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七零女场长第70节(1 / 2)





  这些说是诗歌,其实就是顺口溜,这个年代的诗风都是这样,大家听着也挺喜欢。

  上午是诗歌,下午是典型人物专访稿,这是面向全农场的。杨君苏没有仅仅局限于四分场,而是把目光放在全场的先进人物身上。

  今年的典型人物,既有兢兢业业老工人,也有热血小青年,甚至还有家庭妇女和学生代表。

  杨君苏把一分场的一个老人和小青年合写在一起,就成了《老少同打麦收战》;二分场写了一群先进知青《冲锋陷阵革命青年》;

  三分场的典型人物是基建科的老高:《挥汗如雨艳阳天,手中镰刀不停闲》。

  老高听到广播,嘴上谦虚,心里早乐开了花。幸亏何中华当初把工作让给了杨君苏,要不然场里真要错过一个人才了。

  老高之后,是学生代表的表扬稿,稿子还有个响亮的名字《小鹰腾云练职场,新刀淬火试锋芒》。

  这些学生娃毕竟年纪小,还没学会大人的虚伪,当场激动得叫喊起来:“快听快听,是表扬咱的。”

  大家竖起耳朵认真听,越听越高兴,越听越上头。

  他们好想见见写稿的人,但人家忙得很,听说杨婷婷杨春是她妹妹,于是大家一窝蜂地去找两人。

  “婷婷同志,杨春同志,我们要向你……向你们的姐姐学习。”

  杨婷婷和杨春懵了一下,随即答道:“啊,好的好的。”

  杨君苏的广播,纪书记也听到了,他颇有兴趣地听完后,说道:“这个小杨脑子转得快,文笔好,口才也好,真是难得的人才,倒挺适合咱们党委。”

  谢秘书听着心里一咯噔,果然,他所料没错。纪书记是越来越欣赏杨君苏了。

  作者有话说:

  12为引用,部分字句有改动。那个时代的诗歌其实就是顺口溜,就觉得好玩,大家要以喜剧的心态看待它,真正的好诗歌还得是唐诗宋词。

  第七十七章 一边抓革命一边促生产

  谢秘书略一思忖, 委婉地建议道:“书记说得没错,杨同志确实是个难得的人才。她不光口才好文笔好,还务实能干。要是让她在一线锻炼两年再往上提拔, 说不定会更好。”

  纪书记稍一沉吟, 便道:“那就让她再锻炼几年吧。”

  ……

  麦收过后, 是收割油菜和黄豆,之后是夏种夏锄,忙完这些才稍稍清闲些。

  整天风吹日晒东奔西跑的, 杨君苏的肤色变成了健康的小麦色,人也瘦了好几斤。

  叶香云见状又忍不住犯嘀咕, 都当上科长了, 还是天天跑来跑去的,坐公室里呆着不舒服吗?

  杨君苏没空跟她吵嘴, 只说道:“等我忙完再整顿你。”

  从这之后到秋收, 时间相对空闲。再加上他们四分场的党委书记还没派来,现在是宋要武这个场长一家独大, 杨君苏趁着这难得的空档赶紧搞事。

  她写了一份报告, 说四分场由于刚开荒,经济种类太单一,总向总场要拨款, 她想为农场排忧解难,就想遵从领袖对农业的最高指示, 想以农业为主, 同时经营林牧副渔。他们分场靠近河摊和沼泽, 有大片的芦苇荡和湿地, 她想组织家属编织席子创收。

  宋要武考虑了一下, 只让她注意政策, 并没有反对。

  杨君苏行动迅速,先是叫来李卫红:“卫红啊,我一直觉得你的性子好动,富有开拓进取精神,准备带着你干大事,这不,机会就来了。”

  李卫红很感兴趣地问道:“杨姐,咱们要干什么大事?”

  “我想搞点副业。”

  李卫红兴致减半:“我还以为是要干革命事业呢。”

  杨君苏笑道:“搞生产也是革命事业的一种,这个副业干好了,可以促进农业,带动工业,意义非常重大。”

  李卫红的兴致又高昂了一点。

  杨君苏话锋一转,“不过呢,这年头有句话叫抓革命促生产,抓革命保险,促生产就危险。这件事可能有点风险,不知道你敢不敢做。”

  李卫红说道:“我觉得咱们应该一边抓革命一边促生产,既危险又保险。”

  杨君苏惊讶道:“卫红,你的进步真大。我都没想到这一招。”

  李卫红得意地嘿嘿一笑。

  杨君苏郑重其事地道:“那么这个光荣而艰难的任务就交给你了,我想任命你为合作社的社长。”

  李卫红又有些不自信了:“我真的可以吗?我哥说我脑子不好使,听风就是雨,将来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

  杨君苏说道:“你哥就是在妒忌你,没办法,肯定是你太优秀了。我堂哥也妒忌我。”

  杨君苏的堂哥杨大宝李卫红当然知道,她说道:“杨姐,咱俩真是同病相怜,你有个讨厌的哥哥,我也有一个。”

  杨君苏:“那可不是嘛。”

  杨君苏火速地成立了合作社,还起了个响当当的名字“山河红合作社”,并任命李卫红为合作社的社长。

  李卫红十分喜欢这个名字,杨姐连取名都想到她,真是太贴心了,这样的领导上哪儿找。她回去忍不住炫耀一番。

  李家众人:“……”

  李卫红的哥哥李卫东,冷言冷语道:“你小心别被人忽悠了,就你那脑子也能当领导。”

  李卫红:“果然,被杨姐说中了,你就是妒忌我。”

  李卫东:“……”他什么也不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