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穿成农家老太后第12节(1 / 2)





  这一举措不仅让本来荒无人烟的区域变得有人气,还发展成现在这热闹繁荣的李家庄,既方便家里从中雇短工,也让那些工人都对李家庄极有归属感,对东家感恩戴德。

  而李家却能从中得到许多外人所不知道的隐形好处,例如那些已经变得越来越肥沃的荒山与荒地,李家低价购置的那些荒地产出越来越多,还有那些成长茁壮,已经开花,再过两年就能开始挂果的果树等,

  书院外围已规划出的那些房屋与街道,乃至作坊,就是太太下一步的计划,既然不惜本钱的将书院创办起来,太太就一定能有办法将其扭亏为盈,哪怕表面上仍在亏损。

  当然,这其中的具体门道,袁文义当然不会对外人说,哪怕许君延既是与他袁家有渊源的故人,还将成为南江书院的一分子,在他心中,也只是外人而已。

  哪怕他和玉娘等人一起,都已经被取消奴籍,现在都是自由身,受雇于南江书院的他,也依旧将自己当做李家一分子,与东家才是自己人。

  在船上住了多日,食宿都很不便,登上陆地,就能好好饱餐一顿的感觉,让许家人都很高兴,如此周到的接待,让心许家彻底抛开心中的顾虑,坐上前往南江书院的马车。

  刚进入高台县内时,注意到马车行驶的方向越来越偏僻,路边田地里的庄稼都长得格外瘦小,明显是荒凉区域,许家人免不了再次提起心。

  直到马车正式进入李家庄,远远的看到前方山上山下,那些看上去特别整齐的房舍,许家人的心才正式放下,车夫也在此时难掩骄傲的指向远方,向坐在他旁边的许君延介绍道。

  “先生请看,那里就是我们李家庄,中间那座山中腰的大宅,就住着我们东家,那两边的房子,住的都是像我们这样的长工家庭,山下边的那片房子,就是书院。”

  “东家太太特意为你们这些先生修建了一片住宅区,房子都修建得特好,我当时负责运输材料,那可都是上好的材料,院子有大有小,房屋有多有少,像您这样的一家五口,住个中等院子就足够了。”

  车夫重点介绍的那片住宅区,外表看上去,都是整齐红砖墙,看上去规模不小,规划得很整齐。

  等到马车正式驶入住宅区,立刻有人去通知高院长,负现管理家属区的工人客气的向许君延一家施礼过后,为他们介绍道。

  “先生一家长途跋涉辛苦了,您在信上说,家里共有五口人,我们为您准备的是东三院,请随小的过来,若有什么意见,请您一定要在入住之前,就及时提出来。”

  许君延客气的拱手道。

  “有劳诸位费心,这里的房子看着都十分好,我们客随主便,听从安排。”

  等到许家人被带到工人所说的东三院,看到那简洁大方的四合院中,已经被装修打扫好的四个卧室,一间书房,一间客厅,以及单独的厨房,干净整洁的浴室、厕所,不禁大吃一惊,他们做梦也没想到,书院给他们提供的住宅条件竟能这么好。

  第十九章 谋发展

  许家是住过好房子的人, 越是如此,比起那些从茅草屋搬到李家庄的雇工家庭,他们更能意识到这么一套房屋不算多,面积也不算大的房子, 设计得有多精巧, 有多贴心便利。

  而负责看护家属区的工人老张, 仍在继续给他们介绍房子的功能,得知房子地下还设有地暖,冬天的时候, 可以根据自家需要,决定要不要烧地暖,或是选择将哪间房子的地暖烧起来。

  这是皇宫与那些豪门世家住的地方,才能享有的条件,让许家人更为惊叹不已, 再结合那些分别接入厨房、浴室、厕所的自来水,都让许家人对接下来的生活充满期待与信心, 本有些彷徨无措的心情, 立刻踏实不少。

  老张介绍完房子里的大概情况,确定许先生一家对这套房子的结构与位置没有意见, 与车夫一起, 帮着许家将行李都搬到屋子里后,就先行离去,留他们一家自己先整理行李。

  见周围没了外人,李家女儿立刻活泼起来, 高兴的拽着许君延的袖子,以充满惊喜与激动的语气问道。

  “爹,这就是我们以后的新家吗?这里真是太好了。”

  许夫人宠爱的看着小女儿, 没有指责她的失礼,笑吟吟的接过话道。

  “东家做事如此周到体贴,真是太难能可贵了,今天先将家里收拾一下,我们明天上门去拜谢一番。”

  许君延笑着点头道。

  “这是应尽之礼,夫人考虑得周到。”

  “娘,厨房里有柴禾,儿子先去烧些热水,在路上走了这么久,我们要先好好梳洗一番。”

  听到儿子许泽生的话,许夫人笑着点头应下。

  在船上住了十来天,不方便洗漱,别说几个孩子,连他们两个大人,也有些受不了,看到那间浴室,她也迫不及待的想要好好洗换一番。

  正当许家人陆续洗漱,并收拾他们带来的行李时,在书院同样担任管事的青娘带着几个妇人,分别拎着食盒、粮食及羽绒被褥等东西上门。

  “见过许先生、许夫人,我是青娘,原本是东家身边的管事,现在书院担任帐房管事。”

  双方互相见过礼后,青娘从身旁一名少女手中接过托盘,给许家夫妇介绍道。

  “每位先生过来,都有安家银十两,请二位收下,并在这份签收表上签个字。”

  看到被青娘递到他们面前的托盘中,不仅有十两包在手帕里的银子,还有一张表格及笔墨,许夫人有些迟疑的看向她相公。

  知道这是每位先生过来,都会有的待遇,许君延拱手致意道。

  “多谢东家的深情厚意,许某定当牢记在心,忠于职守,不负东家所托。”

  随后便在许夫人接过银子的同时,许君延拿起的签收表,随便看了眼,就发现表格抬头写的是‘安家费用领取单’。

  上方第一排共写有十六个名字,后排签名栏中,现有七个表格已经签名,不同的人,签的是不同字样,便照着在写自己名字的那行,签下自己的名字。

  “谢谢先生的配合,这是书院在财务支出上的规则,为的是方便确保所有钱物支出,都无错漏,并没有其它用意。”

  青娘收起签收表后,接着又指向其他妇人手中物品介绍道。

  “您一家初来乍到,对这边还不熟悉,想要采买东西,可能不大方便,这些食物,是书院为您家准备,若是家里不准备做饭,也可去书院中的小食堂就餐,这些日用物品,是东家太太特意为您一家准备的,请尽管收下。”

  “若是遇上什么困难与疑问,请一定要及时提出来,我们大家日后将会长期共处,千万不要客气。”

  经此一时,书院严谨的财务规则,与这贴心准备的充满人情味的日用物资,给许家夫妇留下深刻印象的同时,也对书院初步生亲切感与归属感。

  “东家太太与书院处处都很关照,让我们一家都十分感激,有劳青管事,我们一家想在明天拜访东家,不知是否方便?”

  青娘微笑着回道。

  “拜访东家的事情不必急于一时,您一家刚到,需要做的事情肯定很多,自先生今日抵达,就正式算是书院的先生,开始计月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