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穿成农家老太后第121节(1 / 2)





  这种质疑莫名就变得有些站不住脚,毕竟那就是位不仅不要面子,还能主动将自己的面子扔到地上,亲自上前踩两脚的奇人,怎么可能会做出为了面子好看,就夸功造假的事。

  更何况以人家的身份地位,与皇上之间的手足情深,所享有的无上圣宠,又不图什么封官拜爵,完全没必要做这种肯定瞒不住人的事。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今岁能收到一份如此珍贵的贺礼。”

  对了,人家乐阳郡主在捷报里强调了,这场大胜的捷报,就算是她今年给皇上送上的贺礼,一如既往的抠门,却很讨巧的风格,绝对符合乐阳郡主的行为习惯。

  有邵云博带头道贺,其他群臣当然也都纷纷跟着恭贺皇上,就算有的人心有不甘,也不敢在此时跳出来说些讨人嫌的话。

  安常煦毫不掩饰自己的好心情。

  “好!好!定北军能立下如此惊世之功,实在可喜可贺,朕要重赏定北军上下!”

  户部的葛尚书一改往日里一听说花钱,就忍不住要抗议,或是讨价还价的习惯,心情很好的附和。

  受皇上的某些话的影响,葛尚书现在的思想已经在逐渐发生改变,认可了皇上曾对他说的那些开源节流的理念,不再一味坚持要如何省钱,而是开始学着思考如何开更多源的问题。

  利用定北军这次守住了北疆不被侵犯,甚至还是以这种速战决的方式,在短时间内就结束战斗,不仅让北疆百姓免遭战乱,可以安心的耕种土地,还能让朝廷节省一大笔赈济钱粮。

  而定北军的伤亡如此小,也为朝廷减轻了发放抚恤金的压力,将这些钱都用来嘉奖定北军的将士,鼓励他们可以再接再厉,葛尚书也挺心甘情愿,因为值!

  这些朝臣不知道的是,战后损失报上来后,看到那个伤亡数据名单,李常欣正对手下的部将发脾气道。

  “我再三强调,一定要配合默契,反应及时,照顾好自己与同伴的安危,有人受伤,就要赶紧撤下去,一定不能强撑,你们都是怎么做的?”

  “死战不退!我们有数倍于对手的人,撤下去自有替补,怎么就轮到你们要死战不退了?”

  李常欣是真的火大,有些伤亡,是真的没有必要,按照她在事先制定的对战策略与演练,所有人都有各自负责的任务,只要各司其职、配合得默契,肯定不至于死伤这么多。

  这是她第一次正式带兵与敌人正面交战,也是她第一次直面自己人的伤亡,让她极其心疼,同时也彻底明白了她在原州时,擅自调兵逼出那支私军的举动,会给她引来重罚的原因。

  那一次算她走运,一切都进行得无比顺利,没有造成任何伤亡,可是那回若是出了茬子,造成了死伤,且不说按照国法,她该承担的责任,她自己肯定也无法原谅因自己鲁莽,而伤害到别人的行为,从而背负上巨大的自责与压力。

  这应该就是她的祖母在后来,一再跟她强调人命的重要性,要求她在做任何决定前,一定要尽量考虑周全,要全力保障自己手下的性命安全的原因。

  现在看到那些将士的战亡名单,李常欣才算是切身体会到了人命的脆弱与重要性,虽然她也知道,这种伤亡,在这种战争中不可避免,也知道这已经是她竭尽全力努力过后的结果。

  可是一想到那每一个冷冰冰的数字后,都代表的是一条条鲜活的人命,她就忍不住愤怒与不甘,总觉得那些数字完全可以再少些,最好是一个都没有。

  她不想什么‘一将功成万骨枯’的事,要是她取得的功绩,需要用这些人命换,她宁愿不要。

  在这种时候,就能看出李常欣终究还是太年少,心态各方面都不算成熟,可是谁都无法否认的是,这种特别珍重将士生命安全的态度,说是赤子之心也罢,还是比较让人动容的。

  尤其是对这些在定北军中多年,早已经见惯生死的老将而言,新任大将军不仅拥有超乎寻常的军事谋略,新奇却极为有效练兵之策,还不会倨功自傲。

  在如此年少,且是初当大任的情况下,就成功指挥了这么一场让人极为惊艳的战争,取得如此令人瞩目的胜利后,最在乎的竟然是那些在他们看来,可以称得上是微不足道的小伤亡,这份心性,实在令人钦佩。

  “大将军,您在事前考虑周全,已经全力做到最好,这场战争下来,也已最大限度的减少了伤亡损失,人各有命,这都是没有办法的事,除了怨那些蛮族不该试图侵犯我们国土外,怪不得其他任何人。”

  王修业的话,立刻引来在场所有人的附和,李常欣也知道在这件事情上,尤其是在全军上下都在为这场大胜欢欣鼓舞的时候,自己这脾气发得有些不大合适宜,可是她实在不想下次又出现这种情况。

  不能因为以往的战争总是死伤惨重,就觉得那样是正常的,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减少一切伤亡,才是她李常欣的目标。

  “事已至此,再多说也无益,我只希望,这些伤亡在将来能够尽量避免,谁的命都是命,如此年轻就没了,实在让人痛心。”

  众将闻言,赶紧齐心应下,经此一事,他们也算是看明白了,这位大将军对功绩什么的,都不怎么上心,最上心的反倒是他们这些将士的生命安全问题。

  能跟着这样一个真正将他们当人看、当人待,全心全意为他们考虑,不会想着要靠出卖他们升官发财的大将军,实在是他们这些在刀刃上混饭吃的手下的幸运。

  散会后,情绪已经平静下来的李常欣才问道。

  “还是没找到你们家的大哥啊?”

  徐景楠神情疲惫的摇头,徐景月提起这件事,就忍不住伤心着急。

  “我哥肯定是想避着我们,才会像这样,既不主动露面,还让我们想找到都找不到他。”

  军中有些地位的,他们基本都已经打过照面,军中名册上,他们也关注过,都没找到可以对得上号的人。

  为此,在这场战争结束后,他们甚至还曾亲自去确定过阵亡与重伤的人,一一确认里面没有他们的大哥。

  “目前来看,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你们还是先别找了吧,说不定等他想开了,就会主动来见你们。”

  王修业大概知道他那好友的心结,所以对此,他并不觉得意外,来到定北军后,他虽然也曾暗自留意过好友的消息,却没想过要大张旗鼓的找人,因为他很清楚,那未必是对方想要的。

  “以他的能力,这次立下的功劳应该不小,说不定等到认功行赏过后,你们就能找到他,现在还是先耐心等等吧,军中这么多人,他若有心要避着我们,肯定很难找出来。”

  第一百五十六章 现实

  定北军这次与以往全然不同的打法, 着实让蛮族吃足了亏,让他们个人英勇善战的优势完全没有机会发挥出来,因为即他们面临的处境是既有骑兵在正面迎战,又有人从旁袭击马, 还有人拿绳子迅速套人。

  这种训练有素, 各司其职却配合默契的打法, 是导致蛮族死伤惨重,被俘虏那么多人的重要原因。

  数量多达近万的蛮族俘虏,即便是每天只能吃得很简陋, 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李常欣当然不会白养着他们,随后就让他们去边界修城墙,等待草原蛮族交钱赎人。

  至于说什么将俘虏送回京表功,与那些草原蛮族和谈的常规处置方式, 李常欣压根就没考虑过。

  草原她要,蛮族她也要, 要是将对方给变成睦邻友好的友邦, 放虎归山后,等着他们休养生息个几年后, 再次卷土重来, 她不得被气死。

  所以当北疆省府与向阳府的官员,守在主帐催着定北军赶紧送俘虏回京,彰显国威时,李常欣压根就不同意耗时耗钱耗力送俘虏回京的事。

  即便按照那些人的意思, 只需送回百十个身份地位较高的俘虏,李常欣也不同意,更何况她哥也没给她下旨, 这就是交由她自行处置的意思,那些个地方官员惦记的都是趁机给自己表功。

  这些俘虏在她眼中,既是劳力,也是钱,还是她将要用来辖制草原的关键,蛮族那些哭着喊着要和谈的使者,都已经被她派人给拦在边境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