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矿区美人养娃日常[八零]第224节(2 / 2)


  摔!

  这家伙,就不配什么情趣!

  很快,孩子们期末考结束后,终于结束了小学阶段,文具厂也顺利的,圆满的,提前完成了施密特的加工任务,卫孟喜也得去看一看了。

  对于第二次深市之行,孩子们的高兴是显而易见的,都不用她说,早早的就各自收拾好自己的衣服鞋子和作业。

  当然,这个暑假,只有卫小陆有暑假作业,她苦兮兮的,巴不得现在自己也能小学毕业。

  这一次跟去年不一样,卫孟喜和老陆决定,来个自驾游。

  有车子,俩人都会开,时间充裕,顺便能带孩子们跨越大半个龙国,看一看祖国的大好河山,何乐而不为呢?

  准备好全家人的衣食,又准备好修车工具和万一遇不到加油站要去打油的桶,再拎上红烧肉,一家子就这么出发,一路向东。

  小狗是呦呦坚决要求的,本来卫孟喜一点也不想带,人都还不好找厕所呢,狗可没人的忍耐力,半路上拉屎撒尿怎么办,她可不想跟狗屎共处一车。

  可小丫头保证,“我一定会让红烧肉很懂事的,不会让它把厕所上在车上,好不好嘛妈妈?”

  “妈妈,我跟妹妹一起照顾红烧肉吧。”根宝也主动承担,卫孟喜就不好再拒绝了。

  孩子都是这样,从小养大的宠物,已经成为他们的亲人了。

  幸好,红烧肉也很争气,上车前解决一次,一直到每天中午和晚上停车吃饭的时候它才解决,也一点都不晕车,比孩子还活泼,在车厢里跳来跳去,如履平地。

  看到长江和黄河,以及各种从北到南,从西到东的名山,它居然比个人还懂,对着窗外汪汪叫,就是有点点晕车的根花也要被它叫醒,意思是——快看,这就是你们的江山!

  这趟旅行,对所有人来说,都意义非凡,因为他们中没有一个人是真正旅游过的,除了去年那次。

  从高原到盆地,再到平原,到丘陵,他们眼睁睁看着地理书上才会看见的名词,活生生的出现在自己眼前,那些雅丹地貌,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都是在电视上听说的,现在不仅看见了,还从中经过了……那些叫不出名字的植物,都是石兰省没有的。

  他们全看见了。

  卫孟喜不知道这对他们意味着什么,反正她只知道,看着他们小刘姥姥似的大呼小叫,说这个是书上的,那个是报纸上的,这个又是电视上的,心里就满足。

  她,也终于有能力,带孩子们出来见识一下祖国大好河山了!

  侯烨和张兆明都没想到他们居然是自己开车来的,比预计的晚了三天,主要是路上有好风景又有停车区的话,全家都要下去看看,有特色小吃的也想下去尝尝,这一看一尝就耽搁了很多时间……顺便彻底治好了根花的晕车病。

  俩妹妹知道她晕车,想方设法的给她准备好吃的,酸溜溜的话梅,酸酸甜甜的橘子,甚至连藿香正气水都给备上了,一看她皱眉头就赶紧问是不是晕车,要不要吐,她们从自己小包包里掏出早准备好的袋子和温水。

  最后,也不知道怎么好的,她忽然就不晕车了。

  这一趟,卫孟喜依然是把一天时间分成三部分,两个小时教呦呦写作业,两个小时处理厂里的大事小情,剩下的时间出去玩,海边沙滩,动物园,大街小巷码头海港,几乎把整个深市和羊城给逛遍了。

  卫东已经能当大人使了,他去哪儿都知道把呦呦的小水壶背着,手牵着,其他三个大的也能自己照顾自己,大人真的省心很多。

  中间,厂里有个工人家办喜事,还邀请他们去做客,卫孟喜想了想,孩子们确实是没体验过正宗的南方海边宴席,正好自己去也能给员工送个红包,于是全家老小都去了。

  那是一个小渔村,远离规划特区的地方,交通闭塞,但环境优美,海风都是新鲜的,去到以后才发现侯烨居然也在那儿。

  “你不是说今天有事请假吗?”

  “你不是说今天要带孩子出去玩吗?”

  俩人异口同声的问起,又同时笑了,原来都是来做客。这个员工就是当初没来闹事的几个之一,平时做事认真负责,虽然家庭困难,但两口子很勤快,家里收拾得很干净,男人在文具厂,女人在外面打渔卖点海货补贴家用。

  只要是努力的人,卫孟喜都喜欢,因为他们没有浪费生命,没有辜负青春。

  卫东和呦呦人来疯,很快就跟小渔村的孩子们玩到了一起,由他们带着往海边去捡贝壳挖蛏子,老陆帮他们提着小桶跟在后面,防止他们不知轻重去水深的地方。

  大太阳下,大家的牙齿白得发光。

  正想着,有个小孩颤巍巍的过来,朝卫孟喜和侯烨笑了笑,露出缺了门牙的嘴巴,双手捧着递给侯烨。

  卫孟喜的高度,一眼就看见,他手掌心里湾着一些清水,水里躺着一只小小的嫩黄色的螃蟹,只比绿豆大一点儿。

  卫孟喜心说,这孩子倒是有眼光,把螃蟹送给这个六亲不认的家伙,实在是应景。

  她以为侯烨要像那年一样龇牙咧嘴的吓人家孩子,谁知他却抿了抿嘴角,用手比划几下,弯腰接过水和小螃蟹。

  小孩无声的笑着,用手比划几个动作,仰头看着他。

  卫孟喜忽然明白,这孩子是个聋哑人,他听不见他们说什么,只是以为侯烨看着远方眉头不展是因为不开心。

  捉到一只小小的螃蟹,就能让他开心。

  卫孟喜心头发软,这些孩子太可爱,也太可怜了,她忽然有个想法。

  第118章

  晚上吃席结束, 卫孟喜单独把员工叫到跟前,问现在小渔村有多少孩子,都上学了吗, 身体健康吗, 当知道有12个都或多或少带点残疾的时候,十分吃惊。

  对于一个人口不足二百人的小村子来说, 这个比例实在是太高,高得都不正常了。

  莫非是这个地方的水土有问题?又或者是有辐射?不然怎么会……

  工人知道她是误会了,赶紧道:“哦,不是, 这些有残疾的孩子, 都是我们渔民在海边捡到的,有些亲生父母不想被拖累,或者觉得治不好, 不想要了就放到海边,要是有浪就被浪带走, 有鸟就喂鸟……我们村的渔民心善, 不忍心眼睁睁看着……就捡回来, 养上了。”

  她又补充道:“以前日子难过, 但咱们有鱼有虾, 只要肯出海, 饿不死, 只不过是多双筷子的事。”

  卫孟喜唏嘘不已, 这就是龙国人最淳朴的善良,同一个地方, 喝同样的水长大的人, 有的能为了一点点利益跟她这老板对簿公堂反目成仇, 也有人一辈子默默无闻的抚养着这些毫无血缘关系的孩子。

  难怪刚才宴席上,她看见好几个帮忙的年轻人,手脚也都有点不大好,原来那些是螃蟹小孩的“哥哥姐姐”们。

  卫孟喜想了想,自己厂里有哪些岗位是适合他们干的,倒是可以帮着安排一批,就是小孩不好办,“那几个小孩,你明天来厂里,我们一起去买点衣服和鞋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