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科举为官指南第6节(2 / 2)


  “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

  张夫子一连提问了二十几句,杨云清全都顺畅地回答了出来,于是他对这个学生是愈发的满意了。

  “嗯,这一块掌握的还不错,但是读书也不是只要会背就行了的,还要理解才行。这样,你说一下“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这句话的意思。”

  杨云清想了一下,很快就想到了这句话的出处,对于这句话的意思也是知道的,说:“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

  “不错,也难为你小小年纪就学得这般好。你之前可学了作诗?”

  作诗?杨云清回想了一下原身的记忆,发现也只是跟着《声律启蒙》学了一点浅显的平仄对仗,而他穿越之前也对作诗没有什么研究,于是只好老老实实地回答说:“回夫子,还未曾学过作诗,只学了一点对仗平仄。”

  “咱们读书人读书也是为了科举,而科举中的试帖诗和格律赋也是不可忽视的,以后作诗也要学起来了。”

  顿了顿,喝了口茶水,张夫子继续说道:“作诗最主要的就是把握诗的平仄和押韵问题,将诗的大体架构弄出来,然后就是填词一般填写字词。当你可以将这一切娴熟于胸之后,你才算是堪堪会作诗而已,接着需求不断训练,最终到达指物作诗,不被诗的结构所限才行,当然赋也是一样。”

  “《三》,《百》,《千》,《声律启蒙》你也肯定学过了,接下来可以看看《训蒙骈句》,《笠翁对韵》,《诗品》,最主要的还要多读读前人所做的诗,当然还有《诗法家数》这本书,专门讲起承转合的,对你以后作诗也有很大帮助。”

  “学生受教了。”

  “以后我教你经义的时候,会也教你作诗,但平时你自己也需要在此方面下功夫才是。”

  张夫子的水平的确很高,杨云清原本自己看的时候,有些地方还是有点模糊,不得其义,但是经张夫子一点拨,就瞬间有醍醐灌顶之感。

  而且杨云清现在虽然是一个九岁的幼童,但是身体里住着一个成年人的灵魂,所以读书的时候更加专注,再加上穿越之前他所学专业涉及各种与古代有关的研究,所以他看过与古代有关的许多书籍 ,因而对于现在学的这些四书五经,理解起来也十分轻松,一点就通,这也让张夫子更加看重他,只觉得自己收下的这个学生实在是天资聪颖,让人心喜。

  可能是因为杨云清才刚来,也可能是夫子格外喜欢杨云清,一天下来,夫子给杨云清单独授课的时间比其他人多多了,而杨云清也抓住机会,吸收着夫子讲的各种知识点。

  中午散学后,杨云清是直接回杨府用饭的,时间也是足够的,到了下午散学后,杨云清刚准备上马车,就听到后面有人喊:“诶,云清兄,你等等我啊!”

  杨云清一转头,发现果然是李高朗那个小胖子。

  李高朗和杨云清的座位是紧邻着的,再加上李高朗这小孩是个话唠,好不容易自己旁边来了个人,在休息的时候,自是充分发挥自己的话唠属性,一天下来,硬是和杨云清混熟了。

  “高朗兄喊我是有何事?”杨云清停下脚步回头问道。

  “这个…其实我是想问你你家在哪里?以后我可以去找你吗?”其实一开始李高朗想说的是请杨云清去他家的酒楼吃饭的,但是又因为才认识第一天,怕杨云清拒绝,所以才改问杨云清住哪。

  他很想和杨云清杨云清做朋友,毕竟他是少有的一个听自己说了很久的话还没有感到厌烦的人。

  杨云清听了,自是没有想到李高朗的心理活动 ,他对这个新认识的同窗印象还不错,也没有觉得他话多,毕竟他以前可是见过一个比李高朗还能说的朋友,习惯了就不觉得了,所以听到问住哪里,就直接答道:“可以来,在县城中心附近一个叫梧桐巷的地方 ,附近还有一家卖馄饨的,你要是来的话,打听一下就可以找到了。”

  “哦,好。那等夫子放假的时候我就去找你。”李高朗高兴的说道。

  “嗯,那再见!”

  “哦,好,再见。”李高朗朝着杨云清挥手。

  晚上,李家在用饭的时候,李高朗没忍住向爹娘说起了自己新认识的这个朋友。他们家自然没有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所以李高朗嘴巴叭叭叭地说了个够。

  李父李母早就习惯了自己儿子的这个画风,也未打断,让儿子说了个够。

  听完,李母看着儿子这么喜欢这个新的朋友,就说:“那明天我让人多做一点糕点给你带去好送给人家。”可以说李高朗长成一个小胖子,李母有很大功劳,她平时总担心儿子在私塾里会饿着,每次去上课之前都会给儿子带上不少点心。

  而李高朗一听,也觉得好 ,兴许这样以后他们的关系会变得更好吧!他不确定地想着。

  此时杨府里,杨云清早就用完了饭。管家海伯过来和他说了一下把糕点铺改造小吃铺的事情,当然小吃铺这个名字也是杨云清起的,他也一下想不出什么更好的名字来,所以干脆就叫杨氏小吃铺了。

  杨云清之前按照现代小吃街上那些的例子 ,就让海伯找人定了一些长桌还有一些凳子 ,这样店铺中空间不够,就可以布置到外面,好让顾客可以坐下来吃。

  这些都很简单,随便找个木匠就可以很快做出来。

  那个糕点铺本来就已经有了一个掌柜还有一个做糕点的师傅,所以倒也不必另找人去当掌柜了。管家与那个掌柜也没少打交道,用起来也放心。

  再加上家里面就杨云清他自己一个主子,平时还需要去私塾里读书,所以他打算家里的几个下人也派到小吃铺子里,一起帮着做凉皮。

  杨云清还把如何做现代的那种煎饼告诉了海伯,打算暂时先在铺子里弄这两样。

  煎饼这个东西海伯早年和杨父出去的时候,在别的地方也听到过,只是不知道和现在少爷说的是不是一种东西。

  聊完后,海伯自是出去忙这些东西了,而杨云清则是进了书房。

  虽然杨云清聪明,在穿越之前可以说是学神一枚了,但是他也是需要勤奋的。

  他以前就习惯自己梳理每天吸收过的知识,一边回想,一边记录下自己的想法。

  现在穿到了大周朝,要开始读书科举了,他的方法也还是和以前一样,一边梳理白天夫子讲过的内容,一边随手在纸上写下自己的感悟。

  这些也都是随手就可以做的,也没有用上多少时间。剩下的时间杨云清就开始看《笠翁对韵》这本书,学着作诗。

  《笠翁对韵》也写得十分浅显易懂,杨云清看的倒也十分顺畅,从中学到了不少。

  不过除了这本,其它几本夫子推荐的书他在家里都没有找到,看来明天散学后他还需要去书铺看一看。一般而言,大多数的书在书铺也都能找到。

  第12章 买书 次日下午散学后,杨云清没有直接……

  次日下午散学后,杨云清没有直接回去,而是独自一人去了书肆。

  昨天是第一日到张夫子这读书,不清楚住处,怕耽误了时辰才让来福驾着马车接送,如今也熟悉了些,倒不用费这个事了,杨云清就把来福派去给管家跑腿,自己一个人独自来夫子这了。

  虽然杨云清没有去过这里的书肆,但是原身的记忆里倒有,所以他倒也找的到。

  书肆也不远,杨云清一会也就到了。虽然已是下午,但是书肆的读书人依旧不少 ,不过也并不到拥挤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