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0节(2 / 2)


  当然,因为这边的许多东西,都是从林白夏的别墅空间里拿出来的,为了不让人发现端倪,母女俩也很是注意这方面的事情,林母都是趁着晚上,才把东西放里面的,而且钥匙也在她这边,房东老太太知道分寸,一般也不会私自过来。而且林母也隔三差五出去买回不少米面粮油等,至于这买了多少,数量如何,外面的人就不得而知了。

  林母现在虽然没有说自己开的是饭馆,但是也就是是个牌子的事情了,这新租的院子,已经俨然是一个饭馆的模样了,每日来的学生是越来越多,周围的街坊邻居还有被介绍来的其他客人也是不少,毕竟林母这东西,实在是又便宜又新奇。

  京都比起全国其它的地方,这百姓的经济状况好的不是一点半点,若说在小地方,一顿饭花个几角钱大多数的人是舍不得那个钱的,而在这京都,愿意花个几角钱把东西都尝个鲜的人,不在少数,所以林母每日的东西,就没有卖剩的。

  林白夏当然是觉得她妈每日实在是辛苦,也想着要分担一下,但是这母女俩拗到最后,林母也不过是姑且愿意让闺女有时间的时候来帮忙做双皮奶,这个是最轻松的,其它的活是不愿意让闺女插手,她闺女可是大学生,怎么能让她做这些呢,更何况她也舍不得闺女累着。

  而且对于林母来说,现在的活有了房东老太太帮忙一点不算累,这再累能有以前在纺织厂当女工的时候累吗?比起那个时候,现在实在是再轻松不过了,怎么说得上累呢?更别说这每日进账的钱,足够让林母忽视这点疲惫了。

  月底算钱的时候,林母简直是高兴坏了,以前只单单卖饭,一个月就能赚五六十,现在又加了这几样,算下来一个月居然赚了有三百多。

  当然这还要刨去给房东老太太的三十块钱工资还有每月十五块钱新租的院子的租金,除此之外,那奶也是从外头买来的,这些都是成本,还有为了掩人耳目,出去买的一些米面粮油等,这也得几十块,但是就是这样,最后净利润也有二百多,抵得上林母之前去海城一趟卖的那些丝巾的钱了。

  说到丝巾,林母上次去海城那边带回县城卖的丝巾还剩了五十多条,也在京都这边卖光了,这又是一笔收入。

  林母细细算了下,一个月是至少二百块,一年就是两千多块,这可是抵得上他们之前夫妻俩加起来两年的收入了。

  虽然之前报纸上都允许了这种事情的发生,但现在林母这个“个体户”在外人眼里到底是不体面的,这跟以前的投机倒把没两样,都是走资本主义的路子,他们是打心底瞧不起。

  这个时候,周围的街坊邻居便对林白夏她家的态度很微妙了,一方面偶尔也会想着解解馋,来这也买点东西回去吃,但是一方面又觉得轻蔑鄙夷,觉得这早晚有一天等政策变了得被抓起来。当然这也有一点嫉妒的心理,他们只是简单地看着,就知道这边得赚不少钱,虽然不知道具体多少,但是私下琢磨着至少得有个一百块吧,这可是比他们这些端着铁饭碗的人的工资高多了,他们当然也是眼红的。

  只是这个时候,那些人正是因为心存鄙夷,所以即使是眼红,这会也没有跟风的心思,更何况这也不是他们想跟风就能跟的了的。

  林母做的那些东西,除了那个双皮奶他们看不出怎么做,其他东西,十分简单,不肖看几眼,就知道怎么做,但是关键就是他们的粮票油票肉票等没那么多,虽然大家私底下也知道可以去黑市换,但是那也要花不少钱,他们怎么舍得呢,当然也是没有那么多的钱能拿出来。

  所以这个时候,就算是想跟风,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钱没粮,办不到啊!

  个体户不光鲜,在学生眼里也是这样的,林白夏也没有遮掩什么,这事情又没什么见不得人的,所以学校里知道她家里有人做个体户的同学也不在少数。这当然是有人说过闲话的,但是林白夏并不理会他们,只当是废话,听完就跟风一样的过去了,并不往心里去。

  反正她在学校大多数的时间都是放到了专业的学习上,班里的同学除了常云岚还有宿舍的几个人,其他的也都很少打交道,而每天回去还要自己尝试动手设计衣裳,哪有时间跟那些说闲话的计较,有那个时间,她一套衣服就已经弄出来了。

  常云岚经常跟着林白夏这个姐妹一起出去吃她家的东西,很多时候都是不要她给钱的,就算是给了钱,林母也是会多给不少东西,常云岚是个记恩的,这个时候有人若是说林白夏的闲话被她见着了,常云岚必定是敢上去维护的,在她眼里,这有不偷不抢,法律上也没有禁止,有啥好说的。

  而要是以前,魏敏必定是会上去也跟着同学一起说风凉话的,但是现在她都已经跟林白夏还有常云岚交好了,她们俩人以前还帮了自己,这会她就算是心里头对个体户并不怎么赞同,但是也知道不能说出来,反而是得帮着维护林白夏,她是个知道好歹的人,现在就是她还以前林白夏帮她时候的恩情的时候了。

  林白夏虽然心里头对这种情况并不在意,别人说就说了,也少不了一块肉,但是看到常云岚和魏敏维护自己,她还是很感动的,一时间与这两人的关系也更加亲近了许多。

  以前为了继女就记挂着韩行这个金龟婿的韩虹,可是一直注意着林白夏的消息的,这个时候知道林白夏这个姑娘的妈妈居然是个个体户,心里自以为抓到了把柄,她们韩家这样的家庭,韩行这个侄子作为老爷子的长孙,以后妻子的家庭怎么能是个体户呢,这实在是不成体统。打听完消息之后,韩虹就跑到老宅找她爸韩老爷子上眼药,告状。

  但是韩老爷子现在根本管不住韩行,韩父他也只是捡有道理的事情才听从韩老爷子的,这事就算韩老爷子说了,韩父也不会因此拆散他儿子跟他女朋友的。当然了,韩老爷子并没有管这件事情,他也是曾久居高位的人了,对政策也是十分敏感,现在这个时候,个体户虽然没有说鼓励提倡,但是至少是政策允许的,之前的报纸上也是简单说过这事情的。

  现在敢光明正大做个体户的,都是敢吃螃蟹的,韩老爷子倒是半点不觉得人家干个体低人一等。所以即使女儿来拿这事情告状,他也没有理会,只是敷衍女儿了几句。

  而韩行呢,他自己的舅舅都敢偷偷钻空子做生意,他也是跟着见识过的,这个时候对个体户本来就是没什么偏见,本来他还怕自己女朋友听了闲话生气,但是他后来才发现,林白夏对这个是丝毫不关心,半点没有担忧的样子。

  韩行心里笑了笑,他是白担心了。

  第73章 二更

  这年年底, 京都个体户越来越多,除去像林母这样靠劳动赚钱的个体户,那种私底下卖衣服卖小商品的人也越来越来越多。虽然那种“不三不四干个体”瞧不起个体户的看法十分普遍, 但是照样有为了钱而肯干的人。

  林母这家没有挂牌, 不是餐馆而胜似餐馆也越来越红火。而且只是过了不到一年时间, 周围的大环境就变得宽松了起来。

  “夏夏, 你知道这京都现在有了工商所了吗?现在人家都说,现在做生意可以放开了, 去领营业执照, 以后就可以大大方方做了,咱们家这以后卖饭也是可以去领营业执照的。”晚上林母边吃饭边说道。

  林母现在干个体户, 虽然与这住的地方周围的邻居关系很普通, 几乎不怎么说话,但是与附近也同样干个体的一些人家, 倒是关系还不错,处久了人家有什么也都会跟林母提上一嘴。这不今天,一个认识的干个体的人正好来林母这里吃饭, 然后就跟林母说起了这件事情。

  林白夏正好刚吃完了饭, 放下筷子那纸巾擦了一下手, 然后道:“既然如此,我们家可以趁着现在赶紧去办上一个, 既然工商所成立了,就是说明这以后办营业执照是大势所趋了,现在不办,以后也得办。”

  林白夏觉得既然有了工商所,这以后肯定会有关于开店卖东西做生意各方面的条款规定,你有了个营业执照, 开店的时候自然能更放心些,尤其是她们家是卖东西的,这食品卫生也是很重要的,以后工商所在这方面肯定是要求更高的,没有执照估计是会不让开店的。

  林母也点了点头。道:“我也觉得这营业执照很重要,是该办了,不过我昨天问了跟我说这事的那个人,他们还在观望着,看着是想等等看,为了放心,我明儿个有时间还是去那工商所问问人家吧,了解得细一点,到时候再办照。”

  林母这时候其实是有些其它想法的,但是就是不知道到底要不要去这么做,她心里有些纠结。

  现在是十二月,从年初到现在,林母赚了将近两千块钱,这搁以前,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当然里面也托了闺女的福,不少做饭的原料都是闺女拿出来的,所以这成本也在无形中低了许多,就算是天天跟着帮忙的房东老太太,也不知道林母赚了这么多。

  而且现在是一个月赚得比一个月多,最高的一个月,净利润都要有三百五了,以前林母的工资也才五十左右,这都抵得上上她以前在厂里大半年的收入了。

  可是现在每月能赚这么多,她却想不做了。林母她想的是,既然现在政策放开了,只要去领个执照就能光明正大地做生意,那为什么不去卖衣服饰品之类的东西呢?依她看这门生意赚钱得很,去年她过年的时候,卖丝巾一下子就赚了二百多,这要是开个店,那以后肯定是赚得更多,而且比卖饭卖小吃轻松多了。

  京都这边比小县城那边生活的经济水平高了不少,有钱人也不缺,光看这一年来卖饭时候的情况就知道了,手里有钱的人家还是不少的,要是真开了服装店,是不怕没有人来买的。

  但是开服装店不是没有风险的,之前卖丝巾的时候没亏,不代表以后卖衣服的时候不会亏,万一哪次进的衣服质量不好,或者是款式不够新颖,那么砸手里的可能性就很大了,这来上几回,就得赔上不少钱。

  再者等开服装店还要装修,店里面还得布置,然后店铺肯定也不能像现在这样,直接租个院子就行,到时候肯定是要去租个人多地方的门面了,这肯定是比现在花的钱要多多了。

  林母第二天去工商所那边问了关于领营业执照的事情,对这个也有了些数,但是这个时候,她实在是不知道到底还要不要继续干下去,营业执照到底要不要领,然后弄个正式的餐馆,这都是问题。说实话,现在她的心里,还是更倾向于开个服装店的,但是迟迟下不来决心。

  林母也没想把这事跟闺女说,她不想让闺女跟着她一起忧心,她是想着,要是最后不打算开服装店了,就不跟闺女说她想过这件事情了,要是打算开,就等着她下定决心了之后再跟闺女说。

  下午,林母给林父打了个电话回去,想跟他商量一下这个事情。

  林父当时在车间,大概有了一分钟才过来,听了林母说的事之后,林父想了想到:“你要是想做就去做吧,就算最后赔了,能赔多少呢?你之前卖丝巾都能赚那么多,这开个店买衣服肯定也是不在话下的。而且咱们家不是还有我吗?你那边尽管放手干,就算钱赔光了,也有我当后盾,我一月八十块,然后夏夏学校还有补贴,就算你是一分钱不赚,咱们家也不会穷得过不去。”

  一会儿,林父又道:“而且咱们闺女那不是还有个金摆件吗?你难道还担心自己赔了钱以后没钱留给闺女,闺女过得不好吗?放心吧,不管你开店之后生意啥样,咱们家的生活都会好好的,你现在只要想去干,就干吧,别以后后悔就成,你那边钱够吗?我再汇点钱给你怎么样?这开店之初,钱是不能少的。”

  林母有些感动,毕竟有一个人这么坚定地支持你,她在对着听筒道:“不用了,暂时还不缺钱,我手头这一年也赚了不少了,目前按照我心里的打算,是够了的,等不够了我再跟你说。”

  因为林父的支持,再加上林母本身也一直盘算着要去做这件事情,所以这会儿林母是彻底下定了决心,打算以后这边不再干了。

  这一年来,因为卖饭的规模越来越大,租的院子里,林母花钱又打了好几张桌椅,锅碗瓢盆各种工具也不在少数,虽然卖也不会卖上太多的钱,但这些肯定不能简单就扔在那,所以林母是打算,把这里转让出去,看看有没有人愿意接着干,也来这卖饭的,到时候她愿意把小吃的做法也都教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