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51节(2 / 2)


  这下他只能疯狂安排加印,即使是这样也还是供不应求,也好在他们合作的厂家是长期合作,倒是连忙赶了出来。

  《我在历史长河中》的爆火并不光是因为这位明先生。

  自从它的销量上去之后,各种教育家也开始注意到了这本书,开始进行方方面面的品论研究。

  而无论他们怎么看,这本书可以说好看程度只有比较好看,没有到了超级好看的份上,但的确是浓浓正能量,十分符合给小孩子看,在学习历史的过程里同时又塑造正确的三观。

  男主在到了历史事件时,见证了历史人物的忠义,他原本是可以顺手摸鱼的,毕竟他是穿越者,他随时都可以离开,但是当他拿起了那枚玉佩,却发现自己根本走不了了。

  不是他的能力不让他走,是他的良心不让他走。

  最终男主还是放下了那块玉佩。

  之后他留在那,看着玉佩的主人在妻子重病时典当了玉佩,换取钱财请了大夫留住了妻子性命,妻子醒过来后,哭道这个玉佩是他辛苦挣钱买来当做传家宝的,又回忆了丈夫赚钱是多么辛苦。

  那一刻,原本在学校时还调皮捣蛋,偶尔还会偷妈妈钱的男主哭了。

  他回到了现代,恰巧出现在了母亲工作的地方,看着母亲辛苦劳作,累的腰都抬不起来,吃饭都节省着只吃青菜,留着肉说要带回去给儿子吃,终于意识到了以前的那个偷母亲血汗钱去玩游戏的自己有多么对不住她。

  小孩子的是非观比较淡薄,此刻的三观也没有固定下来,即使心底知道这件事是错的是不对的,他们也会下意识的忽略。

  只要有个机会摆在他们面前,比如说家人将钱遗漏在了家里,弄不明白这个钱是丢在家里还是丢在外面,打个电话问自家孩子有没有在家里看到这个钱,至少有五成的孩子会说没有,然后悄悄将钱私藏起来。

  并不是说他们的心是坏的,只是禁不住诱惑而已。

  大部分的家长会管控零花钱,而小孩子想要的东西又太多,当这么一份诱惑摆在面前,很少有孩子能控制住自己。

  这本书籍却是直接将大人的辛苦与不容易展现了出来,直白的告诉孩子们。

  你们能够快乐上学,是因为家长在辛苦工作。

  你们以为多花钱没什么,父母给自己钱是天经地义,可这个钱赚的多么不容易你们知道吗?

  这些观点也许有的小孩子吃的进去,也许有的小孩子直接忽略吃不进去。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

  家长肯定吃进去了!

  即使大部分家长都很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同样的,大部分家长都不介意让自己的孩子知道他们付出了多少,同时又寄希望于知道了自己付出多少的孩子能够体谅他们。

  于是,买买买!

  段青恩的班级上也起了这种读书风潮,只是因为上面直白的写了作者是段青恩,大家在看书的同时,对他这个作者更加感兴趣。

  各种各样的问题层出不穷。

  “青恩,你怎么这么厉害能写出这么好看的书啊?”

  “青恩,你历史学的真好,这里面好多典故我都不知道。”

  “青恩,你怎么想到写这本书的,写的好好啊,我也想写,你能教我吗?”

  对于这些问题,段青恩的回答只有一个:看书。

  历史是看书自学的,写书也是看书自学的。

  至于在哪里看,看什么书?从校长那里借的。

  同时段青恩又帮着校长打了波广告,表示校长很欢迎大家去借书,想要看书的小伙伴可以直接去校长那里借书哦。

  小学生们:……不敢不敢。

  他们这个年纪正是怕老师的时候,校长就更加怕了,平时在校外要是看见了恨不得直接躲着走,怎么敢直接借书。

  段青恩也不意外,继续着自己上学,回家,写书,三点一线的枯燥生活。

  他写的快,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已经连载到了第四个小故事。

  出版社那边依旧是诚意满满,还是分给了他钱。

  这一次可是大火,段青恩的荷包很快满了起来。

  同时郑雨轩那边成绩也彻底稳定了下来,一直都在第一第二没下来过。

  因为有段青恩这个“天才”做对比,跳级成功的郑雨轩也没有多自得,甚至都不觉得自己是个天才。

  毕竟当她到达五这个高度时,段青恩都已经走到十了。

  她学习越发认真,半点都不敢懈怠。

  平时还是背着书包来段青恩家里一起写作业,日子过的平淡而又温馨。

  一直到这一天,她突然敲响了段家的门,情绪有些低落的对着段青恩说:“青恩,我家要搬家了,我也要转学了。”

  段青恩倒是不意外,毕竟原剧情里,郑家之所以搬家是因为郑妈妈的工作有了变动。

  对于郑家来说,这份随着工作变动而上涨的工资足以让他们全家过上比之前来说更为舒适的生活,郑家父母不可能不答应。

  即使要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即使郑雨轩不想转学。

  房间里,郑雨轩很失落,她是个很懂事的孩子,知道这份工作对于贫困的家里来说意味着什么,她没反对,只是难过。

  难过会离开渐渐融洽的班级,会离开从小一起长大,总是一起互相安慰的竹马,又对着新的学校新的同学感到不安。

  段青恩问她:“你有想过去了新学校要怎么办吗?”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