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60节(1 / 2)





  上早朝之前,萧仲麟抓紧时间处理了一些奏折。昨日被太后和几个大臣耽搁了不少时间,积压下的折子自然比前几日多了一些。

  早朝之上,如萧仲麟在御书房所言,遇刺一事晓谕百官,引发了官员一阵子的义愤填膺或是窃窃私语。

  此事揭过去之后,便有几名言官当堂弹劾郗骁,由头就不需说了,都是只要不是瞎子就猜得出料得到的那些霸道行径。

  郗骁跟没事人一般。以前被言官群起而攻之的时候也有过几次,他习惯了。

  让百官奇怪的是,皇帝也跟没事人似的,听着人数落斥责郗骁的时候,很耐心地听,从不打断,末了却是无一例外地回一句“朕知道了”,继而不准人再提。根本就是不当回事,搁置不论。

  弹劾郗骁的言官很尴尬,这情形比一拳头打在棉花上还糟糕百倍。

  其余的官员有点儿懵,有的打心底怀疑郗骁对皇帝施了什么妖术,让皇帝全然忘了以前明里暗里的过节——好歹申斥郗骁两句才是情理之中的事儿吧?

  ·

  嫔妃循例给皇后请安、告退之后,淑妃落在最后,将要走出正殿的时候又折回。

  正要起身回寝殿的许持盈一笑,和声问道:“有事?”

  淑妃深施一礼,“禀皇后娘娘,是有一事,臣妾想请皇后娘娘隆恩。”

  淑妃此时这直来直去的做派,许持盈还是比较欣赏的,由此语气更为温和:“说来听听。”

  “昨日听闻吏部尚书进宫,夜间更是留宿宫中,因此,臣妾就不免有些……”淑妃想到自己已经须发花白的祖父、太久不见的双亲,不想失态,可语气还是哽咽起来,“有些挂念亲人。”

  “想家了?”许持盈一度又何尝不是如此,自然很能理解淑妃的心情。

  “……臣妾也知道,既然已经进宫,就不该……”

  “本宫明白你的心思。”许持盈笑道,“只要皇上得空,本宫就会帮你跟皇上说一说,看能不能让你的亲人进宫来看看你。”

  “……”淑妃全没料到事情会这样顺遂,望向许持盈的时候,满脸喜悦,眼中却已含了泪,“皇后娘娘这般大度……臣妾以往不曾尽心服侍,实在是罪……”

  “罢了罢了。”许持盈连忙笑着摆手打断她的话,“这本是人之常情,倒是本宫以往有所疏忽,不曾顾及这些。况且,事情未有定论,全在于皇上。如愿以偿之后,再向皇上谢恩也不迟。”

  这种事,她不会居功。萧仲麟那边,她亦不会杜绝哪个嫔妃见到他的机会。横竖都是取决于男子心意的事,他没那份心,任谁都不能入他的眼,他要是想宠幸谁,谁都拦不住。

  一是一二是二地对待别人,何尝不是对自己的一份宽容。

  淑妃却与许持盈的心思不同,尤其此刻,满心都是要与亲人小聚的欣喜,并且笃定只要皇后开口,皇帝就会允准,由此,自然是满心感激,反复道谢之后方离去。

  甘蓝服侍着许持盈更衣的时候,忍不住有些慨叹:“皇后娘娘,单说进宫这一点,还是有挺多不得已的。”

  “那是自然。”许持盈由衷认同,“我们这些人不得已,你们又何尝不是。对了,往后我得给你和甘蓝安排一下,让你们每个月都能回家三两日。”

  甘蓝闻言大喜,即刻行礼谢恩。

  许持盈啼笑皆非,伸手去扶甘蓝,“今日这是什么日子?左一个右一个的道谢。再来这么几出,我就要疑心自己梦里被菩萨点拨过——竟似打心底要做个大善人。”

  甘蓝忍俊不禁,顺势起身,“瞧这话说的,您本来就是对事不对人的性子,心地再好不过了。”

  许持盈莞尔而笑。

  随后,翟洪文来禀:“方才许府的人来请太医,说是许夫人身子不舒坦,贺太医去给许夫人诊脉了。”

  许持盈道:“等贺太医回来的时候,去问问许夫人是怎么回事。”

  翟洪文称是退下。

  许持盈讽刺地笑了,“瞧瞧,昨日进宫,今日就不舒坦了。爹爹识得的大夫,哪一个的医术都不输于太医。”母亲这是跟她杠上了——你给我下不来台,我就给你没脸。

  “……”甘蓝实在是不知道说什么才好。真的,皇后说的是实情,而且许府请名医一定比请太医需要的时间短,府里大爷大奶奶都不会舍近求远,这样看来,便是许夫人坚持请太医了。

  “上辈子我一定是作恶多端之辈。”许持盈对镜审视着自己,缓缓绽放出一抹含义复杂的笑,“这辈子,除了看重的人,我也不会行善积德。”

  “……”甘蓝还是觉得保持沉默比较好。

  许持盈理了理发髻,凝视自己片刻,忽而转头看住甘蓝,“你说我这是什么命?她怎么就看我那么不顺眼呢?多少年了,家里家外就最讨厌我。眼下这宫里宫外的,隔着好几里的脚程吧?还是跟我较劲。我是不是上辈子真是她的仇人?还是我根本就是像她说的那么不孝、那么不成器?”

  “大小姐……”甘蓝看着此刻的皇后,心疼,也心酸,一声“大小姐”便不自觉地漫出了口,“您别这么想。这就是您说的没缘分。记得么?您自己说过的。”

  “是啊……”许持盈的语气宛若叹息,“没缘分。可有时候,真是……”

  迷惘的时候,从来不少。质疑自己的时候,更是不知已有多少回。

  记事那年,她与明月在某个高门宴请宾客那日相识、结缘。也是奇了,一见就特别投缘,打那之后,只要有机会,两个小孩子就央着长辈去对方家里串门。

  那时候的襄阳王妃性子爽朗,尤其宠爱一双儿女,对儿女是有求必应。

  到了她这儿,不行的。

  她央求着去郗王府做客时,母亲脸上初时的意外、之后的嘲讽,她到现在都记得。

  母亲满带嘲讽地说:“瞧瞧,我们家的大小姐可真是有出息,这才多大啊,就知道攀附权贵了。”

  那时候,许幼澄的生母还在世,如今还与母亲争宠的兰姨娘也在场。

  她当时那么小,都感觉到了两位姨娘对自己同情、嘲笑的眼神带来的羞耻感。她生气,对母亲说您不同意的话,我就去找爹爹。

  母亲就又嘲笑,“你去吧,横竖眼下这许府上下都惯着你,我算什么?只是,被人灰溜溜地打发回来的时候,可别偷着哭鼻子——那就太丢人现眼了。”

  长大之后,反观母亲人前柔和温婉的言行,她总是心底发寒,不明白母亲那样浓烈的恶意从何处而来。因为她从不知道自己是从何时起惹得母亲那样反感,甚至嫌弃。

  幸好有父亲、哥哥,他们总会让她如愿,会提点她如何为人处世,更会面面俱到地护着她。

  幸好有明月和阿骁哥哥,他们在家世显赫时视她如手足,风雨飘摇时接受她尽的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