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权御山河第164节(2 / 2)


  第187章 入v(二合一) ◇

  ◎很重要。◎

  这第一状, 不痛不痒,东陵帝不觉得这是什么大事,许安归也没什么损失, 最多落一个约束下官不利的罪名,下朝之后回去好好整顿便是。

  更何况, 御史台也说了, 这是许安归第一日当尚书,还没机会整顿, 就被他们告了一状,许安归能主动认错,已经给足了御史台面子。

  这个事再往下说,恐怕许安归就要拿其他五部尚书来说事了。

  难不成其他五部尚书就任的时候,属下没有办过升迁宴,谢师宴之类的?偏偏他们兵部办了要被批?

  御史台上这些告状场上的战将们, 一来就碰了一个软钉子, 心气不顺。

  许安归则是抱着笏板, 眯着眼,侧目瞄着御史台, 仿佛是在看他们还有什么后招。

  御史台不愧是告状小能手,不负众望,又有一御史上前,参许安归, 私生活不检点。

  许安归微微颔首, 目光不知道落在哪里。

  那御史上前,道:“安王殿下时任兵部尚书、镇南大将军总领南部军政, 却还去梨园那种……那种地方, 与男子不清不楚。更有人亲眼目睹殿下怀抱男子, 举止亲密,这简直有辱皇家颜面。”

  东陵帝一听这话,当即表情就严肃了起来问许安归:“可有此事?”

  许安归抬眸,一脸不悦地看向告状的御史:“我私德如何,与朝政何干?是南泽尚未被收复,还是北境已被破城?御史台一而再再而三地参我,目的为何?!是想把我从这兵部尚书的位置赶下去,由你们御史台的人来做吗?”

  那御史被许安归这话堵得满脸涨红,却依然嘴硬:“这!简直有辱斯文!”

  许安归冷哼一声,不再跟那御史争辩,只是望向东陵帝:“臣以为有些小癖好,乃人之常情。若什么事都要被人拿出来说,那御史台的折子写几天几夜都写不完!”

  许安归说这话的时候特地望了一眼盛明州,盛明州很是费解,为何许安归说这话的时候,看得是他。

  东陵帝蹙眉,御史的话,许安归倒是没驳,只是发了一顿牢骚。难不成……他是真有断袖之癖龙阳之好?

  那……

  东陵帝下意识地看了看郭太师,郭怀禀抱着笏板双目微眯似乎是在闭目养神。郭怀禀倒是没有什么反应,东陵帝心便松了松。

  不知道为什么就御史台那两本参许安归的事情,让浮在东陵帝心里的阴云散去不少。

  许安归到底是有了些小毛病。在外人人称道的贤良,在进入许都之后,也终于沁入了这个大染缸。

  正如季凉所言,东陵帝虽然看中许安归,却也怕许安归。

  许安归可以行为不检,可以嗜好不佳,只要有这些毛病,只要不是比他这个当皇帝的风评更好,那些都是可以容忍的。

  早朝之后,东陵帝把许安归单独招到了书房。

  秋薄在门口值守,见许安归来,抱拳行礼:“安王殿下。”

  邹庆刚好从里面退出来,看见许安归,行礼道:“殿下稍等片刻,老奴进去通传一声。”

  许安归颔首。

  邹庆进去,许安归与秋薄相侧而站。

  许安归与秋薄闲话:“秋侍卫最近手头可有要紧事?”

  秋薄颔首:“最近只有值守。”

  许安归点点头:“恐怕近日秋侍卫要有差事办了。”

  秋薄不知道许安归这话何意,侧目望着他。

  “殿下,”邹庆从书房里出来,“陛下让您进去。”

  许安归撩了衣袍,进了书房。

  东陵帝坐在龙椅上,揉着鬓角。

  “臣拜见陛下。”许安归欠身。

  东陵帝招招手,让他上前些:“你昨日呈上来的奏折,孤看了。”

  许安归向前走了几步道:“陛下唤儿臣来,是有什么需要询问的?”

  东陵帝点头,顺手拿起许安归昨天写的奏折道:“你这里面写了五大条军政改革,第一改,屯田制,有地的地方开坑田地,有水的地方养鱼,有山的地方种果子,有草的地方畜牧……这些年朝廷养军队养习惯了,军队愿意吗?”

  许安归回道:“这一举措,北寰将军在的时候,就在筹划,他先用南境军做试点,平时农耕所得,或留着自己吃,或拿去卖。南境气候温和,适合种粮,南境军的待遇一直要比其他地方的好,所以南境军一心向战,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短短时间收复江南粮仓,奠定了东陵立国之本。这事当年这一举措还未来得及全国推广,便搁置了。现下儿臣拿出来修改重提,也不过就是接着早些年的政策实行而已。”

  东陵帝沉默。

  许安归继续道:“北寰时任兵部尚书的时候,只是有一个初步的构想。且他常年在南境,只先解决了南境的军粮问题。儿臣常年戍守北境,北境严寒,多风沙,不长粮食,却是可以养牛羊马。中部地区,地形复杂,可以酌情屯田。这样,不仅可以把大量荒废的土地利用起来,军队有额外收入,变得富庶,朝廷可以减少军政支出,用在其他地方。再者,军队征兵,多在当地,当地以什么农业为主,士兵们也是熟手。”

  许安归说到这里观察了下东陵帝表情。

  东陵帝扬了扬下巴:“继续说。”

  许安归道:“这是对军政的好处,其实这一举措也对边防巩固有好处。一般东陵有大量军队驻守的地方都是常有战事,那里的百姓颠沛流离。许多百姓都是因战乱没有了家,或者独活。不少年富力强的青年无家可归。军队出土地,招揽这些无家可归的人来军队帮忙种地。给他们一些粮食糊口,帮他们成家立业。有了家,那些戍卫边疆的战士们,才会为了守住自己的家园拼命。”

  东陵帝沉默不语。

  许安归说话的声音不小,站在门口的秋薄也听见了许安归这番话。

  这话说得没有错,当年由北寰将军统领的南境军为什么攻无不克战不胜,就是因为那些士兵清楚,他们在守卫的是什么。

  在他们身后,有他们的家,有他们的妻儿,有他们辛辛苦苦打拼下来的基业。他们宁愿自己战死,也要守住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