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太后万安第45节(2 / 2)


  命妇们听说了,都请太皇太后让她们一观画作。

  太皇太后却担心画经手的人多而被损坏,想一想,遣人寻了尺寸适合的酸枝木画框来,简单装裱之后再展示给众人。她对这份意外所得的礼物有多喜爱,已可见一斑。

  皇帝那边,也命人将两幅字画简单地装裱起来,与亲王官员一同鉴赏。

  这时候,晋阳落水的消息传了过来。

  太皇太后和皇后当没听到,继续笑着看画。

  皇帝则问:“人怎么样了?”

  有内侍答:“只是呛了几口水,应该没有大碍。”

  太可惜了,怎么不淹死她呢?皇帝悻悻的,摆一摆手,“找个太医过去瞧瞧。”

  官员们对这消息,一些人悄声嘀咕:以往倒是没看出,长公主竟是个经不起事气量狭小的。输给小太后有什么好介意的?好多人可是以死在她手里为荣呢。再说了,今日人家可是一点儿得意的样子都没有,一句奚落的话都没说,还想怎么着?自己看不开,受些罪也是活该。

  另一些人则觉得是预料之外情理之中。晋阳从十五六就涉及政务,帮先帝办一些差事,顺风顺水这么多年,从没像这一段一样,接二连三地摔跟头。换了任何一个心高气傲的,也不会比她好到哪儿去。输了棋,大抵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吧。

  人们都自认为想通了,也便将这事情放下,认真研究起太后所作的百福图,细究每一个字的运笔、力道,除了书法高手,人们大多不能将全部字体认全,便请来高手不耻下问。

  至于晋阳的百寿图,的确是受冷落了,倒不是人们故意厚此薄彼,而是因为她书写时心浮气躁,不少小字显得力道虚浮,字迹也稍显潦草。当然,单独拿出来,也算中上品相,但此时珠玉在前,是谁也没法子的事情。

  这期间,二夫人和裴宜家已经被请到了寿康宫,在宴息室与裴行昭说话。

  没了惯有的遥不可及之感,消除了紧张,裴宜家对着裴行昭,全然是十来岁的小姑娘的单纯性情,“姐姐的字写得真好,要怎么样才能练成?那些小字的字体,我恐怕最多认识十来个。”

  裴行昭笑问:“喜欢写字?”

  “嗯!”裴宜家纤长的睫毛忽闪一下,“姐姐,不要赏我别的,赏我些您用过的字帖好不好?”

  “别的要给你,字帖也送你。”裴行昭笑着起身,“走,到我的书房去挑选字帖。二婶帮忙看着,给宜家选些适合她的纸笔。”

  二夫人和裴宜家俱是笑逐颜开。

  李江海和阿妩一阵翻箱倒柜,找出裴行昭存着的各种字帖,又取出各类上好的纸张、笺纸、笔墨纸砚,搬来一张大画案,全部放到上面。

  裴宜家很认一,只问裴行昭习过哪些字帖,然后选出来,笑盈盈地看过,捧在手里,动作小心翼翼的,竟是视如珍宝的模样。

  裴行昭摸了摸她的头,帮她把字帖放进一个樟木匣子,随后给她选文房四宝,和二夫人一起教她挑选的技巧。

  裴宜家凝神听着,一一记在心里。

  “喜欢读书写字?”裴行昭柔声问她。

  “很喜欢。”裴宜家答道,“爹爹说过,女孩子也要多读书写字。在外的时候,家书里也叮嘱过我。”

  这就难怪了。这孩子固然不得不依着母亲的意思整日闷头做绣活,盘桓于心并且始终铭记的,是父亲点点滴滴的影响。父女两个固然聚少离多,却不代表团聚时日里的每一刻会被淡忘忽视。

  裴宜家犹豫了一下,又轻声道:“爹爹在信中提过姐姐,说希望我能像姐姐一样饱读诗书,写一手好字。还说,何时世道太平了,会亲自教我。”

  “现在学也不晚,书读的不在多,够用就可以。”裴行昭只能避重就轻,随后凝了一眼宜家与三叔几乎一般无二的眉眼,旧日回忆,再一次被触动。

  她到军中,不曾更名改姓。三叔获悉之后,只凭借着心里一份微薄的希冀,便赶在军务稍微闲一些的时候跟上峰请了假,赶到军中与她相认。

  那天,刚刚结束一场战事,她一边往营帐走,一边卸盔甲。

  忽地听到男子的声音:“行昭?是行昭吧?”说着便已从怀疑变成确信,“阿昭!”

  她一手搂着头盔,一手扯着护甲,转头望去。

  漫天霞光之中,高大挺拔的男子一步步走近她,明亮的热切的眸子一瞬不瞬地凝视着她。

  她颈子梗了梗,因为背光的原因,又眯了眼睛,细瞧他的眉宇。她六岁与十三岁的样子,辨认起来比较吃力,但已成年的三叔经过六年,样貌变化并没多大,她立刻就认出来了,嘴角翕翕,却是不知该说什么。

  心里空茫茫一片的时候,三叔的脚步加快了,走到她面前,用力把她搂到怀里,手掌隔着护甲重重一拍,“阿昭!小兔崽子!怎么不先回家?怎么不给三叔写信?不要三叔了?”

  裴行昭鼻子有点儿泛酸,下意识地辩解,傻呵呵地给出了一个蹩脚的理由:“没来得及,没顾上。”

  三叔这才松开她,仔仔细细地打量她,温暖的手落到她面上,试着帮她擦去溅到脸上的尘土、血迹,随后,忽然别转脸。

  她看到了有晶莹的水滴掉下,落入尘沙。为之动容,却是哭不出。

  相认之后,三叔便开始想方设法地求上峰把自己调到两军阵前。叔侄两个曾在青海同一军营并肩作战过一个多月,数次促膝长谈至天明。随后先帝带着包括裴行昭在内的精锐将士转战江浙。

  那几年,朝廷用兵的主要省份便是青海、江浙。

  乱世中的将门多变故。

  彼时的裴行昭从没想过,自己在幼年丧父之后,还会失去与父亲有着相同风骨抱负的三叔。

  变故来临之前,人总是会相信,不会落到自己身上,甚至会想,自己已经够倒霉了,若有老天爷,他也顾不上再给自己雪上加霜——用这种理由帮自己建立希冀一点点安逸喜乐的信心。

  而战争是残酷的,这人世也多有残酷的一面。

  二夫人见姐妹两个都是若有所思,忙笑着将话题岔开去,姐妹两个也都不想扫了对方的兴致,绽出欢颜来应承。

  阿蛮从水榭那边返回来,惦记着裴行昭先前提过的事,带着小宫女小太监从库房里搬出诸多首饰衣料,放到偏殿的长案上。皇帝皇后每每得了新的花样,总不忘记送来寿康宫,而裴行昭是真不喜用这些,便只是放在库房,留着赏人。

  在书房挑选了不少物件儿,裴行昭又携二夫人和宜家转到偏殿,挑选首饰衣料,两人都有份。

  裴行昭拿起一支步摇,在二夫人头上比量着,“二叔这几日怎样?”

  “瞧着焦头烂额的。”二夫人毫不掩饰笑容里的几分幸灾乐祸,“做惯了甩手掌柜的人,哪里知道家里会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事儿,现下是懒驴上磨,该是少不了麻爪的时候。”

  裴行昭莞尔,把步摇放回到锦匣,又把与步摇相称的几匹锦缎一通放到留用的位置。她没耐心打扮自己,但很喜欢打扮别人,“这些适合二婶。阿蛮阿妩,再选出与步摇相称的首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