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穿成农家老太后第48节(1 / 2)





  准备得不够充分,上位之后,为弥补那些短板,就需付出更多的代价,承受更多的压力,陈凤琪当然不希望看到这种事情发生。

  所以在护国寺上完香,回去后,陈凤琪就着手这件事,李家人口少,康王府的员工工资,都是由宫内负责,吃用方面,有皇上频频赏赐的那些,都用不完,花销也少。

  康平帝手下的那只船队挺讲信誉,没有因为自家大老板已经成功上位,就撕毁当年的约定,取消李家的分成。

  除了头一次的那一大笔,后来又陆续送来好几笔银子,虽然远不及第一趟多,加起来也有二三十万两银子。

  南江书院晋级为皇家南江书院后,有康平帝的私库出资扶持,已经不需要李家再往里面投钱。

  所以这些年来,李家在没有什么大笔开销的情况下,已经靠着那支船队攒的有三四十万两家底。

  李家庄的各个作坊赚的钱,积少成多,一年下来的数目虽然不算多,但是在扣除各项费用开支后,剩下的净利润不仅能让李家人过得十分宽裕,还能有富余的部分攒下,只是无法与船队的分成相提并论罢了。

  手中握着几十万两银子花不去动,其实也有些浪费,拿出来做点实事,其实是一举多得。

  何况这江山将要由安常煦继承,在这个家天下的时代里,做些能惠济百姓的事,也不算是花冤枉钱。

  陈太尊在护国寺当众承诺要捐资十万两,建造康平眷村,安置阵亡将士家属的消息,没等当事人回京,就已经传到宫中的康平帝耳边。

  听到陈凤琪为给他祈福,大手笔的承诺要捐出十万两银了,让康平帝感动不已,他生母早逝,这辈子还是首次被人这般毫无所图的真心对待。

  “朕的这位义母认的真不亏,只是面对她的这份慈心,朕……受之有愧!”

  明知道他之所以将其捧到高位上是有所图,对方仍然全力配合,不图他的孝敬,却不吝自己的慈心,拿出那么一大笔真金白银为他安慰天下人心,为他祈福。

  刘乐斟酌了一下,才回道。

  “太子殿下是由太尊夫人悉心养大的孙子,她素来爱护太子,陛下您是太子殿下的父皇,也爱自己的儿子,你们有着共同爱护的人,您又认她为义母,她关心您,诚心为您祈福,其实也是因为爱护太子,您不用有负担。”

  相较于康平帝的满心感动,安常煦在听说这件事时,倒是显得有些无动于衷,康平帝在感慨完自己听说那个消息的感动之情后,发现他没什么反应,顿时有些不满。

  “刘伴伴说得对,太尊此举固然是为了我这个儿子,同时也是出于对你这个孙子的爱护,你怎么一点反应都没有呢?”

  安常煦迟疑了一下,才回道。

  “祖母向来都是如此用心关爱我们,儿臣早习以为常,不知该做何反应才好。”

  康平帝顿时有些语塞,愣了一会儿后,才心情复杂的回道。

  “你比父皇幸运,对你而言,这只是平常事,却是父皇此前从未感受过的深情厚意。”

  同样是生在皇家,也同样是父母无依,他儿子一直生活在福罐里,享受着亲人无私的关爱,他却生活在深宫之中,步步如覆薄冰,过得小心翼翼,因为稍有不慎,就是万劫不复。

  身边的血缘亲人给他带来的从来都不是关爱,而是层出不穷的算计,亲爹眼里只有他自己和他手中的帝王权柄,谁能讨得他欢心,才能有机会短暂的获得随时都能收回的圣宠,他这个元后嫡子也不例外。

  安常煦毫不犹豫的点头道。

  “对,儿臣很幸运,所以儿臣很感谢父皇,您能在自身处境艰难的情况下,让人尽力为儿臣择了个好去处。”

  这是安常煦的肺腑之言,所以他虽然对康平帝选择认回自己,打扰自己已经规划好的人生未来一事,感到有些不满,但他并没有埋怨对方。

  因为以对方一直以来的经历与处境,不管是在当初做出将他送到李家的决定,还是在登基后,没有即时派人去找回他,让他多过了几年轻松自在的日子,都让安常煦很感谢他。

  所以他才愿意在对方最后的日子里,尽心尽力的孝敬他,成全彼此之间的这场父子之缘。

  听到他的话,康平帝愣了一下后,才晒然一笑道。

  “虽是你的幸运,又何偿不是朕的幸运呢,这样很好。”

  对康平帝而言,顺利认回一个被培养得如此优秀的儿子不说,连带着他自己,也能跟着享受一下来自长辈的关爱,实属幸运。

  有过从无到有的规划建设李家庄的经验,陈凤琪对眷村的规划,可谓是轻车熟路,在回到康王府后,当天就炮制出一份项目策划书,让人滕抄好后,交给李成锋呈给皇上过目。

  从选址要求,到主持这个项目的人员配置,再到大概的花销估算,以及未来大概能安置多大规模的阵亡将士遗属,都有一一列举。

  让看过这份策划书的人,脑海中迅速对那个将要投入十万两银子的项目,有了一个非常清晰的概念,也能让人从中感受到策划者的诚意与用心。

  虽然在陈凤琪看来,这只是一份非常笼统概括的粗略策划书,第一条单拎出来,都大有文章可做,但是在从没见过种策划书的人看来,策划书中提及的内容,已经相当完善,完全可以照章执行。

  第六十六章 造谣

  陈凤琪策划书中计划出资两万两银子, 购置三到五千亩的京外成片的荒山荒地,由宫中、康王府、户部、工部各自派人,组建出建设康平眷村的项目组。

  十万两银子会一次性到帐,由户部与康王府的人, 共同审核与监管各项资金的支出, 从户部与工部抽出的人, 大多都是出自南江书院的低阶官吏。

  虽然涉及十万两银子的项目看着油水不少的样子,可是人家是私人出资搞慈善,根本没给别有用心之人留下可动手脚的余地。

  所以不管是朝臣, 还是京中大族,都对负责这个项目的活不感兴趣。

  邵云博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突然推出邵正英、张文谦、苏东谨,朝野上下的人都知道,邵正英正是邵云博的长子, 张文谦是玄隐先之孙,那苏东谨也有着南江书院出身的背景。

  为了这么一个不被人放在眼中, 没有什么好处的项目, 邵云博竟然推举出这么三人,立刻引起其他人的高度警觉。

  虽然不会让这三人全职负责这个项目, 可是他们在需要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 兼顾这个牵涉颇多的项目,不仅需要为之付出大量时间,还要付出大量精力。

  康平帝也感到有些意外,他不认为邵云博做此决定, 只是看在人情份上。

  不过不管怎样,陈凤琪的善举必需要得到朝廷的支持与鼓励,将康平眷村这个项目做好, 真正落到实处,才是头等大事,所以康平帝毫不犹豫的一口应下。

  其他人这才隐约意识到,这件事可能没有他们想的那么简单,要不然,向来狡猾如狐的邵丞相,不可能这么积极,塞一个人也就算了,竟然一次性往里面塞三个。

  可是他们又想不出这里面到底能有什么,不过是圈块地,在上面盖上一大片房子,分给那些阵亡将士的家属住的活,又能有什么隐情?

  正当众人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应该是邵云博为了讨好陈太尊与皇上的欢心,才会贡献出自家后辈时,随着工部官吏下去选址,京郊附近几个县城的县令、县丞突然一齐涌入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