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92节(2 / 2)


  晚安,么么哒( ̄ 3 ̄)

  第072章(结局)

  072

  又过了两日, 天气终于放晴。

  萧宝明离开皇室, 住到了一所庄子上。郗骁履行承诺, 把允哥儿还给她。

  在郗王府地牢的陆乾,了结了自己的一生。

  各地的折子陆续送到宫中,涝灾区域涉及京城及附近大大小小十七个县。

  郗骁请旨,要离京查看各地具体情形, 会据实上报朝廷,此事了结之后,巡视京城附近几个军营的情况。

  萧仲麟当即应允, 另派了吏部侍郎随他出行, 协助安民事宜。

  走之前,郗骁去了坤宁宫一趟, 看看两个妹妹和小风。

  小风听说他要离开一段日子,立刻舍不得了,也不说话, 只是绞着小手, 眼巴巴地看着他。

  郗骁柔声道:“等我回来就休息两三个月,到时候每日都陪着你。”俞太傅已经在进京的途中, 数日后可抵京,回来后便能接任兵部尚书职, 且能代替他协理皇上处理朝政。太傅可不是吃闲饭的,只是碍于不成文的规矩,不得不返乡丁忧,离开了朝堂这么久。

  小风想了想, 点头,“好。我等爹爹回来。”

  郗骁立时逸出了温柔的笑容,大手揉了揉小风的小脸儿,“真乖。难得啊,两个姑母没把你带的调皮不省心。”

  持盈和郗明月相视一笑。这样的郗骁,是近来才能经常看到的,也是她们最乐于看到的。

  “你放心吧,小风有我们照顾呢。”明月说道,“家里有没有什么事?用不用我回去?”

  “别回去吧?”持盈把话接了过去,“一个女孩子自己在家,想一想就不踏实。哥,还是让明月继续住在宫里吧,闲时让管事把账目送来给她看看就行了。”

  郗骁颔首,“这样自然最好,你多费心吧。”他看看明月,又抱了抱小风,“这俩就交给你照顾了。”

  持盈颔首应下,看着他苍白的脸色,又叮嘱道:“你在外也好生照顾自己,早些回来。”若是可以,真不想让他离京,只让他在家中好生调理一段日子。

  “嗯,这是一定的。”

  话别之后,郗骁回到府中,从速准备,翌日一早离京。

  ·

  夏日总是显得比别的季节漫长,只燥热就让人时常心绪不宁。

  持盈时不时唤路予到后宫,给自己、明月和小风诊脉,让他开药膳方子调理。一来二去的,嫔妃、宫人、官宦之家和太医院见状,对路予很有些刮目相看,慢慢发现这人虽然年轻得很,却有真才实学,太医院院判张罗着把路予的品级往上升了两级。

  路予学以致用,日子过得很充实,一次笑着对持盈说:“我还得在太医院混个十年二十年的。”

  持盈失笑。

  一次,路予会隐晦地提及苏氏产业的情形,“我哥那次获益颇多,派出去协助打理朝廷新增的那份产业的管事说,一切都好,各方的人都是明白人、谨慎人。”

  持盈也只是听一听。

  路予又说:“那母子两个,在距京城几百里的地方,很安分。”

  持盈对此毫无情绪,“不安分的时候再告诉我就行。”

  路予索性又说起许夫人:“许夫人在家修行的消息,已经传出来了。有客登门,都是许大奶奶应承,她谁都不见。”

  持盈嗯了一声。

  路予审视着她,见她眼神慢慢恢复了往昔的灵动,不再是那种透着凉意的沉静,听到这话题的时候是真的没兴趣,不由心头一松。

  终归,她的心结是在慢慢打开。

  路予看得没错,持盈的心绪的确是在逐日好转。

  很奇怪的。有些话不说出来,就会成为一根刺,时时作痛。说出来之后,有一两日觉得心里空茫一片,但在之后,人就莫名觉得轻松了一些。

  一日,她主动跟萧仲麟提起,要见见父亲。

  萧仲麟自然是当即命人传话,让父女两个团聚。

  许之焕再一次见到爱女,长长地透了口气。看得出,她在痊愈之中。

  持盈笑着握了握父亲的手,“爹爹,我真的好多了,快好了。今日先见您,日后再见见大哥、大嫂、二哥。”

  “这就好。”许之焕逸出慈爱的笑容,“我就知道,我的女儿是最聪慧最通透的孩子。”

  持盈与父亲走在林荫路上,絮絮地说起近来自己的一些事情。

  许之焕也告诉她家里一些事,例如他正在亲自张罗次子、三子的婚事,“派人问过他们,两个都说并没遇见意中人,只听我安排。这样一来,我就少不得多斟酌一番,总得给他们挑选明白事理的人到身边。你平时也帮我留意些,觉得哪家的闺秀合适,便告诉我。”

  “嗯,这是自然。”

  许之焕又说起萧仲麟,“诟病你的折子,皇上这几日看到不少。他倒是也不恼,不知打的什么算盘。我就只等着看好戏了。”

  许持盈笑着点头,“我也听说了,跟您一个心思。”她想,日后百官就会发现:萧仲麟态度强硬的时候,对他们而言是幸事;萧仲麟打定主意耍坏的时候,任谁都够喝一壶的。

  ·

  这日午后,萧仲麟唤来梁攸、苏道成:“随朕出宫,去夏家一趟。”

  两个人愣了一会儿才做出反应。苏道成提醒道:“皇上,您去夏家……不合适吧?危险不说,而且天子不宜到臣子家中。”皇上去谁家串门,都是秘而不宣,只是,暗卫和锦衣卫能守口如瓶,夏家的人怕是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