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一个招娣的重生第2节(2 / 2)


  她不禁有点着急,那现在怎么出主意让躲开这一难?总不能说“这一年大凶,你别出去打工”吧?

  她忽然停下脚步,也许,她的重生,是上天给了她一个机会,让她回报曾经帮助过她的人?

  公路两边高大的白杨树叶子被风吹得哗啦哗啦,宋招娣呼了口气,那股随时要冲出胸膛的怒火消散了。

  说起她的“恩人”,除了二姑一家,就是方媛媛。

  方媛媛是她的雇主,但在宋招娣心中,媛媛是她的贵人,是良师,是益友,还是……女儿。

  和女儿安安一样,方媛媛也是个瘫痪多年的女孩,可她活的不像个残疾人,她能自己赚钱养活自己,还懂得享受生活,如果不是得她指点,宋招娣想都不敢想自己也可以买社保、医保,还可以贷款买房在海市安家落户,她很可能一辈子过得像浮萍,居无定所,老无所依。

  假如方媛媛十二岁时没遭遇意外,她人生的许多愿望就能轻易实现了,比如说,去瑞士滑雪,去热带小岛潜水,交个帅哥男朋友……

  宋招娣算了算时间,媛媛在1997年才八岁,距离意外还有四年;姑父受伤好像是在明年秋季,还有一年时间。她总得想办法让他们这辈子平平安安的。

  她仔细打算起来:按照上辈子的轨迹,再过两周她大姐就会回来办订婚,然后顺便带她南下g市打工。g市交通发达,工厂淡季一周放一天假,到了那儿再想跑还不容易?她也不能身无分文跑啊,还得在g市攒点钱。

  上辈子她爸妈一直让大姐攥着她的身份证,直到大姐两三年后回老家结婚才把身份证给她。

  要是能把大姐“策反”,逃跑的事就容易得多了……

  宋招娣正筹划着,几辆大巴车停在了上观音山的路口,有人搬着各种摄影的器材往山上走,公路两旁的不少人在看热闹。

  一打听,这是个来观音山拍戏的剧组,现在上山的路几条大路都给封了,要在这儿拍一个星期的戏。

  剧组的人也都下车了,她默默数了数,两辆大车五辆小车,还有三辆卡车。

  她心脏猛跳了几下,转身飞快往二姑家跑——她重生后的第一桶金,来了!

  第3章 水蜜桃汽水 第一桶金

  二姑见宋招娣去而复返,“怎么了?”

  宋招娣简略说了有个剧组到观音山上拍戏的事,“我数了一下,他们有七八十号人呢!”

  二姑顿时明白了,这是生意来了!她解下围裙,“我这就去问问人家要不要包饭?”

  宋招娣摇头,“咱们这儿谁能管得起这么多人的饭?剧组肯定是在县城里已经订了饭,到了饭点人家自然有车送过来。”

  二姑一想,可不是,剧组来拍戏,还要封山路,肯定跟县里打过招呼,包饭这种有油水的活儿早给人了,“唉,空欢喜一场。”

  “不是空欢喜!二姑你想,从县城开车运过来也得半个多小时,饭菜到了这儿还能好吃?一天也就来一趟,那不到饭点的时候,咱们做点小吃食走小路挑到山上,会没人愿意买?”

  二姑在公路边开了两年多商店,见识远超过一般村民,一听宋招娣的主意连说,“对,摊点饼,再准备点豆瓣酱,我菜园子里黄瓜结了好多呢,切成丝卷在饼里,或者单卖也行。”

  宋招娣微笑,“二姑,家里有绿豆吗?也提前泡上,咱们下午卖绿豆汤。我这就去摘菜。”

  求人不如求己。她要挖重生后的第一桶金了!

  二姑家后面就是她家的菜园子,宋招娣掐了些红苋菜的嫩叶,一篮子红彤彤的西红柿和顶花带刺的嫩黄瓜,洗净了放在竹篮里沥水。

  姑姪俩一起动手和好面糊,宋招娣又在面糊里加了几个鸡蛋和两勺猪油,一小勺盐和胡椒粉,还没入锅闻起来就香喷喷的。

  她本想自己生火的,没想到多年没用农村的柴火灶,搞了几下被烟火呛得连连咳嗽,二姑拉她起来,“你摊饼,我生火!”

  幸好摊饼子的手艺不怎么受影响。宋招娣往锅里倒一勺油,晃匀了,再用大炒勺舀起半勺面糊一倒,轻轻晃动铁锅,一个金黄色香喷喷的饼子就成形了,趁着面糊将干未干的时候洒上一把苋菜叶,拎锅一颠,饼子在空中翻个个儿落在锅中,再稍微一煎,两面金黄。

  二姑撕开饼和招娣分吃了,“味儿真不错。可这么小,行么?”这饼还没家里的菜盘大呢。

  “当然行啊!咱们这就是个零嘴儿,解馋的,人家还包了饭呢。要是让人家觉着咱们在抢生意,怕是反而做不成了。”

  “有道理!”

  一会儿工夫一锅面糊都用完了,一共烙了四五十几张饼。

  “这就够了么?还要再和点面糊么?”二姑问。

  “不了,就得让有的人买不着,这叫饥饿营销!”

  二姑琢磨着“饥饿营销”这个词,找了两个过年时才用的搪瓷盆洗净擦干,宋招娣将饼放在一个盆中,另一个盆子扣上当盖子,用麻绳打个结把盆挂在扁担上,扁担另一头挂了一个新竹蓝,罩上折叠纱罩,篮子里垫着一层雪白的布,小黄瓜西红柿水灵灵码在一起,擦得锃亮的铝饭盒,里面装的是黄豆酱,再装上竹筷勺子。

  临出门前,二姑给招娣肩上垫条毛巾,给她一把蒲扇,还拿来一盒子零钱,“别担心,实在卖不完,搁在二姑家的商店里慢慢卖。”

  “能卖完的!”宋招娣挺自信。

  村里的人谁见过拍戏呢?

  尽管封了上山的主路,还是有些闲人和放暑假的小孩儿们跑到山上看热闹。

  宋招娣挑着担子一路走上来,还遇见几个村中的小孩,“不好玩!只看见机器,听不见演员说什么!”

  到了半山腰,能看见拍摄现场了,看热闹的人这会儿已经走得没几个了,就像小孩儿们说的,离得八丈远,只看见人穿着古代衣服在树下走来走去,机器嗡嗡响,听不见说什么,剧组还搞了个大风扇,时不时要吹风,吹得到处是沙土灰尘,没意思。

  剧组的人看来是有丰富的外出取景的经验,他们找了几个村委的人和剧组的保安大叔一起维护秩序,村民们想看热闹也不阻止,不过只能远远地瞧一瞧,不许大声喧哗。

  宋招娣到拍摄地时快十一点了,她远远一看,心放下了,送饭的还没来呢。

  她没靠太近,找了个树荫下支起摊子,“鸡蛋苋菜饼!早上摘的新黄瓜,西红柿!味美价廉。”

  她喊了几声,仅剩那几个看热闹的村民跟她打招呼,“哟,招娣儿来摆摊了?”

  “哈哈,没想到咱村的女秀才会摆摊卖菜啊!”

  “哎,听说你考了县一高第四啊,啧,可惜了,前三名有奖学金,你就差一点。”

  宋招娣只当没听出来他们的嘲讽,笑笑用蒲扇扇着风,“是啊,就差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