军, 耿军当然也不是个善茬, 两人你来我往,但耿军没有领导保护, 脑子也不够好使, 到底棋差一招,他是有苦难言,度日如年。哪里还有心思去对付杨君苏。

  这个流言还没散去, 另一个新鲜流言出炉了。说有人听到耿忠亲自对耿军说,让他不要太辛苦了, 反正胡东海也没希望, 场长的人选早已内定了, 再努力也没用。至于内定的人是谁, 大家心知肚明。

  小朱听到这个流言隐隐觉得哪里不对劲, 但转念一想, 这个传言跟耿军那个不一样,没什么危害性,而且,人家也没说错,他们陆哥确实基本是内定的。从此以后,小朱嘴里没说,但心里已经认定陆长安是高枕无忧了。

  场长内定的流言传出去后,杨君苏收到了大家隐晦同情的目光。这姑娘辛辛苦苦有什么用?

  有好心人不忍看杨君苏这么劳累,还委婉提醒她不用这么努力,差不多就可以了。

  杨君苏听罢先是短暂地失落,接着又坚定地说道:“谢谢嫂子对我的提点。为人民服务让我快乐充实。你们可能也听说了,我在家中排行第三,又是个女孩,从小不受家里重视,前二十年里我感觉不到人生的价值。但现在,我感受到了。我的人生价值就是为人民服务,就是工作。”

  她甚至还背出了《钢铁是怎样炼成》里的那段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大家:“……”他们只有佩服罢了。

  李卫红听说后,特意过来跟杨君苏深入灵魂地交流了一番。更进一步地引她为知已。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大地上像披了一层绿纱似的,到处是一片明亮的新绿。天更蓝了,水更清了,风也更柔了。

  菜园里的青菜长得挤挤挨挨的,绿油油地一片,看着十分喜欢。菜长得太密实影响生长,也需要间苗,这些菜苗被送到食堂,大家第一次吃到自己种的菜,那种满足感自不必提。

  一个星期后,三分场二分场一分场各抽调两个食堂员工来支援四分场的建设,杨盼也在其中。

  杨盼是杨君苏的姐姐,高洁陈波他们自然给予照顾。杨盼以前是食堂临时工,脏活累活都是她的,还受老员工和大师傅的气。到了这儿可好,大家都是年轻人,都挺合得来,再加上有妹妹罩着,过得是前所未有的舒心。陈波他们还爱跟她交流厨艺,不知不觉中,她的做饭水平也提升了。

  杨盼也是在来到四分场后,才知道妹妹的影响力有多大。她情不自禁地感到骄傲自豪,同时也很注意的一言一行,生怕给妹妹带来不好的影响。她这人没什么本事,帮不上忙就罢了,可别拖妹妹的后腿。

  三月中旬,春播终于可以告一段落,大豆油菜都种上了。其他的作物暂缓一缓也没什么,大家稍稍松了一口气。

  农场的方针是一边开荒一边生产一边建设,一边积累一边扩大。反正几样工程一起上,每一样也不想落下。

  其中最忙的还数基建科,他们这一整年就没有清闲的时候。

  贺新华和老金对工作确实认真负责,带着基建科的员工跟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两个月下来,人黑得发亮,吴剑也变成了钨铁剑。

  杨君苏见到了贺新华的老婆和女儿,他老婆人很温柔,说声细声慢语的,就是面色苍白,身材瘦削,看着不太健康。闺女才两岁,白白嫩嫩的,见到人就笑。

  杨君苏还夸了一句:“这孩子长得可真可爱,嫂子,贺科长家里是烧了高香才娶到你这么好的媳妇。”

  她这话说得贺科长老婆眉眼弯弯,回去就跟贺新华夸杨君苏:“小杨这人真不错,能力强,说话好听。咱家妞妞将来要像她这样,我就满足了。”

  贺新华:“可别,家里供着这么一个祖宗让人怎么过?她是老子?还是我是老子?”

  贺新华可是听说,杨君苏的爸杨利民,现在兜里没钱,烟酒全戒了,回家就得干活。每天在科室里最常干的事就是吹捧闺女,跟谁争嘴了,就说,我闺女说啥啥。大家暗地里笑他,就连他老娘都没这待遇。杨利民浑然不觉,谁一提,他就说人家是妒忌他有个好闺女。

  杨君苏并不知道自己还多了一层这样的名声,她就算知道了也不在乎。

  她只关心现在的工作,她的工作是渐入佳境。

  她有了一个可喜的发现:胡东海那边在积极内耗、消极防范,而陆长安根本瞧不上她们,小朱工作越来越不努力,她就喜欢这样的猪对手。

  而杨君苏除了积极做事,有空就给小朱洗脑,用好话把他哄得不知东西南北。

  话题的主旨就是:你的领导不一般,有背景有人气,我们的目标是罗马,而你们就住在罗马,我们跑着也不一定赢,你们躺着就能赢。

  小朱一想也对。如果一个人能躺赢,为什么还要努力?努力了不一定有效果,不努力真的很舒服。而且通过耿军的事,他也明白了,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就不错。耿军当初要是不那么积极,他也不会犯错。

  在杨君苏的努力下,小朱越来越躺平,陆长安吩咐的事他会干,没想到的事,他想到了也不会干,很多事情是差不多就行,陆长安只负责把控大方向,不太注意细节,小朱再弄个差不多,他管的人也有样学样,都是差不多就行。这点差不多,那点差不多,最后合在一起就会差很多。

  杨君苏十分满意小朱的配合,有时还会送给他和他的小伙伴好吃好喝的。

  把对手安排妥当了,杨君苏接着忙自己的事业。

  继菜地之后,杨君苏又搞了个小型编织场,让大家编些斗笠、席子、麻绳、麻袋之类的。别的不说,可以低价供给新场的工人。

  杨君苏又提出让基建科修操场,还点名要三合土的,就是用石灰、黏土和细砂组成的土,听说贺新华差点发火。

  但最后他们还是扭不过杨君苏抽空修了个操场,操场修好后,她又跑前跑后地去弄了三个篮球架,四台乒乓球台。

  那帮年轻人,在地里忙活了一天后,还去操场上运动。周日大家会去打篮球和乒乓球。

  杨君苏的这一行动,赢得了年轻职工的喜欢。

  四分场这么荒僻,什么娱乐活动都没有,总不能下了工就在宿舍里侃大山吧,这样多好。

  运动场所有了,杨君苏又去弄图书室,还弄了个什么业余文工队,星期天还要排练。样板戏、红色舞蹈、歌咏、相声小品,样样齐全。她把家属们也发动起来,于是,人们听到了秦腔、中原梆子,津门快板等等。观众高兴,演员也高兴。

  杨盼来到四分场一个月后,猛然发现自己了三斤肉。她在食堂工作这么久,没长肉,到这儿一个多月就长肉了。

  她欣喜地跟妹妹分享,杨君苏也挺高兴:“姐,你这肉是吃农场的,白长的,占便宜啊。”

  杨盼也笑。

  四月的第一个星期天,宋要武来检查工作。她先认真检查了一遍各部分的工作进度,仍跟以前一样满意:“不错不错,你管得很好,一切井然有序,工人的精神面貌也很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