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吉祥饭馆(种田文)第99节(2 / 2)


  “没错,不知当初的学生如今功课如何了,啊,那边有个茶棚,我们去那边歇歇脚,喝点茶,用些饭食吧,这叫做与民同乐。”书生道。

  “那便走吧。”威严男子夹了夹马肚子,策马一齐往前方的茶棚走去。

  马车上的中年男子一听连连唉声叹气,在心中暗暗嘀咕道:“这外面的东西不干不净,吃坏了身子可如何是好。”他唠叨了几句又念叨道:“罢了,好不容易出来一趟,就该睁开眼好好看看百姓的生活,反正,劝也劝不了……上面人做事情,哪里肯定咱们的话啊……”

  茶棚就在前面二百米处,不一会就到了,摊主一看车队的架势还有来人的穿着,就知道来了大客,笑呵呵的给他们上了最好的茶水和点心。茶棚设置的很简单,上面是稻草盖的屋顶,几根大柱子加竹子做了简单的墙壁,不过四面总体还是透风的,挂着几块破烂的草帘。

  茅草棚子下摆着桌椅板凳,一行人挑了张空座坐下,马车上一直唠叨的那位中年男子掏出抹布将油腻的桌椅擦拭了好几遍,接着又去涮洗碗筷。茶棚里加上他们一共才三桌客人,另外两桌的人在聊天,估计是聊的投机,索性坐到一块儿去了。

  “唉,你听说了吗?镇上要新修一座桥。”

  “真的假的?”

  “千真万确,吉祥饭馆带的头,不仅修桥,还给老家人修路呢……”

  “这得费不少钱吧?怎么这时候修,农闲的时候请人才便宜嘛。”

  “这你就不懂了,人家是专门选这时节,让那些灾民们去做事,他们给吃的,这样一来,灾民们吃不到免费的东西,有活路的就走了不在咱们镇上逗留,真的没活力的就去修桥修路混饭吃,听说干完活,还给发一笔钱回老家……”

  边上的人你一言我一语说得好不热闹,威严男子蹙眉听着,脸色十分的阴沉,片刻后他换上一副和煦的面孔,问道:“老乡,你刚才说的都是真的吗?灾民们不是有官府救济吗?怎么还要民间出钱出力安置?”

  “你是外地来的吧?”说话的村民打量着他们:“官府熬粥的米发霉生虫,稀的能照出人影来,哪里叫粥……简直就是米汤,灾民们喝多了,路都走不动,所以趁着有口力气,都会继续往咱南边走,再说了,北方的年馑还没过去,听说吃官府的救济,过不了多就便要被送回乡里,他们不想回去,也只能继续走。”

  “你们进城去看看,找几个灾民问问就知道了。”

  一行人吃过茶饭,午歇了片刻,便顶着烈日要进城。刚靠近城墙边,就听见了一连串的锣鼓声,声音的源头是几个男子,有人敲锣,有人大声的说着什么,边上还有一张桌子,有人伏案写画着,面前则排着长长队伍,焦急的等待着。

  “前面在招人,刚才茶棚里听到的消息是真的。”面色威严的男子下了马,牵着缰绳道。

  “我去前面看看情况。”书生模样的男子也下了马,说完将缰绳交给边上了随从,挤进人堆里去了,没过一会儿他去而复返,高兴的说道:“敲锣的那个男子我认得,姓周行三,是吉祥饭馆的老板,那年就是他介绍我去私塾教书的,是个很好的人,对喽,他家饭馆的菜可是一绝!”

  ……

  “绿豆汤都熬好了吗?”饭馆里,灶火上正熬煮着两锅绿豆汤,汤已经开锅了,咕嘟嘟噜的冒着泡,浓浓的豆香气飘在空气里。

  吉祥刚说完,帮厨就走上前答道:“好了,现在就可以撤火了。”

  “多加糖,天气一日日变热了,吃甜些心里舒坦,干活才有劲儿。”吉祥说完,又招呼伙计们去取馒头。

  不一会儿,吉祥饭馆的人就带着吃的、喝的到了正在修建的桥边,开始给大家发饭食。许怀和同行的人就站在旁边看着,许怀赞叹道:“绿豆汤很稠,馒头很香,是真材实料做出来的。”

  威严男子点了点头,沉默良久道:“你的这位老友聪明啊,不仅帮助了灾民,还兴修土木造福百姓,心肠好又有智慧,难怪生意兴隆。”

  许怀笑着点头,眼睛眯了眯,不仅回想起在黄沙镇的生活,以及和周老三等人的交往:“周掌柜是个有意思的人,老爷你见了他就知道了。”

  “哦?走吧,去吉祥饭馆,俗话说眼见为实,听你念叨了这么多次,我一定要亲自尝尝这家馆子。”男子冷峻的脸上浮现出一点笑容来,说道。

  不过,等这一行人到饭馆中的时候,周老三和吉祥都不在铺子中,兴土木所花的银钱成千上万,其开销并不是一家之力可以承担的,吉祥饭馆在这事上起的是带头作用,加上宋家一起,镇上的商户、富户有钱出钱,有材料出材料,各自尽力,剩下的部分再由宋、周两家承担。今天晚上,在宋宅有场宴会,专门商议此事。

  “不巧,故人都不在店里。”许怀感叹道。

  “没关系,看来我与那位周掌柜没有缘分,不过,通过你的嘴和我的眼睛,我已经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心里对他很佩服,若以后我有机会重游故地,再见他也可以。”面色威严的男子道。

  许怀坐下来:“我们不如在镇上多留几日?”

  “不了,继续南下,走完这一遭后立刻返程,我是一刻也等不及了,若不是这次亲自出来看,我都不敢相信下面的人就是这样办事的,若没有周掌柜这样的义商慷慨解囊,倾力相助,这么多的灾民聚集在一起,没吃没喝,你可知会出什么乱子?”那男子越说面色越冷峻,许怀循着他的思路一想,不禁惊出一身的冷汗,大批饥饿又绝望的人聚集在一处,若没人管定会生乱的,这样想来,周老三做的事不仅挽救灾民,也是在挽救黄沙镇。

  “我明白了,要不吃完这顿饭我们就返程吧。”许怀道。

  “不急,继续往南走,我想多看看。”那男子道,说着他吃了一块酱炒河蟹,惊艳道:“滋味果真好。”

  临行前,他们又在买了许多糕饼蜜果等吃食带走,店中的伙计都是生面孔,从前的老伙计大多升做了管事、主管,因此没有人认出许怀,他们来去匆匆,没有人留意到。

  第二年的春天,又一年过去,饭馆照常营业,突然街面上敲敲打打,衙差开道,县令骑着大红马,身后六个壮汉抬着一块盖着红布的匾额,往这边来了。

  “周掌柜,你们快准备一下,待会县令大人就要到了,来给你们送御赐的匾额!”

  周老三原本站在门口遥遥的看热闹,不料热闹竟然是自家的:“你说啥?”

  御赐的匾额,他没有听错吧?近年来家里的生意是越来越红火了,开了十多家分店,还有商队,钱庄,也入股和宋文琛做买卖,家里的日子过的旺,家人身体棒,他和吉祥的感情也始终和睦,周老三觉得,现在的日子就像泡在蜜罐子里一般,已经够甜了,御赐的牌匾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再说了,自家和皇家也没干系呀。

  “哎呀,不要开这么大的玩笑!”一旁的王金秀道。吉祥又有了身孕,王金秀从村里来照顾她,听到什么御赐匾额吓了一跳。

  来传话的衙门里的文书,情况紧急,待会县令大人和御赐牌匾就要到门口了,容不得他细细的说:“千真万确,你们做好准备赶紧接,这种事情我会开玩笑吗?我头上又没有两个脑袋。”

  围观的人们跟着队伍涌来,街道上水泄不通,那个文书果然没有说瞎话,这匾额真的是御赐的,是圣上亲笔所书,御用工匠打造,从京城一路护送到黄沙镇。大家七嘴八舌的议论着,述说着,感叹着,得到御赐匾额无疑是巨大的荣耀,在黄沙镇的历史上,还没有过这么荣耀的事情。

  匾额很厚重,红布扯下是四个大字,上面写着‘仁义之家’。县令大人向周老三一家解释道,这是圣上听说了吉祥饭馆去年救济灾民的义举,大为感动,特意赐下匾额,以示嘉奖。

  周老三、吉祥、王金秀等人恍然大悟,原来是为了去年的事,举手之劳换了这样一块重匾,完全是意料之外的事情。

  夜里,吃过晚饭后,吉祥和周老三在院里散步,二人慢慢的走着,周老三搀着她的胳膊,心里还在琢磨事:“咱们的事情怎么传到京城里去了呢,黄沙镇离京城远着哩。”

  吉祥轻抚着肚子摇了摇头:“我也想不明白。”

  两人暂时把这个疑问抛下,因为御赐牌匾的事情,生意又好了许多,吉祥和周老三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买卖上。很快,一笔大买卖就早上门来了,黄沙镇盛产芋头、甜瓜等吃食,品质很好,听说从今年开始要往京城运,成为贡品了,哪家接下这笔生意,那就成了皇商,和京城的人搭上线,就能在运送贡品的同时,将黄沙镇的其他特产捎带着运进京城售卖,回来的时候再带京城的紧俏货回来,一来一回,能挣不少钱,更重要的是皇商的名头。

  一开始,吉祥和周老三没往那边想,香饽饽争的人多了,竞争激烈,抢来抢去伤元气,就先观望一阵,谁曾想京里来的人直接找上门来,点名要他们家供应。

  “我们爷说,你家的饭菜糕点滋味好,以前吃过一回,他惦念了许久,说你们不仅会做美食,更重要的是会做人,贡品的事情交给你们办他放心,还嘱咐我带你们店的糕点吃食回京呢。”

  周老三愣了愣,来人是宫里的太监,他嘴里说的爷是当朝太子,周老三摸了摸头,什么时候太子爷上他们家吃过饭了?他一点消息都不知道,太子爷也太低调了。

  找上门的生意不做那是王八蛋,何况是太子爷钦点,想推脱也不成,于是吉祥饭馆摇身一变,成了皇商。

  一晃七年时间过去,这日秋高气爽,阳光明媚,两辆马车缓缓的出了黄沙镇,往京城的方向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