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章(2 / 2)


  画舫在水中转了一圈,又调转船头,重新往原先的泊船处行去。卫嘉桐几人坐累了,都站起来立在船头,正谈论起进京应考的士子,新康就打发人来叫她们进去。

  “天也不早了,荣娘和葳娘还得回宫去,今日就散了吧。三娘四娘是跟我们回公主府,还是回家去?”一进船舱,新康公主就开门见山说道。

  卫涵看杨荣坐在新康身边,脸上一派平静,也并没有泪痕,显然是洗过脸重新施过脂粉了,她觉得自家姐妹再留下不太合适,就开口告辞:“阿娘应还没走呢,侄女们还是回去寻她们吧。”

  新康点头:“也好,改天再接你们来玩。”说完打发亲信送姐妹俩回去,还嘱咐若是卫夫人已经回家了,就让人把她们姐妹送回家去。

  等把卫涵姐妹送走了,公主府的人也备好了车马,新康带着人先把杨荣姐妹送到宫门口,也没进宫,就掉头回了公主府。

  “你这个脾气,也不知是像了谁!”一回到公主府,新康就把女儿提溜到了自己院里。

  嘉桐早知会有此一遭,于是老老实实坐在母亲面前听训,也不回话,只眨巴着一双黑漆漆的大眼睛望着新康。

  新康伸指使劲戳了一下女儿的额头:“怎么不说话?平时也挺伶牙俐齿的,怎么关键时候一句话都不说了?在自家的地头上,都能让荣娘骑到头顶,真是给我丢人!”

  “阿娘,”嘉桐委委屈屈的开口,语调又慢又软,“就是因为在咱们地头上,当着那么些客人,她又是公主,我才更得让着她呀!”当众跟公主比骄纵无知,嘉桐就算不是穿越的,也没那么单蠢啊。

  新康冷哼:“让着她也得分什么事!她有理你让着她,她胡搅蛮缠你还让着她,别人岂不以为你软弱可欺?就她今天说的那些混账话,你不好好教训她,还有理了?”

  嘉桐一看她娘眼睛瞪起来了,立刻缩了缩,低声道:“她是公主,又比我年长,我……”没站在高地上呀!

  “你怎么样?我早跟你说过,你是我的女儿,温良恭俭让那一套用不上!”新康是真的恨铁不成钢,直想提着女儿的耳朵好好教一教她。

  嘉桐看母亲真急了,忙解释:“阿娘,我也不是特意让着她,只是想着她今日这番话说的唐突,过后总有人要找她算账的。”

  新康先是嗤笑:“除了我,谁还会找她……”她忽然反应过来,“你是说,雁奴?”

  嘉桐憨笑着不语,新康眉毛皱了起来:“难道荣娘说的是真的?你跟雁奴……”

  “这是怎么了?一回来就吵吵闹闹的。”一道温润好听的男声忽然在门口处响起,打断了新康的话。

  新康回头一看,是丈夫卫仲彦,就丢下女儿,转头迎上去问:“你什么时候回来的?阿棠呢?”

  驸马卫仲彦生的长眉凤眼,颔下一缕美髯,加上身材高大挺拔,穿着一身紫色常服站在门口,有种说不出的潇洒风流气,与清丽秀雅的新康公主很是般配。

  “早就回来了,刚在外面见了个宣州来的士子。阿棠跟着圣人出去玩了。”卫仲彦答完妻子的话,转头看向旁边蔫蔫的女儿,“怎么,阿乔惹你生气了?”

  新康叹了口气:“你这个女儿就是缺了点傲气!”她还有话没问出来,所以也不忙着跟丈夫细说,只问,“宣州来的士子?姓什么?你怎么这么有兴致去见?”

  卫仲彦拉着妻子坐下,回道:“姓萧,跟萧侍郎是一族的,不过这孩子从小在外面长大,与萧氏本家往来不多。倒是年轻一辈里难得的有识之士,他文章写得也好。”

  “唔,萧家的人来我府里投卷,这倒稀奇。”听说是兰陵萧氏族人,新康就已经失去了兴趣,转而问道,“阿棠怎么会跟雁奴走了?雁奴和谁出宫的?”

  ☆、第4章 两只竹马

  “和凌四郎他们几个,说是要去雁塔那边瞧瞧,我被客人堵着出不了门,就让阿棠跟着去了。”卫仲彦回道。

  新康疑惑:“去雁塔做什么?”

  卫仲彦道:“听说那边聚集了不少士子,要诗文会友,挺热闹的。”

  “还有聚在雁塔的,我以为都去曲江池碰运气了呢!”新康今日刚到曲江池那边,就看见有不少士子聚在外围,这也是历年的传统了。

  春闱在即,有些行卷无门、或者诗文普通的,就在三月三这天跑去曲江池边守株待兔,那边权贵多,去了没准就会被哪个贵人施以青眼、一步登天,所以士子们大多都在那天涌去了曲江池。

  一直在旁静听的卫嘉桐插嘴道:“听说是那些有傲骨的士子瞧不起这些人卑躬屈膝的行止,不屑与之为伍,才特意在今天召集了诗会,想要做出些千古流传的佳句妙文来,羞一羞那些蝇营狗苟之辈。”

  新康嗤笑:“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他们做出佳句妙文来是想给谁看?声势闹得这么大,连雁奴都给引去了,难道只是为了作诗为文?”

  卫嘉桐吐吐舌头,看向她爹卫仲彦,卫仲彦笑着伸手摸了摸女儿的头,道:“事是这么回事,不过总略好于那些腹中空空的投机之辈。”

  新康一笑,也不跟丈夫辩论,只问道:“那姓萧的……”

  “萧漠,广漠之漠。”卫仲彦接道。

  新康点头:“这萧漠是要应考还是荫补?”

  卫仲彦回道:“应考进士科。说起来他父亲你应该知道,就是故于任上的原朔州刺史萧绪之,他当年迎娶鲜卑女慕容氏还惹的萧氏族长大怒,被王李两家嘲笑许久。”

  “是他呀!”新康还真知道,“听说是个性情中人,比萧逐那一班人强得多,可惜英年早逝,不然现在也调回中枢了。”

  卫仲彦道:“是啊,当年我出兵雁门关外,还曾经与萧绪之有一面之缘,此人颇有些英豪侠气。对了,这个萧漠就是在雁门关出生的。他父母故去后,被姑母一家接去抚养,此次是与其表弟卢文希一同入京的。”

  卫嘉桐惊讶:“卢文希?我今天才听人说起他!”

  新康问:“谁说起的?说了什么?”

  “徐五娘说,上个月有个士子以一篇咏柳赋名动京城,连凌相公都惊动了,寻人一问,才知是涿郡卢氏子弟。茜娘就说,她祖父后来亲自见了这位士子,就是卢文希,听说是个挺英武的少年,现在他在京里可是大大有名呢!”嘉桐把听来的学了一遍。

  新康听完却只微微摇头:“算不得什么,咏柳赋如何且不说,单只背着涿郡卢氏的名号,想不扬名也难。不过卢家小一辈里头也确实少个惊才绝艳的人物,再不推出一个来,就更被王李两家甩的远了。”

  一家三口又数说了一遍各大世家的子弟和新入京的才子们,嘉桐看着母亲似乎已经忘了先前那一茬了,就想趁势告退,谁料还没等她开口,门口的侍女就匆匆进来回禀:“太傅,公主,圣人送小郎君回来了。”

  新康和卫仲彦一同起身,边走边问:“已经进府了吗?”

  侍女回道:“是,刚进府。”

  嘉桐跟在父母身后,一路出正院穿厅过堂到了二门处,小皇帝杨劭已经带着卫嘉棠进来了。杨劭今年十三岁,已经有了些少年的挺拔,只是两颊却还有一些没有褪去的婴儿肥,让他显出几分稚气。单从五官来看,显然似极了他生母洛太妃,已可想见来日的美貌。

  在杨劭旁边还站着一个身穿蓝袍、英俊文雅的小少年,比杨劭略高一些,正是卫仲彦先前提到的凌四郎凌轩志。

  众人各自行礼见过,新康就请杨劭进去正厅里坐,凌轩志落后几步,低声问嘉桐:“你们怎么回来的这么早?我们白跑了一趟曲江池。”

  “你们不是去雁塔了么?”嘉桐惊讶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