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4节(2 / 2)


  “四嫂客气了,我也就是突然想起来了,不过既然这甘露饼有用,我就让厨子把方子写下来,四嫂今日回去的时候带走,这是南边的人惯吃的东西,方子倒是不怎么稀奇,就是京城之中少有吃这个的人罢了。”毓秀并没有居功,这算是误打误撞了,甘露饼并非是多珍贵的东西,食材简单,食谱就更简单了。

  不得不说,不管是宫里,还是八旗子弟家中,吃的更多的还是满菜,当年先帝在时,专门负责承办朝廷宴事的光禄寺就推出了‘六等满席’和‘三等汉席’,也就是说满汉是分席的,满人和汉人在参加宫中宴会时,呈上来的饭菜也是不一样的。

  如今虽然满人大都也吃汉菜,但是仍旧以满菜为主,汉菜有着几千年的传承和积累,哪怕认真研究,穷其一生都不一定能吃得完,更何况大部分人都不在吃食上下功夫,所以别说是南边的糕点了,便是北方的糕点,也未必就能在皇子贝勒府吃全。

  一块甘露饼就能够解决四福晋的孕吐问题,可见汉菜文化的博大精深,毓秀越发坚定了此生要享受美食的想法。

  此时已经到了热河行宫的胤祺,大概是受福晋的影响太深了,人人都忙着休息的时候,他却是忙着让人去买当地名吃。

  以往他觉得这些街头小巷卖的吃食上不了台面,不过自从吃了从京城街头买来的豆腐脑、江鱼包、髓饼、糖油饼、面茶……之后,便大为改观,福晋说的也没错,美食是不分高低贵贱,民间自有高手在。

  第57章

  热河的美食有很多,下人自然是冲着最有名气的去买,坛焖肉,原汁原味,肥而不腻,浓香酥烂;煎碗坨,酸辣鲜香,滑润筋道;御土荷叶鸡,也就是俗称的叫花鸡,芳香扑鼻,肉质酥烂肥嫩……

  下人通报四贝勒爷过来的时候,胤祺正在吃着热喷喷的青卷,跟在京城吃的煎饼有些相似,不过又不完全一样,青卷里面放的东西太多了,核桃仁、松仁、桃仁、榛子、嫩莲肉、柿干、熟藕、银杏、熟栗子的碎渣,还有蜜糖和碎羊肉,煎饼已经被炸到了两面都煎黄的程度,坚果的浓香,羊肉的鲜嫩,还有酥脆的外皮,真的让人舍不得放下。

  不过四哥的性子素来端方懂规矩,再怎么美味,胤祺也只能放下手中的美食,整理仪容准备见客。

  热河的行宫自然比不上紫禁城,随行的阿哥们虽然都分到了单独的院子,但面积确实是小了点儿,最起码四爷一进院门,就闻到了食物的香气,陌生的,诱人的……

  四爷这趟过来,本来是为了提醒五弟,日后不可再随意让人去街上买吃的,而且一买还是整整五个食盒,整个热河行宫,只要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人,这会儿应该都知道了,更何况是皇阿玛,上次五弟因为待在马车里不去骑马被罚的教训,这才过去多久,可千万别因为这事儿惹皇阿玛生气。

  不过进了院子之后,四爷觉得该提醒的还是要提醒,不过完全可以吃了再走,整整五食盒的膳食,想来五弟一个人是吃不完的。

  四爷的画风虽然是暂时被带跑偏了,不过用完膳之后就回到了正轨,顺带还拉了五弟一把,如今在热河行宫还好说,毕竟这里都是自己人,等到了塞外之后,可就万万不能在蒙古人面前如此了,否则的话,出事儿的可能性不大,但绝对会被皇阿玛斥责。

  事实上,康熙早就已经知道了,并且要比四爷更早得到消息,之所以不管不问,完全是因为心里头的那点歉疚,一个好苗子被放养成了庸才,既然不图老五能够在政事上有所作为,那对老五稍微有些不入流的爱好,自然能放任的也就放任了。

  反正老五不过是一个皇子贝勒,就算是‘爱吃’,也影响不到国家百姓,不会像唐中宗李显一样,为了满足口腹之欲,特意订了一条‘凡朝臣升迁,要向天子献食’的规矩,既丢了皇家颜面,也败坏了朝堂上的风气。

  换言之,康熙之所以不管,也是因为胤祺根本就影响不到大局,如果今日贪吃的是太子,那必然是不能不管的。

  ****

  再说紫禁城中,康熙走了,宫里好像也安静了很多,没有皇后对于妃嫔们来说,确实是一件大好事,不需要日日早起请安,受到的管制相对来说也要少一些,毕竟哪怕四妃掌管宫权,但比起皇后来,人就是名不正言不顺。

  不过甭管康熙走没走,良妃在宫中都活得像个透明人一样,无宠无权,就只有一个争气的儿子,但有太子爷在,有那么多出身尊贵的阿哥在,八贝勒再是争气,也不过是跟在直郡王身后摇旗呐喊而已,所以宫里的新人或许要敬良妃一分,但像四妃这样的老人,仍旧是对良妃看不上眼的。

  宜妃大概是表现的最明显的一个,当然她还不至于去为难良妃,只是无视而已,有些人真的就是天生气场不合,每每看到良妃怯懦的样子,她都觉得碍眼,再加上自个的亲儿子一直跟在老八后面,看良妃就更不可能顺眼了。

  胤禟是没胆子在良妃的事情上劝额娘,但是他一向与八哥交好,哪怕八哥没说过这件事,但良妃娘娘毕竟是八哥的亲额娘,如今又已经位居妃位,按理来说,也应该在宫里立起来才对,也免得给八哥丢脸

  额娘虽然没有必要同良妃娘娘交好,但该有的尊重还是要有的,总不能一见面就无视,连一句话都不说,那不是给良妃娘娘没脸吗,给良妃没脸,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给八哥没脸。

  胤禟没胆子劝自己额娘,只能求助于自家福晋,都说嫡妻是贤内助,这样的事情自然是交给福晋来办。

  九福晋初时真的蒙圈了,亲儿子不敢去跟额娘说,难道她就敢了,婆婆和五嫂亲得跟母女俩一样,到她这儿就是正儿八经的婆媳感情了,她这要是再跑到翊坤宫里跟婆婆说这事儿,那这最普通的婆媳感情都维持不住了。

  傻子才会去干这事儿。

  不过,做了这么久的夫妻,她对这位爷也算是有所了解了,最是较真不过的一个人了,甚至还有些孩子气,这要是真得罪了这位爷,日后有她的苦头吃。

  九福晋踌躇再三,最终还是决定把火烧向别处,“其实良妃娘娘在宫中地位尴尬,不光是因为出身和性子,更重要的是八福晋的态度,之前八福晋一直没拿良妃娘娘当正经婆婆待,宫里人看在眼里,心中自然有计较,少不得要以为八爷并不重视良妃娘娘,自然会有所怠慢,宫里的人怠慢,良妃娘娘就更没心气儿立起来了,所以额娘的态度变不变不重要,重要的是八福晋的态度。”

  一口一个八福晋,显然是对这位嫂子并不亲近。

  胤禟并不在意这个,他对八嫂也没什么好印象,“你也说了那是以前,但是自从良妃娘娘晋了位份之后,八嫂可一直拿良妃娘娘当正经婆婆待。”

  九福晋镇定的很,她虽然没有八爷笼络人心的手段,不过也不是那种没心眼的人,很会……一本正经的胡诌,“若是八福晋从一开始就是现在这个态度,自然没什么问题,不过既然先前怠慢了,后来就得多加弥补才行,仅仅维持最基本的恭敬可是不够的,先不说良妃娘娘心里的那道坎能不能过得去,宫里的人全都眼明心亮,八福晋的态度究竟如何,谁会看不明白。”

  胤禟真的属于那种智商高,但是情商低的人,把福晋的话仔细琢磨了一番,还真觉得挺有道理,八嫂之前的所作所为对良妃娘娘来说,确实太过分了,既没有郑重的赔礼道歉,也没有一个要挽回改错的态度,八嫂都没有真真正正的尊敬良妃娘娘,也难怪宫里的人会如此了。

  “你去跟八嫂说说?”胤禟底气不足,整个圈子里的人都知道八嫂是如何的‘爽利’,大部分女眷都很难与其打交道,自家福晋也是一样。

  九福晋接着忽悠,“八嫂素来眼光高,别说是我的话了,就算是大嫂和太子妃的话也未必会听,也就只有八爷和安郡王府的人能劝得动。”

  所以二选一,去找八爷也好,去找安郡王府的人也罢,反正只要不找她就行。

  在自家福晋面前,胤禟觉得也没什么不好说的,更何况福晋还分析得这么有条有紊,显然是个能商量主意的人,“八哥对八嫂素来爱重,连生孩子的事情都不肯找旁人,更何况是这事儿,至于安郡王府,爷实在不愿意同他们打交道。”

  自从岳乐死后,安郡王府的人就没了顾忌,一点都不着调,虽然有泼天的富贵,但是现在看来是很难守住的,哪怕八哥上了位也是一样,如今不过是时间早晚而已,跟一群不着调的人说话,不光费劲,还让人头疼。

  “八爷若是在意良妃娘娘,自然会同八福晋说的,若是他都不在意,那爷又何必在意,再说安郡王府,爷不想同他们打交道,那就派一个人去,左右如今的安郡王府已经不是当年的安亲王府了,爷便是不亲自过去,他们又能怎么样呢。”

  九福晋说这几番话虽然是急智,并没有事先做准备打草稿,不过按照她对胤禟的了解,应该也算是摸着了脉络,说在了点子上。

  胤禟果然被忽悠住了,某种程度上他对福晋并不设防,毕竟福晋并没有要害他的理由,就像他对八哥也不设防一样,当然之所以会被福晋忽悠住,一方面原因也是因为……情商低,段位低的人正好碰上了段位高的人,而且又是有心算无心,那遭殃的就只能是八爷,或者安郡王府了。

  宜妃并不知道小儿媳这么给力,这会儿她正在可怜自己的两个孙子,福娃,福寿,这俩乳名可真真是……随意,可惜了,一个是她亲自取的,一个是老五和老五媳妇一块定下来的,想埋怨都没处儿埋怨。

  第58章

  “也不知道皇上什么时候赐名,这孩子到时候也像弘晶一样,等赐了名之后,便不必再喊乳名了。”宜妃道,也省得让旁人知道她孙子的乳名这般随意。

  毓秀很是认同,“儿媳也是这么想的。”早知道如此,当初就不应该给弘晶起乳名,这头一个孩子取了乳名,哪怕认清楚了一家子都是起名废的现实,也不好厚此薄彼,第二个孩子自然也是要有乳名的,不然的话,恐怕弘晶长大了会不高兴。

  婆媳两个心有戚戚,已经是对起乳名这事儿有了心理阴影,宜妃是打定主意日后不让老九的孩子起乳名,就算是真要起乳名,那也别来找她,老九两口子自己商量就成了。

  不过眼下,老九媳妇肚子里还没动静,不过房里的格格刘氏已经怀孕七个月了,也不知是男是女,就算是男孩,也只是庶长子,终归比不得嫡子。

  “有时间可以多来宫里走走,便是不来我这儿,也可以去老九媳妇那边坐坐,你们是嫡亲的妯娌,多来往些总是可以的,她也不容易。”宜妃不是看不上自己儿子,不过老九媳妇确实是挺不容易的,住在阿哥所那个小院子里头,跟妾室们低头不见抬头见,而且除了十福晋以外,连个往来说话的人都没有,不过十福晋是蒙古贵女,汉话都说不流利,更别说有什么共同语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