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5节(2 / 2)


  “姑娘这画法倒颇为新鲜,像是用毛笔做西方人的写生,却又有中国画的气韵……”

  原来是内行人,方晴连忙严肃了面皮,“学过两天西洋画法,不过是在街上混口饭吃,让先生见笑。”

  那先生浅笑着看方晴一眼,便踱步去看那些悬挂的刘大爷画像。看一回画像,又走去与真的刘大爷攀谈,让刘大爷卜了个上吉的挂后,留下五块钱,拿着墨迹刚干的画走了。

  刘大爷笑着把四块八角给方晴,自己只留了二角。方晴不依,定要跟刘大爷平分,爷俩推让一番,到底是平分了这五块钱。

  “得,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要是老有这大手笔的主顾就好了。”方晴笑说。

  刘大爷笑说,“得碰,比这手笔还大的也有,龙蛇混杂之地就是这样。”然后说起自己一桩“开张吃三年”的买卖,听得方晴一愣一愣的。

  “这种事可遇不可求,有时候碰上了也不一定是好事,有钱的爷难伺候着呢。所以老实本分细水长流才是过日子做买卖的道理。”

  方晴点头受教,“您说的是。”

  好像为了印证刘大爷的话,过不两日,就来了一位看起来不好伺候的爷。

  第26章 终于有奇遇

  这位先生约莫四十岁上下,长相委实不大好,八字眉,绿豆眼,两撇小胡子,怎么看都透露着猥琐,却偏戴着玳瑁眼镜框,穿着一身蓝色宁绸长衫,做文士打扮。

  面貌虽不好看,人却痛快,并不议价,让方晴随便画。

  方晴哪敢随便画,战战兢兢地,很怕不和这位意,会被砸场子。

  在这里呆得越久,方晴越是如履薄冰。天津卫作为前清陪都,龙蛇混杂之地,什么人物没有?自己这两下子,实在上不得大台面,在这南市旮旯儿混口饭吃,最需要的就是谨慎。

  但眼下这位,方晴很是犯难。画得像了,这人八成是要怒的;画得不像,人家能给钱?这单买卖十之八·九要赔。

  但买卖上门,也不能不接。方晴没辙,只好在气度上下功夫,画的是一幅大写意。用笔仿《高逸图》,怎么高古飘逸怎么来。

  费尽工夫,才算搞出一幅《文士赏秋图》,弄得一脸一手都是汗。

  “这秋老虎还挺厉害。”方晴嘟囔。

  画毕,请那八字眉先生看。八字眉看了看画,又看一眼方晴,莞尔一笑。

  看到那笑容,方晴心一颤,惶恐地说,“手拙不能画出先生的容止气度,还望海涵。”

  八字眉笑着摆摆手,“姑娘既学过西洋画,又有国画功底,人也懂变通,很好,很好。”

  方晴顿时脸通红,自己耍小巧,被人看个彻底。

  “姑娘莫要不好意思,在下有正经事请教。”

  方晴低着头轻声说,“先生请讲。”

  “在下是《津门时报》报馆副经理,姓魏,名行之。”说着递上自己的名片。

  方晴恭敬地双手接过,只见小小的硬白卡纸上写着“津门时报副经理/魏行之/崇明/临汾”,反面是洋文,想来也是介绍的职务姓名籍贯。

  “魏先生有何事见教?”方晴头一回接别人的名片,有点紧张,又有点纳罕,这么一位体面人这是想干吗。

  “不知姑娘可有意去报馆做事,敝报馆恰缺一位姑娘这样的绘画人才。”

  方晴呆住。

  “敝报馆就在这南市广兴大街上,虽比不得那些大报,却也还有些影响,薪水暂定三十元,若做得好,还可以升一升的。”八字眉魏先生继续游说。

  方晴看一眼刘大爷,刘大爷也没想到这样的转折,也愣住了。

  “不知贵报馆是否着急,还望容我与家人商量一下。”

  “不瞒姑娘,原来敝报馆的画工,辞职的辞职,生病的生病,活儿委实有些赶不开。明日我来听姑娘消息,可否?”

  方晴点头同意,那魏先生便不再多言,拿上画儿,留下画钱走了。

  “我知道这个报馆,在广兴大街中间,就是对着嘉木茶楼那个二层楼,看上去倒挺体面,他们给的薪水也不少,只是你一个姑娘家,跟一帮男人一起上工……”

  方晴笑道,“那倒不碍的,如今女人出来工作的多了。这报纸我也看过,也是正经报纸,刚才您又说这是个体面地方,想来不会有什么……”方晴看一眼刘大爷,二人心照不宣,那魏先生许只是长得猥琐……

  越琢磨方晴越觉得这实在是个不错的机会。别的不说,万一被家里人知道自己“抛头露面”出来谋生活,说出去,总比南市摆摊体面些,单只这一条就值得去试试。况且薪水比现在摆摊儿挣钱多多了。

  方晴笑着说,“您明儿个陪我去看看?您经的见的多,替我掌掌眼。”

  见方晴已经决定,刘大爷也就不说什么了。对方晴这样的姑娘来说,南市摆摊终不是长久之计。

  刘大爷笑道,“那我得把我最好的那件长衫穿上,不能丢了你的人。”

  “不至于的,您老就是穿短打,一眼看上去也是文质彬彬的夫子。”

  刘大爷笑骂,“你这妮儿越发油嘴了。”

  因着这件大事,爷儿俩下半晌就收工回家了。

  回去一说,刘大娘、钱二嫂听了都代为高兴,钱二嫂更提醒方晴捯饬捯饬自己,“我姨家有个小表妹,上的女学,毕业了就在报馆当——当什么来着?对了,记者!我见过一回,收拾得可体面了,烫着头发,穿着洋装裙子。”

  既钱二嫂如此有见识,方晴便找出应季的衣服,请钱二嫂并刘大娘帮着参详明天的行头。

  钱二嫂打量方晴,“幸好年前我撺掇你去剪了头发,梳髻哪像个在报馆上工的新女性。”

  方晴先是被钱二嫂的“新女性”逗乐了,继而想起冯璋的话,呵,原来我也一个不小心就成了“新女性”呢,真是讽刺!

  “你应该索性去把头发烫一烫,那才摩登。”钱二嫂仍在说头发。

  年前的时候,一是自己使性子,一是钱二嫂撺掇,方晴去理发店把头发剪得只到肩膀,梳不了髻,也不方便再梳辫子,就学摩登女郎拿个发箍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