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科举为官指南第12节(2 / 2)


  府试就在四月份,没过多久,就到了出发的时间了。祁县隶属于徽州府,而徽州府所辖六县,府城则是其中的歙(she)县。祁县离歙县在地图上看大概有一百公里左右,而这个情况下,不像现代,坐汽车两三个小时就到了,他们坐马车,白天赶路,夜间休息,也需要个三四天。

  赶路很耗费精气神,一路舟车劳顿,若是不修整一番,定是会影响到考试的状态,所以杨云清决定提前个几天出发,这样到了府城,也还能有个几天休息,避免水土不服。

  虽然现在治安不错但是外出赶路总有遇到荒郊野岭的时候,这个时候,若是遇到贼人,也是危险至极。所以杨云清最后决定邀上王向松还有李高朗两家一同前去,这样再带几个下人,人多路上也有个照应。

  而李父知道后,赞杨云清想的周全,立马收拾行李,准备一同出发。而那边王父王母听了之后,也自是答应。

  就这样,他们一行人踏上了去往府城的路。

  第24章 府试开始  因为这次府试需要到府城去……

  因为这次府试需要到府城去,时间前前后后加起来需要将近一个月,所以这次府城之行,杨云清并未让海伯陪同着一起去,否则家中没人打理,最后只带了来福并两个小厮一起。

  海伯虽然没有跟着来,但是秉持着穷家富路的原则,不仅劝说杨云清带了一大笔银子,还为他足足收拾了一辆马车的行李,并且还在临行前,嘱咐了来福近一个时辰,生怕他照顾不好少爷。

  这是杨云清穿越一来第一次出远门,一路上,他可充分意识到了路到底有多么难走。在野外,有的路不仅坑洼不平,甚至还到处石头和大坑,几天下来,马车硬是颠的杨云清浑身骨头疼。这个时候,他就不免想起了现代的水泥路,心中暗叹,什么时候他才能光明正大的拿出水泥来呢!但这个想法也没有持续多久,毕竟他现在还只是一个十二岁还未考上秀才功名的小少年。

  一路上车马颠簸,偶尔路况好的时候还能靠在马车车厢上看看书,路况不好的时候不能看书,他们也没有其他消遣的,就三个人坐在一个马车上,互相提问,借此加深了一下记忆。

  就这样,几天之后,他们终于到了府城歙县。歙县作为徽州府的府城,比起祁县,的确繁华不少,刚进城没多久,他们就看到了十余座酒楼,街道两旁也是店铺林立,各个摊位面前也是人声鼎沸。

  既然已经到了府城,自然就要找个地方住下。这个时候,虽然杨云清他们一行人已经提前几天来了,但是城里的客栈大部分上房却都已住满,毕竟除了歙县本县城的考生以外,还有其他五个县城的考生都要来此,此时也只剩下一些条件差一点的房间了。

  杨云清他们站在客栈里,听完客栈掌柜的话,有点犹豫不决,客栈掌柜也不催他们,反正每年这个时候,最后房间都是供不应求的。

  这个时候,李父提议道:“不如我们我们一起租个院子吧,平摊下来比客栈也贵不了多少,而且环境也安静一些,不像客栈这样人来人往,影响读书休息。”

  王父王母听了,想了一下前年他们送儿子来下场考试住在客栈里,的确是休息不太好,这个时候听了李父的提议,也点点头同意了,为了儿子,他们咬咬牙还是能拿出点银子的。这时杨云清听了李父的提议后也是赞同,毕竟一个安静的环境也有利于他们休整。

  李父他以前为了生意也来过几次府城,出了客栈,他很快就找到了伢记帮忙去寻了一处院子。院子不算大,但是住下三家人也绰绰有余了,他们在这租一个月,也只需要一两二钱,三家平摊一下,一家也只需要出四钱银子。

  只是这儿自然不像客栈,有现成的热水和饭菜,这些都需要他们自己来,烧水这个小厮可以帮忙,可是做饭就不行了。本来他们打算再去牙行找人帮忙雇佣一个人到这边帮忙做饭的,但最后王母想着一路他们都是坐着李家的马车,而且杨云清路上也照顾了他们一家不少,他们当时要出银子也被婉拒了,这个时候听到要去雇人来帮忙,于是就主动要揽下这做饭的活,这样也省的再去花钱雇人了。

  杨云清和李父想了想,这样也不错,也就同意了,但是最后租院子的钱他们就没让王父王母出,两家一起平摊了。王父王母一开始也不同意,他们哪能占这个便宜,但最后李父以去外面雇个人的银子比这个还会多呢,他们还觉得自己占了便宜的理由把王父王母说服了。

  因为提前出发,到达的时候离府试还有四天的时间,这四天时间,他们三人也未出去,一直都待在院子里,如此这般,很快就到了开考的那一天。

  府试由知府主持,总共考帖经、杂文、策论三场,分别考的是记诵、辞章和政见时务,一共录取五十名,分为甲乙两等。

  府试较县试来的更加严格,除了考引(准考证)外,其他东西一律不准带入,笔墨纸砚这些都由考场提供。而且考生的帽子不准用双层,衫袍也只能用单层,自带的考篮的款式也有明确限制,甚至于自带水壶、糕点的大小都有规定。因为头两场只需要考一天,第三场策论需要考两天,所以考场也会给他们提供过夜的棉被,不过这棉被的质量和卫生就不敢恭维了。

  他们这次可不是像县试那样,需要到县衙考试,府试的考试地点是贡院。这次和县试一样,照例是凌晨的时候大家就已经围聚在贡院门口,等待着开考。现在已是四月,倒也不用再穿着棉衣在寒风中等着了,大家也都是有过考试经验的人了,也不像县试那样,气氛异常紧张。

  卯时一刻(五点左右),天还未亮透,贡院的大门终于打开。这个时候,衙役们点着灯笼,如县试一般,核对好考生的名册,才放考生一个个入场搜检。

  这次搜检比县试更严,不过到底已经四月,不像二月份时候那么冷,搜检的时候脱下衣裳后不像县试是冻得发颤。

  杨云清刚刚被搜检完,正在整理仪容的时候,忽然听到一声:“居然在鞋底夹带小抄,把他叉出去,交由大人处理。”

  望过去的时候,杨云清只见一个三十多岁的考生,散乱着头发,只穿着一身里衣就被两个衙役毫不留情的倒着拖了出去,还一边鼻泗横流着大喊道:“饶了我吧,我再也不敢了,我也是迷了心窍了!放了我吧。”

  一时之间,大家都是被惊到了。大周朝自建朝来,对舞弊者的惩处一向都很严重,最轻的也是枷锁示众,严重一点的甚至要杖责后发配充军,可谓是前途尽毁,科举无望了。

  杨云清他也想不明白,既然都已经通过县试到了府试了,就算考不过也不过是明年再来,为什么还要冒着巨大风险去博那么一把呢?只是事已至此,杨云清也不再去想刚刚发生的事了,而是提着考篮,由衙役领着入场找到了自己的号舍。

  对,是号舍,而不是像县试那样,一人一张桌子,坐在考棚里。

  号舍很窄,三面四四方方的墙壁,正面挂着一张草帘,白天是撩起来的。草帘旁边是一个铜制小铃,考试的时候,若是想如厕或交卷,只要摇动小铃,便会有人过来。

  杨云清进去之后,仔细环视了一下,除了一张案桌,上面放着笔墨纸砚,就是一张白天当椅子夜间当床的简陋床板,床板上还放着一床棉被。而且在号舍里,起身之后,几乎没有活动一下的余地,十分逼仄。还好,杨云清本来就没对这个考试环境抱多大信心,因而刚坐定后,就拿着一块白布沾了一点水壶里的水把桌案擦了一遍。

  一切准备好后,杨云清就闭目养神,等待着发卷,这一举动让外面巡考的衙役看了好几眼,不过看完后也没多留,继续巡视去了。

  没过一会,就外面的衙役就马上给考生发卷了,杨云清他接过外面递进来的,填上个人信息后,就开始浏览考题。

  第一场考的是帖经,大概也就类似于现代的填空题,考的就是记诵。虽然简单,但是量却不少,而且还有不少偏门的。还好杨云清平时在这一块下的功夫不少,大概看了一遍后,便已心中有数了。

  这个时候,杨云清也开始动笔要写了。但是当他拿起毛笔沾了沾墨汁的时候,毛笔头突然之间从笔杆上脱落,一下子就掉入了砚台之中。

  杨云清心里咯噔一声。

  第25章 府试中  考场中提供给考生的笔墨纸砚……

  考场中提供给考生的笔墨纸砚一般都是统一采买的, 品质虽然说不上是上好的,但怎么也不会太次。杨云清没有想到自己现在居然遇到了毛笔头脱落概率这么小的事。

  同时他也有些庆幸,至少不是在答卷的时候突然脱落, 若是那样的话, 卷面肯定会被墨汁晕染,出现污迹, 一张卷子也基本就毁了。而且大周朝也有规定,上交的考卷不得有墨汁等污迹, 解释不清的话甚至会被判为作弊, 下场比入场时那个被枷出去的人好不到哪去。而且科举考试过程中更换考卷, 也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若是谁摊上这种事,也基本就要自认倒霉来年再考了。

  如此一来, 他都不知该说自己运气好还是运气差了!叹了一口气,杨云清摇动号舍里的铜制小铃,打算找衙役重新要一支毛笔。

  小铃一响, 周围巡逻的衙役循着声音迅速跑了过来,朝杨云清的号舍里望了望, 询问有什么事。杨云清身子前倾, 看着外面衙役道:“我的这支毛笔坏了, 麻烦您再给我找一支来, 多谢了!”

  衙役看了看, 确认毛笔是坏了, 然后才道:“行, 那你先等一下。”说完立刻迅速地跑去禀报了知府大人,描述了一下情形后,征得知府大人同意后, 准备了一支毛笔交给知府检查后,才在另外一个知府随手指派的衙役的监视之下,把毛笔送了进去。当然,这样也是为了防止有的考生贿赂巡考的衙役,勾结作弊。

  杨云清拿到毛笔后,仔细地检查了一番,在素纸上试着写了一段字后,才放心的答卷。还好,杨云清基础打得比较牢,下笔的时候几乎是不加思索地就立马反应出了答案,因而虽然一开始耽误了一些时间,但最后完成的时候时间也还早。

  检查了一番后,杨云清伸了伸懒腰,然后才慢慢地摇动小铃,准备交卷。而铃声一响,立马就来了两个衙役,他们先把考卷糊名,放入了一个专用的匣子里,然后收走了案桌上的笔墨纸砚,这些都弄完之后,才放杨云清离开。

  这第一场难度不大,早在杨云清交卷之前就已经有不少人也已交卷了,只是杨云清并未在意,毕竟后面两场才是至关重要的。

  第二场考的是杂文,题目出的中规中矩的,而杨云清之前也做过一个试题,虽然题目和这场不同,但其中意思也都差不多。他思考了一会,心里将那篇改了改,在素纸上写了起来。兴许是在考场,被这个庄重的氛围影响的缘故,杨云清写的时候忽然灵感迸发,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删补改,没有多久,一篇文章就写了出来。

  杨云清看了好几遍,又修改一些用字,才心满意足地把它誊抄到考卷上。等誊抄完成后,杨云清才摇铃交卷,这个时候,考试时间甚至还未过半。当杨云清摇铃交卷走出之时之时,有不少听到动静的考生都变得心烦意乱。这个时候,他们的文章才起了一个头,就已经有人交卷了,这让他们不禁思索,这到底是试题简单还是那个交卷出去的考生实力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