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04节(1 / 2)





  欧阳昭明的目光在他身上掠过,来到了宝意脸上,见了她今日的装扮,朝她挑了挑眉。

  宝意一见他对着自己的袍子挑眉,立刻想到自己身上今日这穿的袍子是藏青色的,又再联想到那日自己抛下去的青色小球,最后想起自己还欠欧阳一件事。

  “他这么看我,难道是要我今日帮他把赵显清的那两幅画买下来?”宝意心里犯起了嘀咕,开始怀疑自己今日带的银票够不够。

  而众人见欧阳昭明也只是他们一样在其中一个位置上坐下,并没有做其他举动,也就放松下来。

  等到万宝奇珍楼的门一关上,原本在门外迎接着客人的江管事就来到了一楼正中。

  宝意坐在自己位置上,收回了目光,见到这二楼的设置特殊,坐在这里就犹如看台一样,不必伸长脖子也能见到站在底下的江管事。

  天光自楼顶倾泻而下,照在江管事身上。

  他带着笑容开口道:“今日是几大商会联合在我们万宝奇珍楼举办这场古玩盛事,有各位贵客光临,本楼蓬荜生辉。话不多说,拍卖这就开始,有请大供奉。”

  坐在二楼的众人原本都以为万宝奇珍楼的东家是打算让手下这个最伶牙俐齿的管事来举行这场拍卖,可是显然万宝奇珍楼的东家也觉得他不够格,只是让他在前面做了个介绍,便引了他们楼中最德高望重的大供奉出来。

  宝意一看,这登上台的老人年纪比起这周围坐的一圈长者来还要年长,不过精神矍砾,背脊挺直,看上去丝毫不显老态。

  他站在台上抬起手来,略拍了两下,自他身后便有人推了今日的第一件拍卖品出来。

  大供奉开口道:“今日的第一件物件,是一对前朝的雨洗天青琉璃花瓶,底价千两黄金。”

  说着,他一把揭开了这罩在两件花瓶上的红布,让这对被第一个拿出来的琉璃花瓶展现在众人面前。

  第152章

  像这样制作精良、保存完整的瓷器,或是存于北周、南齐、东狄的皇室宇内,或是存于赵钱孙严这样的大家族中,再剩下一种情况,就是被铸造出来作为陪葬品。

  在古玩界,很多东西也是从古墓里挖掘出来的,孙家祖上就是摸金校尉出身。

  这样的宝物,一旦归于各家之后,就不会再拿出来。

  眼下拿出来拍卖的这些都是他们这几年挖了一个大型的墓穴,从里面取出来的宝物。

  这个墓穴在青龙山下,不知埋葬的是何人。

  发掘它的人只知这墓穴的主人富贵得很,于是给他取名青龙山主人。

  一千二百两黄金的起价对两对这样的琉璃花瓶来说并不高。

  宝意看着这花瓶在天光之下呈现出通透的颜色,果然如同它的名字一般,雨洗天清,而周围的人也开始叫价。

  这些家族联合在一起,挖掘出这些宝物以后,都会将完整的拿到这样的场地进行拍卖,价高者得,也免了争执跟分配不均匀。

  “一千两!”“五千两!”“一万二!”

  花瓶的价格很快就被抬了上去。

  天字号的席位上,那两个拿了信物进来的富家翁原本想着自己还可以进来能买东西,可是见到这样的藏品之争后,他们就完全熄了这念头,只安安静静地坐在这后面,看着这些人不把钱当钱地进行争夺。

  这拿出来的第一对瓶子就拍出了五万黄金的高价,被孙家收入。

  宝意听爷爷对自己说道:“孙家收这个是为了研究上面的纹样,还有底部的印章。”

  他们研究的东西,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从这样前朝出土的瓷器上得到的,因此孙家不仅精通印章雕刻,在瓷器这方面也是行家。

  场中众人对这两只瓶子落在他们手中并不稀奇。

  很快,拍完的物品就被撤了下去,又换上了第二件。

  宝意听大供奉说道:“这第二件是一个青铜方尊。”

  青铜器,这在周朝已经很少见,倒是在重祭祀的南齐,还留存着完整的青铜器制造工艺。

  这个墓地竟然能同时挖出雨洗天青琉璃花瓶跟这样的青铜方尊,墓主的身份更让人觉得好奇。

  这青铜方尊表面生了铜绿,体积颇大,要两人合力才能抬上来。

  祭祀之器,三足鼎立,放在那里就沉稳大气。

  欧阳昭明的目光也落在上面,望着这上面的纹路。

  因为在墓地里密封着,所以这上面生出的铜绿还不是特别多,而且又已经经过了一定的修复,呈现出的样子颇为完整。

  这第二件的起拍价同样是一千两黄金,但是这次竞价的人不多,不过叫到两万二就停了,由其中一家商行的大掌柜将这件青铜方尊收入。

  而宝意也从一开始的万分期待,现在对这拍卖有些适应了,唯一差的就是她现在还没有出过价。

  霍老却在这时对她说道:“来了。”

  只见这第三件拍卖品是由十二个人抬上来的。

  宝意向着下方望去,见到那是六面屏风。

  按照万宝奇珍楼的拍卖规矩,前面两件不会特别引起争抢,那么第三件就要腥风血雨一番。

  这第三件拍卖品是六件一体的屏风,虽说在样式上没有什么稀奇,可是在屏风上面留着的却是岑安的真迹。

  宝意一听到岑安这个名字,就小小地“啊”了一声。

  岑安有神童之名,十六岁就写下了金兰帖,可是因为战乱动荡,他流传于世的作品就只有两幅,剩余的所有后人都无缘得见。

  “他十六岁写下金兰贴,三十六岁去世,这中间的二十年,他所书写的作品不知几何。”大供奉站在下方,端着手说道,“这屏风成于千元十年,正是岑安二十六岁之时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