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33节(1 / 2)





  于雪晴咬着嘴唇,就迟三日,这有什么用?

  在她想来,她要坐稳这正妃之位,占据表哥心中的特殊位置,自然是先要风光大嫁,等到生下嫡子之后,稳固了地位,后面再容忍那些侧妃妾室进来。

  可是她们这就紧随着自己进了门,这其中还有一个谢柔嘉是表哥亲自选的。

  于雪晴想起柔嘉,顿时只觉得她是个什么东西?

  一个王府养女,也配跟自己共侍一夫?

  于贵妃看着她,这个侄女自幼在边疆长大,亲娘又走得早,她的哥哥取的那个续弦根本不敢管教她,只能在进宫来的时候听自己管教她几句。

  于贵妃望着她,教导道:“晴儿,你要有正妻的气度。她嫁进来又如何?你不让她们生,她们便谁也不能生,就算是生了,也是要养在你膝下,叫你母妃。

  “你跟你表哥自幼情谊不同,就算这两个侧妃同你一起进门,在你表哥心中也是比不上你的。”

  听于贵妃这么说着,于雪晴渐渐地平静下来,感到姑姑的纤指抚上自己的脸,称赞道,“我们晴儿生的这样花容月貌,叫人怎么不喜欢?就是你这脾气啊,要收敛。”

  作者有话要说:

  中间那个青蛙验孕法是1933年在南非开普敦发明的验孕法,一直沿用到1960年晚期。

  虽然东狄的地理位置不在非洲,没有那种非洲爪蛙,但是随便了(

  ——

  我脑子里这记的都是什么啊(

  第181章

  见少女听教,于贵妃的笑容越发温柔。

  虽然她这样来闹,但对儿子的选择,于贵妃其实是十分满意的。

  当听儿子说起要谢柔嘉为他的侧妃时,于贵妃还担心过这事能不能成。

  皇后再三想要聘宁王府的郡主为四皇子正妃,宁王跟宁王妃都不肯松口,难道轮到他们明华殿开这样的口,宁王府就会答应了吗?

  但是萧琮说只要静候佳音,于贵妃也跟着耐下性子。

  没有想到第二日成元帝就来了自己宫中,说起了这件事,宁王府竟然真的答应了。

  这让于贵妃在意外的同时,心中更是欣喜。

  以宁王那样走纯臣路线的人,在来日储君之争的时候,无论情况如何,他也不会站队。

  他的亲生女儿永泰郡主不嫁四皇子,那他们明华殿跟宁王府之间多出来的这一层关系,在关键时候就会成为重要筹码,甚至落在某些人眼中,这就是宁王的态度。

  于贵妃一边想着,一边将手从侄女的脸上收了回来,托着她的手臂让她起身。

  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让自己的儿子后宅和睦。

  等太后千秋,他分府成家,再有了子嗣,于大局之争也更有竞争力。

  于雪晴借着姑母的力道站起身来,望着于贵妃雍容华丽的面孔,说道:“姑姑,我听说陛下和皇后娘娘这次不打算为四皇子指婚呢。”

  她现在心中有了底,就有余裕想萧璟的事了。

  “是啊。”于贵妃笑了一下,抬眸望向她,说道,“中宫嫡子自然金贵,要指婚这也要精挑细选,慢慢相看。”她一边说着,唇上一边绽开了浅笑,想道:现在不给老四指婚,是还在等着宁王府松动吗?

  真是不知皇后是怎么想的,中宫嫡子掌握兵权虽是好事,有利于地位稳固,可是萧璟过于注重军中事务,常在军营,容易遇上险事。

  这要是受了什么重伤,落下残疾,之后又没有子嗣,那皇位竞争他就彻底不行了。

  皇后不知变通,只知等待,她却不能如此。

  除了柔嘉以外,儿子的另一个侧妃人选,于贵妃也是用心挑选。

  雪晴出自武将派系,而柔嘉属于纯臣派系,这另一个侧妃,于贵妃就选择了文臣之女。

  虽说这个文臣现在位置并不高,但是他善于经营,日后的发展定然不会错,能够给萧琮增添助力。

  她想道,光是一场赐婚,他们母子就殚精竭虑,步步为营,而中宫那边却还是一再这样拖着。

  来日若是他们这样都还输给皇后母子,那就真的是命了。

  宁王府。

  自那锦囊放在饭盒中送出去以后已经过去了两日,春桃却没有任何信息回来,这令被困在院中的柔嘉新添了几分烦躁。

  这样一个传递消息的事情都做不好,真是当初留了这一步暗棋也没有用。

  等到第三日到了送晚膳来的时间,桑情将食盒从门的洞那里接过来,拿回院中打开。

  柔嘉疏懒地走过来,在桌旁坐下,没有去看那千篇一律猜得出样式的饭菜。她现在被认定怀有身孕,送过来的食物都是不犯孕妇禁忌的,吃着稳妥,却不令人开胃。

  桑情从食盒中拿出了几盘菜,再打开最底下那一层。

  往日放在最底下那一层的都是汤,可是今日放在那里的却是一个匣子。

  她一见到这匣子,脸上便露出了笑容,说道:“到了。”

  “到了?”

  柔嘉听到她的话,放下了支撑在桌上的手,朝着自己先前兴致缺缺的食盒看去。