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穿成农家老太后第71节(1 / 2)





  听说这个消息后,京中那些为了给几位德高望重的老夫人捧场,才跟着捐钱捐物的夫人们,都暗自兴奋不已。

  许是因为受陈凤琪登高位之后,以不惜与亡夫和离的方式,彻底摆脱李陈氏之名,以陈凤琪之名任监国太尊,以及她在朝堂上怒斥大臣有歧视女性之嫌的言行影响。

  康平眷村的项目组为各家夫人登记身份资料时,都报的都是夫姓加自己的闺名,不再像从前般,都是某某氏,成亲以后就不再使用,任人遗忘自己的名字。

  到了诸会夫人前去康平眷村参观探望的那天,安常煦还亲自下令,让京郊大营派出上千将士护送那支队伍。

  虽然从京城到康平眷村的这段路,已经从为人来人往十分热闹的一条主干道,不可能存在什么危险,但此举无疑是在向外展示,皇上很重视并高度赞扬诸位夫人有此善举的态度。

  车队中的一位夫人掀开车帘,看了眼骑马护在周围的那些将士,脸上是止不住的兴奋。

  “真没想到,我刘秀兰竟然也能有这么有排场的一天,可以被京郊大营的将士护送。”

  另一位夫人接过话道。

  “人家护送的又不是你一个,有什么好激动的,我最惦记的是眷村,也不知道先送过去的东西,都分发到位了没有。”

  “对啊,那些可都是我们的心意,一定要让那些人家都分到,千万不可有错漏才好。”

  “依我看啊,你最想说的,应该是你捐的那些钱物,在功德碑上不能有错漏吧?”

  此话一出,顿让车内几位夫人都掩唇而笑,柱国公府的世子夫人文氏虽然也有跟着笑,只是那笑容有些勉强。

  事后再想想,文氏已经明白过来,应该是在年前,也就是太尊夫人去他们府上探病时,就已经将这件事,交给了她的婆婆。

  可是她的婆婆不仅没有告诉她,就算是在痊愈之后,开始着手准备这件事时,也是亲自去联系其他夫人,没有带上她,后来给年轻一辈安排任务时,对她的态度跟对外人差不多,丝毫没有让她承担重任的想法。

  这让文氏感到十分不适,可她不仅不敢露出不满,还需更加尽心尽力,因为她婆婆的态度很明显,做不好就换人,反正她有的是人可供选择。

  因为她能明显感觉得到,虽然婆婆对她依旧像过去般态度温和,却始终没有原谅她将其气晕的事,待她远不如过去亲近,甚至还透着几分疏离。

  她的丈夫因为乐阳郡主去了京郊大营,生恐对方会在自己管辖的地盘上出什么差错,除了要参加大朝会的时候会回城,其它时间基本都住在大营里,根本顾不上家里的事,让她想让对方帮自己从中说和一下,都找不到机会。

  车队刚来到村口,就能看到屹立在那里的碑楼,平容县令带领着县里有头有脸的乡绅,和已经入住眷村的居民,侯在村口,看到柱国公夫人她们下车,赶紧行礼拜见。

  柱国公夫人与平容县令合力扯下碑楼上的黄绸,露出上方由先帝亲笔提写的‘康平眷村’四个大字,心情都有些激动。

  对平容县而言,这是会记录在县志上的一件大事,用怎样的浓墨重书都不夸张。

  在平容县令的带领下,众人一起来到村中占地规模最大,最宏伟的一座建筑中,众人才发现,这里不仅设有供奉英烈的祠堂,旁边还修建的有许多屋舍,不似普通住宅。

  平容县令满面红光的为诸位夫人介绍道。

  “……这里将会是村学堂,那片建筑是村中遗孤院,现已入住七十多名孤儿,都是十岁以下的孩子,男女分成两片区域,年满十岁以后,他们就会住到村学这边来。”

  “多谢诸位夫人的善心,要不是因为有了诸位夫人捐赠的那些物资,这些百姓入住后,肯定没办法这么快就安置好,如今更是家家都有衣穿,有被子盖,有足够吃这一季的粮食,虽是分别来自五湖四海,却都适应得很快。”

  因为处处都要求好,陈凤琪当初捐赠的十万两,现已花得所剩无几,承担不了新入住居民的初期生活开支,虽然主持康平眷村的项目组接到的通知,是让他们别着急。

  可是考虑到所有能有资格被选入康平眷村的居民,都是一穷二白的那种人家,担心他们过来后,初期的生活肯定存在问题,已经商量一些解决办法。

  没想到上面说没有问题,还真就没有问题,他们商量好的解决方案压根用不上,就有这么一批贵人主动送来所需物资,还很丰厚,让平容县令高兴不已,恨不得能给这群贵人多磕几个头,以表感谢。

  别说是以立碑铭记的方式表示感谢,就算是用铁铸的方式铭记,他都会尽力实现,所以英烈祠中立的功德碑上,将这群夫人名字都铭刻得十分清楚详实,让众人看了都非常满意,自豪感油然而生。

  第九十六章 有点尴尬

  在这个女子到死, 都只能在墓碑上刻上某某氏的时代,如今能看到自己的名字被清楚的刻在功德碑上表彰,接受后世人的感念,让这些出钱出物的夫人们, 都是发自内心的感到满足。

  在英烈祠中上完香后, 便是众位夫人亲自分发他们新带来的这批物资的时间, 已经住进来的人家,按照花名册逐一领取,剩下部分会先存到村中库房里。

  看着那群穿着打扮得十分漂亮的夫人们, 亲自给他们这些人家发放米面粮食与布匹等物资,站在人群中的一个小姑娘,有些好奇的小声问道。

  “奶,为啥这些贵人不仅给俺们那么好的屋住,还给俺们这些吃的穿的啊?”

  小姑娘已经随祖父祖母带着弟弟来这里住了几天, 她娘在生下弟弟后,身体一直不好, 请医吃药花光家里的积蓄, 最终还是早逝,祖父不久后, 便因意外摔断了腿。

  她爹前年在战场上重伤致残, 领到伤残补助金,还不够给他治伤的花用,家里卖屋卖地,才勉强救回他的命, 可是一家人也穷到揭不开锅的地步,两个早就闹着分了家的叔叔,也不愿帮忙。

  直到年前, 她爹接到上官托人带的信,说是京城里的一位太尊捐建了一座村子,会有建好的房子分给他们这种穷到没房,生计实在艰难的伤亡将士家庭住,让他赶紧去县里报名。

  去县衙说明自家情况,又找族人、四邻、里长等人帮忙作证,才报名成功,本来只是想着试试,没想到报名成功后,他家竟然成功入选,获得入住康平眷村的资格。

  还在老家时,年仅七岁左右的小姑娘,对这件事没有任何概念,最大的感受就是需要离开家乡,离开熟悉的小伙伴,心里非常不舍。

  直到来到这康平眷村后,住上那么宽敞舒适、整洁明亮的好房子,小姑娘才隐约意识到,这对她家而言,绝对是件天大的好事。

  他们一家人再也不用挤在四面漏风的茅草棚中,她爹因为身体残疾干不了活,拖累了家里,总想一死了之,她奶整天偷偷抹眼泪,嘱咐她带着弟弟守住她爹,一定不能让爹寻了短。

  自打来了这个跟他们村里不一样,特别干净整洁的地方,她爹不仅不再惦记着寻死,还总算有了笑容。

  因为给他们家送去粮食,还送来柔软舒适的新被褥的人,跟她爹说,等到过段时间,村里就会为他们这些人,根据他们的身体情况,安排他们可以做的活,让他们赚份可以养家糊口的工钱。

  所以来到这里后的几天,是小姑娘过得最轻松愉快的时间,她爹告诉她,是京城里边的一个叫太尊的贵人,给他们建了这么好的房子,还给他们安排活干,那些东西,也是由京城里面的贵人捐赠。

  现在看到这些穿得很好的贵人又来给他们发东西,小姑娘心中实在好奇得很,想不通这世上怎么会有这么好的人。

  明明在村里时,那些穿得好的人,都看不起她家,笑话她家运气不好,是穷鬼,更不可能给她家东西。

  牵着小姑娘的老妇人,年仅四十出头,头发就已白了大半,看着前方那些笑容慈和,言语温和的夫人,小声回道。

  “因为给俺们好屋住的太尊,和这些贵人,都是菩萨心肠的大好人,等到你将来长大了,要懂得知恩图报,要感谢这些救了俺们家的好人,知道吗?”

  小姑娘态度认真的点头,再次小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