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七零女场长第159节(1 / 2)





  她见缝插针地给温明知上课:“明知,你说我动手能力这么差,工作又这么忙,以后可怎么带孩子呀?”

  温明知忙说:“我早就想好了,孩子我带。爸妈也早商量好了,他们一起帮着带。”

  杨君苏说道:“明知你太好了,你真是世上少有的好男人。我听人说,爸爸带的孩子性格更好,发展更全面。爸妈帮着带我更放心,他们能把你和姐姐培养这么好,说明他们在带孩子方面有独家本领。”

  温明知心里喜滋滋的,打算要把这些话告诉爸妈。

  结婚这么久,温明知的感悟也挺多的,其中最大的一条就是,要在父母和媳妇之间传好话,让他们双方都高兴;不好的话坚决不能传,不过苏苏很少说爸妈的坏话,爸妈也没说过苏苏的坏话。他说出去都没人相信。

  杨君苏把带孩子的队伍都安排好了,叶香云是临时工,工作时间比较自由,她白天带孩子;公公婆婆都有工作,负责晚上带,温明知先专职照顾她,等她出了月子。温明知这个劳动力解放出来,就可以成为带孩子的主力,到周末她专门在家陪孩子,让双方父母休息。带到三岁就可以上幼儿园了,有大姐帮忙看着,更放心。

  杨君苏趁着现在还能行动,赶紧把工作上的事安排好。饲料厂的房子建好以后,杨君苏让人空出几间房子当职工宿舍。

  第一批入住的职工就是孙展青和全志明梅雪他们几个。朱明成看着眼热,就来找杨君苏,问他能不能先借一间宿舍住。

  杨君苏痛快答应了,朱明成和杨梅带着儿子火速搬进来。

  杨梅十分感激杨君苏,再三表示感谢:“杨场长,真是太谢谢你了。我再不搬出来,我都要得神经病了。”

  杨君苏笑道:“你家明成对四分场的贡献大,总是帮着忙里忙外的。所以你们搬来住,别人也没意见,要是换了别人,我就算有心帮忙,也不敢答应啊。”

  杨梅说道:“我以后一定督促他好好工作,多为场里做贡献。”

  因为这个缘故,朱明成对于杨君苏的工作愈发支持配合。他堂弟小朱见哥嫂与杨君苏来往如此密切,忍不住出言提醒:“哥,你跟嫂子小心点吧。别被杨君苏给卖了。”

  朱明成瞪了弟弟一眼:“谁要是能给我这么大的好处,我宁愿被他卖了。你呀,心胸放宽一些,别总因为过去的小事耿耿于怀。”

  没多久,饲料厂的第一批饲料也做出来了。投放到猪场,猪们很爱吃,试喂了一段时间,省了很多粮食不说,猪的生长速度也变快了。杨君苏开始让人去说服下面的生产队养猪。之前做过一波舆论宣传,现在再接着宣传,有人动了心思,来饲料厂询问情况。得知饲料厂不但可以提供便宜的猪饲料,还负责疾病防疫治疗以及提供优良猪仔。

  有几家胆子大的工人当即决定养猪,田翠翠给他们每家挑了两头健康的猪仔。孙展青许诺说,猪仔生了病,尽管来找她,她会及时赶过去。

  夏天到来以后,林场里的苜蓿和各种牧草生长迅猛,孙展青利用这一优势,抓紧时间研发出一种以青饲为主的猪饲料,再喂食些酒糟豆饼豆腐渣,猪长肉的速度很快。

  孙展青不止能沉下心来研究,她还懂兽医知识,一些简单的常见病,她基本都能治。这几个月来,猪厂基本没去找过防疫站的兽医。后来连牧场那边的人也来找孙展青去给羊看病。孙展青重新背上她爸的药箱,一边研究饲料一边给猪羊治病,可谓是一人两用。大家都夸杨君苏慧眼识英才。除了孙展青,全志明的才能也逐步展现出来。

  田翠翠悄悄跟杨君苏说道:“小孙和全志明都挺特别的,跟他们两人在一起干活,你可以一整天不用说话。他们低着头各干各的,谁也不吱声。虽然脾气都不太好,但工作起来都十分认真。”

  杨君苏说:“凡是人才都有脾气,你们多担待点。”

  田翠翠笑道:“你放心,我们大家对小孙可尊敬了。”

  时光飞逝,时序从夏天到秋天,再到冬天。杨君苏的预产期在2月初。林月和高歌红的预产期在二月底。

  按照农场的规定,杨君苏有60天的产假,但考虑到她是双胞胎,消耗比较大,她的产假多批了10天。

  产前检查时,医生说胎儿的体位没问题,个头也不是特别大,杨君苏考虑到70年代相对落后的医疗条件,综合考虑后,决定选择顺产。

  1976年2月1号,杨君苏在市医院成功卸货,是龙凤胎,大的是哥哥,小的是妹妹。她用尽了全部力气,看了一眼孩子就沉沉地睡了过去了。

  杨君苏一醒来就看到温明知那双焦灼担忧的眸子。

  温明知一宿没睡,一直在床边守着,看到杨君苏醒来,捧着她的手哽咽道:“苏苏,咱以后再也不生了,太吓人了,辛苦你了。”

  杨君苏虚弱地答道:“是的,我再也不生了,疼死我了。”前世她也并不太排斥生孩子,觉得有一个自己的孩子也挺好。当时她还准备等事业稳定后买精生育或者去父留子,反正她自己养得起。只是她的工作太忙,一直没安排上。这次亲自体验一遭,她算是彻底理解前世的闺蜜为什么坚决选择丁克了,孩子是挺可爱的,但是能不生还是别生了。其中的苦楚谁生谁知道。

  杨君苏在医院住了几天就可以回家了。

  一回到家,亲戚朋友同事都来看她。

  温明知出面阻拦:“你们都别挤在屋里,空气不好。”

  众人也没说什么,赶紧乖乖地退出去,再分批进来探望。

  因为是双胞胎,杨君苏的奶水不够,温明知就提出喂奶粉,省得苏苏夜里总起来喂奶,影响她睡觉。这个年代买奶粉是需要奶粉票的,两个孩子的奶粉是定额供应的。温北伐怕饿着重孙子重孙女,火速寄来了一箱奶粉,又给杨君苏寄了两大包补品。

  两个孩子被温阳秋和于凤华抱到旁边的屋子里照顾,杨君苏可以睡个整觉。

  她能睡个整觉,于凤华和温阳秋却不能,他们每天晚上都要起来喂孩子,换尿布,哄睡。温阳秋一个月内掉了好几斤肉。等到第二月时,他已经掉了十来斤肉,在饭店受的工伤全部养好了。他这一瘦,面部轮廓也出来了,倒比以前精神许多。

  杨君苏被两家人精心照料着,好吃好喝地伺候着,身体在慢慢地恢复。

  她感激地对公公婆婆说道:“爸妈,这段时间辛苦你们了,没有你们帮我们带孩子,光靠我们俩人还真不知道怎么办。”

  于凤华笑道:“瞧着俩孩子,我再辛苦都值得。”

  温阳秋打了个哈欠说道:“不辛苦不辛苦,我一点也不累。”

  于凤华说道:“我们当爷爷奶奶的,带自己的孙子孙女那是应该的。家里最辛苦的是你,一下子生了俩,对身体的损耗太大了,你以前多健康的一个人,现在瞧着精气神明显不足了,以后可得好好养着。”

  杨君苏说:“我确实精气神不足,估计得养个几年。爸妈,我是真心感激你们,你们养自己的孩子那是义务,但没有带孙子孙女的义务。你们帮我们带孩子是情分不是本分。你们两个是替我和明知受累,我一辈子都会记得你们的好,把你们当亲生爸妈孝顺。孩子长大了,我也要告诉他们你们的辛苦,让他们好好孝顺你们二老。”

  杨君苏说这话倒是出于真心诚意,她真的挺感激公公婆婆还有自己妈,要让她自己带俩娃,头几年她什么也别想干了,再加上天天睡不好,人也快废了。

  于凤华和温阳秋听到这番话,心里十分感动,有儿媳妇这句话他们再辛苦也值得。

  叶香云白天来照顾杨君苏和孩子,杨利民下了班也会过来。

  杨君苏对杨利民说道:“爸,你看看我公公多会带孩子,人家掉了好几斤肉,一看就比你用心多了,你也学着点儿。我听老人说,男子本懒,为爷则勤。你都当爷爷了,也要有点新变化。”

  杨利民:“……”每次都能从闺女嘴里听到新词儿。

  作者有话说:

  生孩子这章,因为作者没生过,着实没什么心得体会,是靠百度和问别人的,就没详细写。让女主顺产主要是考虑到时代背景,听老人说70年代医疗条件相当落后,很少有剖腹产的,哪怕是90年代也很少,一般是顺产,除非是难产才选剖腹产,不知道对不动,纯属一家之言。另外,这是小说,是经过美化和裁剪的,大家看文时不要太过于代入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